楊新穎

摘要 目的:探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在鼻骨骨折復位術中的可行性。方法:收治鼻骨骨折復位手術治療患者47例。均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輸注全憑靜脈麻醉,記錄初期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麻醉后患者恢復情況。結果:平均麻醉時間(4.22±1.02)min,麻醉蘇醒時間(9.38±2.32)min;T1與T2階段的呼吸頻率和SpO2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用于鼻骨骨折復位術是可行的,有麻醉誘導快、維持平穩(wěn)、麻醉蘇醒快等優(yōu)點。
關鍵詞 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鼻骨骨折復位術
鼻骨骨折屬耳鼻喉科最常見的外傷,約占耳鼻喉科外傷疾病的50%。鼻骨骨折不僅會影響患者的面部外形和鼻腔通氣功能,還可能造成相應部位結構和功能異常。鼻骨骨折復位術是治療鼻骨骨折的理想方法,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的優(yōu)點。理想的麻醉效果是保證手術順利開展的前提,以往臨床多對患者施局部麻醉,但術中,患者多有疼痛感,因此會影響手術開展。理想的麻醉效果應當符合麻醉誘導快、充分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蘇醒時間短、無躁動等條件。本研究中,對47例接受鼻骨骨折復位術的患者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取得理想效果,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6月收治鼻骨骨折患者47例。入選患者ASA Ⅰ-Ⅱ級,患者知情同意,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獲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剔除合并心肺疾病者和傳染病患者。其中男27例,女20例;年齡23.8 - 55.3歲,平均(39.55±2.9)歲;體重45.6-81.4 kg,平均(63.5±2.3)kg。
麻醉方法:入選患者均接受鼻骨骨折復位術治療。術前8h禁食、禁飲。術前30 min肌注魯米那0.1g和阿托品0.5mg。人室后建立靜脈通道,密切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如血壓、心率、呼吸頻率、SpO2等,麻醉誘導前進行“預吸氧”,使用威利方舟TC Ⅰ-Ⅱ型靶控泵靶控輸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劑量分別為2-3μg/mL和2-4 ng/mL,待患者睫毛反射和意識消失后,采用鼻導管經口吸氧,術中根據患者身體是否存在扭動調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濃度。
評估標準:記錄患者麻醉誘導前(T1)、麻醉誘導時(T2)、手術開始時(T3)、麻醉蘇醒時(T4)的血壓、心率、呼吸、spO2(脈搏血氧飽和度)。記錄患者麻醉時間和麻醉蘇醒時間。
統(tǒng)計學方法: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分別通過t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不同時間段患者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及SpO2變化情況:T2階段,患者的血壓、心率較T1階段前有所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T3階段,血壓和心率有所上升,與T2階段比較,差異無統(tǒng)汁學意義(P>0.05);T2階段的呼吸平率明顯低于T1階段,而T2階段的SpO2水平明顯高于T1階段(P<0.05);T1階段的呼吸頻率和spO2水平與T3、T4階段的呼吸頻率和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麻醉時間、蘇醒時間、術后躁動:研究中,平均麻醉時間(4.22±1.02)min,麻醉蘇醒時間(9.38±2.32)min,術中和術后并未發(fā)生躁動。
討論
鼻骨骨折屬耳鼻喉科的常見外傷,此外傷多因直接暴力所致。傷后,可見頭痛、外鼻畸形、腫脹、鼻塞、視力下降等癥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面部外形,還會造成鼻腔通氣困難,影響其結構和功能。鼻骨骨折復位術是治療鼻骨骨折的有效方法,理想的麻醉效果是保證手術順利開展的基礎。以往臨床多在鼻骨骨折手術中采用局部麻醉,但患者術后多感疼痛,且術后躁動時有發(fā)生,加上術中由于麻醉效果不理想,造成患者血壓和心率上升,影響手術開展。
靜脈麻醉不會刺激呼吸道,且麻醉誘導迅速,麻醉蘇醒時間短,麻醉效果理想,更適合鼻骨骨折復位術。靶控靜脈麻醉能夠為患者提供合適的麻醉深度和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現已在臨床被廣泛應用。瑞芬太尼是常用的麻醉藥物,該藥物屬μ受體激動劑,具有理想的鎮(zhèn)痛效果,且作用時間短,可控性強。丙泊酚是一種迅速作用于全身的靜脈麻醉藥,起效時間短,可迅速被代謝和清除,因此麻醉時間短,患者術后可在短時間內蘇醒。因此,本研究采用以上兩種藥物麻醉,觀察在鼻骨骨折復位術中的可行性。
瑞芬太尼屬短效阿片類鎮(zhèn)痛藥,可在體內迅速被代謝,且不會蓄積在體內,因此并不會影響患者的肝功能和腎功能,其鎮(zhèn)痛效果與芬太尼相當。瑞芬太尼具有麻醉平穩(wěn),容易逆轉的優(yōu)點。丙泊酚麻醉起效快,血藥清除率高,能夠在短時間內被代謝,也不會在體內蓄積。兩種麻醉藥物聯合使用,可起到協(xié)同作用,在確保鎮(zhèn)痛效果的同時,縮短了麻醉誘導時間和蘇醒時間,且麻醉深度更易掌控。靶控靜脈輸注可獲得穩(wěn)定的血藥濃度,因此,能夠為患者提供理想的鎮(zhèn)痛和鎮(zhèn)靜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丙泊酚復合瑞芬太尼使用時,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表現為呼吸頻率下降。本研究結果提示,在麻醉T2階段的呼吸頻率明顯低于T1階段,而T階段的SpO2水平明顯高于T2階段,而在其他階段,患者的心率、血壓、呼吸頻率以及SpO2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證實上述結論。筆者認為,患者出現輕度呼吸抑制,可停止輸注,3 min后患者即可恢復自主呼吸。呼吸抑制嚴重的患者,必須引起重視,給予針對性處理。本研究中,患者在術中和術后并未出現躁動,說明麻醉效果理想。
綜上所述,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靜脈麻醉用于鼻骨骨折復位術是可行的,有麻醉誘導快、維持平穩(wěn)、麻醉蘇醒快等優(yōu)點,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