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 馬明飛 沈林
摘 要:傳承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是增強西南民族地區各族人民對西南民族地區文化認同的基礎,也是增強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石。通過西南民族地區政府、高校和各行業的協同創新,實現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承,對團結西南民族地區各族人民共同為實現中國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協同創新 西南民族 紅色文化 傳承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c)-0224-02
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是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南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結合自己的民族文化,為推進中國革命與社會主義建設而創造的紅色文化。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在團結西南各民族人民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但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種西方社會思潮,尤其是歷史虛無主義不斷地傳入西南民族地區,對西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直接影響到西南地區各民族人民對地區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同時也影響到西南民族地區的團結。因此,如何才能更好的傳承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是現階段重要的研究課題。
1 協同創新理念對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的意義
2014年10月,習近平在上海浦江創新論壇上指出:“協同創新”是指圍繞創新目標,多主體、多元素共同協作、相互補充、配合協作的創新行為[1]。各主體突破領域界限,在協同合作的基礎上,整合優化各主體的資源,實現各主體利益的共贏。從社會分工的角度來看,協同創新要求將原有單位特征逐漸弱化,形成一個新的細的分工體系,以實現局部功能整合大于整體疊加的效應。協同中的個體之間不存在從屬關系,作為一種社會分工的動態整合狀態而存在[2]。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主體和途徑選擇,單靠地方政府、地區高校、地區行業各自單打獨斗無法完成重任,必須從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多渠道著手協同創新形成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的合力。協同創新是通過西南民族地區政府意志的引導和機制安排,促進地區高校,地區各行業發揮自身優勢,整合互補性資源,實現各方的優勢互補,更好的傳承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推動西南地區紅色文化歷史價值的現實轉化和精神價值的實踐轉化,更好地彰顯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歷久彌新的時代價值。
2 多元主體在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主體在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中各司其職,明確各主體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發揮各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有利于找到各主體的價值契合點,為傳承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實現協同創新。
2.1 西南民族地區政府在傳承地區紅色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南民族地區政府可以將當地的資源優勢通過地區高校、地區行業發揮出來,可以在方式規劃、制度保障、資源調整、經費配置和搭建交流輻射平臺等方面為地區紅色文化傳承創新提供大力支持。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與引導。一是西南民族地區政府是傳承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的重要驅動者。西南民族地區政府能夠給予相關主體一定的資金支持,引導各主體積極參與到傳承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中,鼓勵各主體合理利用資金支持將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并創新。二是西南民族地區政府是傳承紅色文化多元主體的管理者。西南民族地區政府應加強對傳承紅色文化方式方法的管理,不斷規范相關程序,通過加強監督與評價等,保證紅色文化傳承的有序開展。
2.2 西南民族地區高校在紅色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南民族地區高校是地區紅色文化傳承的主要群體,也是決定地區紅色文化傳承事業成敗的關鍵因素。西南民族地區高校科研為地區紅色文化傳承提供文化智力支撐和創新服務,其文化引導、智力資源、歷史傳承、協同創新的職能發揮對地區紅色文化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另外,西南民族地區高校也是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實踐者,在地區紅色文化傳承中擁有重要發言權。
2.3 西南民族地區各行業在地區紅色文化傳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在地區的影響力是衡量整個西南民族地區傳承地區紅色文化效果的關鍵因素,各行業傳承的效果直接影響到西南民族地區的文化軟實力。一是西南民族地區各行業參與地區紅色文化傳承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在地區中的影響力是協同創新的重要目標,地區各行業參與到傳承地區紅色文化中,能夠為西南民族地區提供充足的傳播途徑資源。二是地區各行業參與到傳承地區紅色文化中是西南民族地區各行業應當履行自身社會責任的表現。作為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各行業在促進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承擔著促進社會團結奮進的職能。
