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在此背景下,企業穩健發展的關鍵就是人才資源的配置和占有。企業想要做大最強,高素質的團隊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的無私奉獻及才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企業必須要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合理使用以及才能的發揮,才能有效地將科技成果直接轉化成經濟效益,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經濟基礎,在競爭激勵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在企業的重大項目和生產經營中為推進企業科學創新成果產業化,將科技成果直接轉化成經濟效益,實現企業行業技術領先水平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常態下,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充分發揮專業技術人才在技術和智能方面的優勢,是現代企業與國家接軌的主題。
一、當前國內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不全面的培訓總體規劃。絕大多數企業的培訓主管部門都在進行需求調研,將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列入年度培訓計劃,但專業性技術人員的培訓,同其他培訓相比較,缺少系統性規劃,導致與企業戰略發展需求不匹配。另外,對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人才、專業領軍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訓研究力度并不夠,與此同時,培訓方式方法、培訓目標、培訓規模以及培訓組織實施等都缺乏具體的可行措施以及明確的思路,對專業性人才的培訓是少量的、常規的應對性培訓,沒有形成像經營管理人員和技能操作人員培訓那樣有影響、特色鮮明的培訓模式。因此,企業必須要對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以及系統研究。
針對性實用性較低。眾所周知,專業性技術人員各崗位繁多且所涉及面十分廣泛,如何有效提升專業性人員的實用性,針對性以及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企業的難點問題,倘若上述問題沒有解決好,那么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效果和質量將會大打折扣,探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培訓需求分析工作沒有規劃好。針對于此,我們必須要將培訓需求分析工作做好,為開展專業性技術人員培訓工作奠定基礎,確保培訓效果以及質量的提升。
方法落后,形式單一。現階段,很大一部分企業都是采用面授形式來培養專業性技術人員,不可否認這種形式對培訓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專業技術人員不同崗位、不同層次就決定了他們工作性質以及工作特點的不同,倘若全都采用面授的培訓方法,無法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同時也無法達到培訓目的。因此,企業可以采用小組討論以及案例分析法,促使專業性技術人員在小組交流和溝通中得到相互啟發,在生動的案例分析中可獲取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經濟新常態下國內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培訓策略
強化培訓組織領導,做好培訓總體規劃。培訓部門必須要充分認識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培養的長期性、緊迫性以及重要性,培訓主管部門必須要認真研究企業的發展戰略,另外還必須要從企業可持續發展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人手,深入開展專業技術人員培訓需求調研,以便更好地讓培訓實施單位、培訓主要部門者相關業務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協調配合、深度介入、分工負責,多方面多元化的做好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的整體規劃和年度計劃,更好地做到專業性人才培養同企業生產經營同步規劃、同步發展、同步實施以及相互促使。
完善培訓激勵機制,激發培訓求知欲望。為更好地發揮專業技術人員訓的主動性,促使其養成工作學習化,必須要建立一套符合企業實際情況的培訓激勵機制。第一,采用學分制方式。鼓勵和激勵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培訓,同時還必須要將每年的培訓學分當作下一年是否繼續聘用的依據。第二,對于導師帶徒弟、課題攻關、科技論壇等各項活動當中,表現突出的學員,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或者晉升的獎勵;第三,對技術能手、某方面的技術專家優先給予學習培訓的機會;第四,建立健全各種學習培訓考核督學制度,將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結果、企業的年終考核結果同個人位的晉級直接掛鉤。通過制度激發其培訓的主動性。
從培訓實效性人手,創新培訓方式內容。培訓對象差異性決定了培訓方式和培訓手法的不同,我們必須要積極探索,現代化的培訓手段和培訓方法及其各種靈活且有趣的培訓內容,如互動式的方法、小組討論、啟發式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學員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而更好地促使他們相互切磋、相互啟發,實現經驗共享和升華。另外,培訓領導部門,還必須要選用模塊教學以及選修課等形式,將培訓課程同專業技術人員的自我研究、自我創新以及自我思考有效結合在一起,激發其培訓的求知欲望和培訓的主動性,除此之外,還必須要將企業的發展目標同現階段存在的技術和操作方面的問題結合起來,通過研討、交流以及調查等培訓方法,整體提升其工作技能和創新素質。當然我們也嘗試過諸多培訓方式,如“導師帶徒”“科技論壇”等,“導師帶徒”的培訓方法主要是“一對一”的方法,我們深知一個人的經驗是有限的,倘若在專業性技術人員的培訓中,采用五位導師帶一位學員的方式,學員則就可以學習五位導師的優點和經驗,只要學員認認真真的學,導師誠心誠意地教,相信這樣必定會培訓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專業性技術人才。
總之,在經濟常態下,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可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穩健發展,促使競爭力提升,同時還能全面提升員工綜合素養,為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人力資源條件,讓專業技術人員同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