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偉
摘要 目的:探討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方法:收治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36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結果:所有患者均表現精神衰退,77.78%患者表現良性癥狀;88.89%的患者同時合并軀體疾病;33.33%患者生活能夠完全自理,58.33%患者部分自理,8.33%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結論: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疾病患者的臨床特點主要表現為明顯的精神衰退、合并軀體疾病較多,同時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治療難度較高等,在護理上,需要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及綜合護理。
關鍵詞 老年復退軍人;精神??;臨床特點;護理對策
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是所有精神病患者中較為特殊的群體。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以及護理工作難度增加[1,2]。本院為探究有效護理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的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36例,進行回顧性分析,以針對患者臨床特點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經診斷均符合我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均為復退軍人,在進行研究前,患者家屬均為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納入研究的36例患者皆為男性,年齡56 - 77歲,平均(61.37±5.63)歲;病程5- 26年,平均(18.67±7.21)年;疾病分型中,精神分裂癥17例,阿爾茲海默病7例,狂躁病7例,癲癇性精神障礙5例。
方法:采用Excel統計分析表對納入研究的患者住院的病例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調查與分析的主要內容有患者的年齡、病程、住院時間以及致病因素、精神疾病分型、有無精神衰退、合并癥和在生活上的自理程度等。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患者精神癥狀:36例患者中,77.780 (28例)的患者表現為思維貧乏、意志缺乏、情感遲鈍和社會性退縮等良性癥狀;而同時有19.4%(7例)患者表現出語言或行為躁動、傷人、毀物等癥狀;11.11%(4例)的患者表現為幻想、妄想甚至癲笑等癥狀;25.0%(9例)的患者則出現人眠困難。
患者合并癥情況:調查的36例患者中,合并有軀體疾病32例(88.89%),而合并的疾病種類有1-5種,患者平均合并疾病種類(2.36±1.05)種;合并的軀體疾病中,高血壓16例,糖尿病13例,心臟病10例,動脈粥樣硬化7例,脂肪肝6例,腦梗死1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其他5例。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36例患者中,生活能夠完全自理33.33%(12例),部分自理58.33%(21例),生活不能自理8.33%(3例)。
討論
臨床特點:①精神衰退:早期臨床對精神疾病治療的水平較低,導致大部分的患者在治療后的效果并不理想,從而隨著病情的發展,呈現了精神衰退的趨勢,而患者的精神癥狀則多表現為良性癥狀[3]。②合并癥較多:這可能與患者長期住院治療而導致長期臥床、生活慵懶以及運動少有關,從而使得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下降,更易發生其他軀體疾病[4]。③治療難度大:由于該類患者病程很長,合并有多種軀體疾病,導致病情復雜難治,而在治療藥物的選擇范圍上也被明顯縮小;再加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較低,不僅增加了治療的風險,而且增加了護理的難度。
護理策略:①心理護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于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來說極為重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在對所有患者給予熱情、友好的態度以及溫柔的語氣交流的同時,要了解每一例患者的心理特點、退伍前的職位以及成就等,從而根據患者的職業特點結合患者的語言描述,推斷患者的心理特點;并通過合適的引導,使患者表達出實際心理訴求,從而根據患者實際心理狀態,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以改善或消除其不良心理,提升治療的依從性。②生活護理干預:從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生活能夠完全自理的比例相對較少,大部分患者皆為生活部分自理者。因此對于部分生活能夠自理的患者,需要給予優質的生活護理,通過為患者提供生活照顧并協助患者對個人衛生進行料理,例如增加對患者吃飯、洗漱、穿衣等技能的鍛煉,叮囑其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增減衣物,如夜間需要起身時注意保暖和安全,以免著涼和摔跤,從而逐漸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對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為其提供全方位的生活護理服務,仔細照顧患者的生活起居,做好日常的基礎護理工作,同時指導陪護者對患者生活以及衛生進行護理,并適當為患者開展功能鍛煉等,以防止壓瘡。③綜合護理干預:綜合護理干預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加強對護理人員甚至全科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以提升整體的護理水平,從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另一方面則是加強對患者的綜合護理,主要包括患者病情的觀察、飲食護理、康復訓練以及健康指導等;其中加強患者病情的觀察主要是為了能夠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的進展,以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飲食護理上指導患者多攝人高營養、低糖的食物,多吃新鮮蔬果,康復訓練與健康指導主要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以糾正患者長期臥床、慵懶和不愛運動的習慣,從而增強免疫力。
參考文獻
[1]高翠蓮.老年復退軍人精神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與護理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4,11(17):110-111.
[2]佘曉娜,柯可少君,鄭曉人.老年精神病患者并發腹痛的臨床特征及護理對策[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6,22(3):156-157.
[3]王洪斌.住院老年性精神病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9):237-237.
[4]紀廣芹.重點病員管理在老年精神科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22(5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