3 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的協同創新路徑
建立西南民族地區政府、地區高校、地區各行業“三位一體”協同創新的新機制,西南民族地區政府在體制政策方面起主導、引導、推動作用,地區高校是開展地區紅色文化理論研究和功能創新的重要力量和主要陣地,地區各行業是從紅色文化到產品和成果的轉化器。三者要明確定位,瞄準目標,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地區政府支持、地區高校支撐、地區行業運作的創新傳承體系,才能確保“三位一體”的紅色文化傳承新機制發揮合力效能,有效提升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實效性。
3.1 以健全配套措施為保障,增強制度協同
西南民族地區政府設立地區紅色文化傳承專項基金,加強傳承質量保證。經費是開展傳承項目、活動、研究、傳播等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推動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的首要前提便是經費充足。一是設立專項經費,將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考慮進地區政府工作計劃和財政預算,保障經費投入力度;二是創新經費的引進形式,拓寬經費引入渠道,多方加強各行業投資參與。
西南民族地區政府加強地區紅色文化傳承分類指導,促進傳承有序開展。一是從宏觀方面制定地區紅色文化傳承長遠發展規劃,針對地區各高校、各行業的差異性方面和共同點開展特色規劃,持續推進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二是從微觀方面對西南民族地區已經產生的效果良好的地區紅色文化傳承方式、活動進行深入研究、創新和推廣;三是從發展方面,結合不斷變化的西南民族地區社會環境,逐漸打造方向正確、載體創新、協同共享的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長效機制。如把紅色旅游與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小鎮建設、歷史文化古街區建設等結合起來,推進紅色旅游與民俗文化游、生態游等協同發展,形成以紅色文化為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增強紅色旅游的吸引力[3]。
3.2 以完善傳承隊伍建設為載體,推進人力協同
成立西南民族地區高校紅色文化傳承研究隊伍,突出科研指導作用。專門組織地區高校研究地區紅色文化的教師成立研究專家團隊,對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歷史、地區文化傳承環境、地區文化協同機制進行梳理、研究,由專家團隊提出的系統、科學的地區紅色文化傳承路徑。同時,專家團要深入西南民族地區為各行業、各族人民群眾講授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的來龍去脈,以及地區紅色文化傳承對我們現實生活的實際意義。
成立西南民族地區高校紅色文化傳承行業協會,彰顯實踐落實作用。號召西南民族地區各行業精英成立實踐地區紅色文化精神、傳承地區紅色文化歷史為宗旨的行業協會,以專家團隊的研究成果為指導,以行業精英的實踐經驗為基石,一同商討協同傳承地區紅色文化品牌活動。利用品牌活動的契機,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參與進來,潛移默化地使地區紅色文化深入人心,為地區紅色文化的傳承打牢群眾基礎。
3.3 以不斷加強傳承內容為核心,促進地區協同
加強頂層設計,激活西南民族地區現存紅色文化資源。地區政府、高校、行業一同理清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傳承的戰略目標,將散落在西南民族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優化再造。根據西南民族地區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紅色文化歷史、不同的當地人文特點,設計不同的紅色文化主題的傳承方式,充分發揮各個西南民族地區的紅色文化特色,打造一地方一品牌的紅色文化傳承載體。例如以“桂林—興安—資源—全州—灌陽”為主線的“重走長征路”紅色旅游線路;依托國際旅游勝地建設的桂林紅色旅游基地,與貴州紅色旅游聯動推行“貴陽—凱里—鎮遠—黎平—通道—桂林”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建設,豐富了紅色旅游產品體系,推進了與周邊省份的區域合作。
堅持一體多翼,實現地區多樣紅色文化的良性互動。立足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特色,結合周邊地區紅色文化特色,西南民族地區各地政府要聯合同心,充分學習我國“一帶一路”的戰略思想精髓,協同地區各高校專家團隊,各行業精英一同研究西南民族地區內多地紅色文化互動的協同創新模式,使西南民族地區各地統一紅色文化傳承的核心價值,以增強區西南民族地區紅色文化融入地區人民生活、團結人民、培育人民、發展人民的作用。一是要注重西南民族地區各地紅色文化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相結合,各地紅色文化互動時,在繼承本地原有紅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深入挖掘相互關聯的新的紅色文化;二是要從傳統的地方紅色文化傳承出發,使西南民族地區各地之間進行紅色文化共建,使各地在交流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將紅色文化融入人民心中。
參考文獻
[1] 金燕,李昱瑤.協同創新網絡知識增長的動力模型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5(20):95-101.
[2] 楊靜,陳赟暢.協同創新理念下高校新型智庫建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7):7-11.
[3] 阮曉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6):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