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國初

摘要 目的:觀察術后胃癱綜合征應用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76例。分兩組。觀察組給予針灸治療,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觀察治療效果及胃腸動力恢復時間。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胃腸動力恢復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促使患者胃腸動力盡早康復,縮短治療時間。
關鍵詞 針灸;術后胃癱綜合征;療效
術后胃癱綜合征是一種胃動力紊亂綜合征,主要表現為胃排空遲緩,常發生于腹部手術后,尤其是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患者術后一旦并發胃癱綜合征,多會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增大臨床處理的難度,也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以往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時,采用以西藥為主的治療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研究指出,術后胃癱綜合征治療中針灸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因此,本院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時,即采用針灸方法,效果較理想,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收治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36例為觀察組,男22例,女14例;年齡34 - 79歲,平均(59.2±3.5)歲;胃癌根治術后18例,胃潰瘍行胃大部分切除術7例,胰腺癌切除術后5例,胰腺炎手術后3例,結腸癌根除術后3例;病程7 - 51 d,平均病程(18.6±10.1)d。另收治同期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40例作對照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6 - 74歲,平均(58.7±3.3)歲;胃癌根治術后20例,胃潰瘍行胃大部分切除術8例,胰腺癌切除術后6例,胰腺炎手術后4例,結腸癌根除術后2例;病程10 -58 d,平均(19.5±10.8)d。經比較,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納入標準:①符合術后胃癱綜合征診斷標準;②尚未接受相關治療;③患者及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
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包含給予促胃動力藥物、減輕胃腸壓力、禁食、營養支持等,連續治療3周。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針灸治療,以中脘穴、下脘穴、氣海穴、天樞穴、雙側內關穴、雙側上巨虛穴、雙側足三里穴、雙側陰陵泉穴、雙側三陰交穴為針刺穴位,若患者手術瘢痕痊愈不完全,禁止選取穴位。針刺時,患者仰臥,準確定位穴位,表面皮膚常規消毒,針灸針選擇0.25 mm×40 mm,進針迅速進行,提插捻轉,酸、麻、腫、脹等感覺出現后,手法采用平補平瀉,同時,與電針連續波治療雙側天樞穴、雙側足三里穴相配合,留針30 min;出針后,中脘穴、氣海穴、雙側足三里穴給予溫針灸,2-3壯,腹部利用紅外線治療儀照射。針灸治療1次/d,連續治療3周。
觀察指標:治療完成后,評價治療效果;記錄兩組患者胃腸動力恢復時間。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完全消除餐后飽脹、惡心等癥狀,24 h胃引流液<100 mL,胃蠕動恢復正常;②有效:明顯改善餐后飽脹、惡心等癥狀及胃蠕動功能,24 h胃引流液≥100 mL;③無效:未改善餐后飽脹、惡心等癥狀及胃蠕動功能,也未減少胃引流液量。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計分析,應用(x±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檢驗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經3周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胃腸動力恢復時間比較:觀察組胃腸動力恢復時間(15.2±2.4)d,對照組(21.6±4.1)d,觀察組胃腸動力恢復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目前尚未完全明確術后胃癱綜合征的發病機制,考慮與胃壁肌肉、體液異常等因素相關。術中,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對胃腸神經叢的興奮神經元做出抑制,影響胃動力;同時,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兒茶酚胺,于胃平滑肌細胞膜發揮作用,抑制其收縮,導致術后胃癱綜合征發生,此為主要的發生原因。另外,術中損傷迷走神經、改變胃及腸道解剖功能,術后進食食物脂肪及蛋白質含量過高等均可引發該癥。以往,臨床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時,多給予患者促胃動力藥物,并采取胃腸減壓、禁食等措施,盡管可以緩解患者癥狀,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獲得理想的療效。
中醫認為,胃癱綜合征屬于“胃痞”“痞滿”等范疇,外邪侵襲、飲食不良引發內傷、情志失調等為主要病因,脈絡受阻、血脈瘀阻為病機,盡管胃為病位,卻密切相關于肝臟與脾臟,因此,治療時主要行氣活血、和胃降逆、健脾化濕、消痞除滿。利用針灸方法治療患者時,以中脘穴、天樞穴等穴位為針刺穴位,針刺后,可有效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健脾和胃,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患者盡早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針灸治療后,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胃腸動力恢復時間則低于對照組,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術后胃癱綜合征治療中,針灸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餐后飽脹、惡心等癥狀,盡早恢復患者的胃蠕動功能,減輕患者痛苦程度,減輕對術后恢復的影響,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速度及康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軍,何平,趙勇,等.溫針灸加穴位注射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5,26(12):907-908.
[2]喻祖勝,樓銀妹,王艷萍,等.中西醫結合治療腹部術后胃癱綜合征26例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15,26(10):756.
[3]汪洋,楊海明,劉瑩露,等.針灸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22例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