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博
摘 要:隨著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各項基礎交通設施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交通需求增長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致使城市道路交通陷入了汽車增長、環境惡化、修建道路、再惡化的惡性循環。本次研究就通過對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現狀問題的分析,提出了優先發展公交事業、完善道路基礎設施、理順路網結構功能、開發應用新型技術等應對策略與措施。
關鍵詞:城市交通 交通需求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U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8)02(a)-0174-02
面對當前我國日益嚴峻的城市交通問題,人們關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展開了大量的實踐與探索工作。鑒于僅采取單一性的交通供給手段來解決交通擁擠問題幾乎無法實現,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研究對城市交通的需求管理研究,并由此提出了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理念,同時明確了由供給與需求兩方面來雙管齊下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對此,下文也將重點就關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對策展開相關的研究分析。
1 交通需求管理概述
面對有限的城市道路擴容面積,城市交通建設也逐步朝向現代化的交通管理階段所發展,也就是借助于交通系統來實現對城市道路的綜合性管理,并由此提升當前城市現有交通設施的運輸能力及效率,減輕城市交通擁堵壓力。交通需求管理是城市交通系統管理中最為關鍵的一項內容,其主要偏向于針對交通需求的引導、調節及管控,來減小道路交通負荷,解決道路擁擠狀況。簡而言之,交通需求管理便是為推動城市發展,將其功能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在城市交通擴容之時,針對城市交通需求發展做出合理化的引導及管控,并詳細管理好城市的道路貨運及客運,促成交通供給與需求達到一定的平衡性,實現快速、高效、安全、舒適的交通運行。
2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現狀問題
2.1 管理力度不足
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管理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即摩托車的高擁有率及高使用率,摩托車管理不規范,對于城市道路交通的影響十分巨大,且這一現狀在短期內很難做到有效轉變,此外,我國城市交通問題還存在的一項典型特征即小汽車擁有量增速不斷加快,且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這一趨勢還將持續較長一段時期。不斷增長的摩托車及小汽車保有量都是導致城市交通需求管理難以有效開展的主要原因。
2.2 道路應用不合理
對于道路的不合理應用首先便體現在對行人交通的不重視,其中主要就包括了以下三類情形:(1)在一些人流量較大的路口未設置交通指示標志,行人隨意穿行不僅對其自身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且同時也影響到了道路車輛的正常行駛;(2)在一些紅綠燈路口,雖然行人可按照綠燈指示通過路口,但仍要在各種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中穿行而過,由于雙向車道兩側轉彎車流量大,且與行人共用同一燈時;(3)道路權限封閉,部分人行天橋設置不科學,亦或是間距不當,超出了合理化的步行范圍,亦或是交通護欄較低已被行人翻越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2.3 停車管理不科學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的停車場設置不但缺乏統一規劃,且同時還體現收費管理方面的不合理,并由此引發亂收費現象,并由此使得部分停車場出現空置,亦或是在部分路段車輛由于找不到合適的停車位置而隨意亂放,引發了嚴重的停車占道現象。
3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對策與措施
3.1 優先發展公交事業
確定公交優先的理念其本質上也就是大眾優先。考慮到公交事業有著社會公益性的特征,因而在發展工程交通事業時就必須始終把握政府主導原則,由政府部分履行公共服務與行業管理責任,將優先發展公交事業納入到公共財政體系中,加強對公交事業的扶持力度。并同時也要注重對公交企業日常經營與服務質量的監管工作。在制定有關公共交通發展政策時需始終把握公交優先理念,由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來考慮,依據交通設施只有分配及應用公平、效率等原則,在規劃、投資、建設、運營及服務等環節為公交優先發展提供條件支持。此外,為改善城市交通狀況,不僅要加大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建設投入,還應當進一步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步伐,盡快建立起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同道路公交車輛、出租車、小汽車等一同構建起更高速度且立體化的城市綜合運輸網絡,為推動城市的長久、穩定發展提供運輸保障。
3.2 完善道路基礎設施
導致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的原因多種多樣,僅通過改善道路系統遠遠無法達到對道路交通擁堵問題的徹底性解決。通過針對道路設施運行采取合理化的管理措施,便可將其潛在的隱性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由道路交通需求的源頭著手來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能夠有效減少不必要的附加需求,可促使道路無效負荷盡可能得以降低,同時針對各項必備的道路負荷予以適當化的組織與引導,促使其能夠在時間與空間兩維度上均衡展現與道路系統中,已實現對道路通行車輛的首尾管理。當前,大量的城市交通問題都是通過局部路段、道路交叉口等區域所出現的擁堵現象所體現出來的。誠然,僅是依據哪有問題管哪里的思維來解決城市交通需求管理問題看起來可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通過長期的研究發現,僅是采取新修道路的方式來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最終所造成的后果將是面臨更加嚴重的交通失衡。因此在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時,不僅要改善道路條件,增加其空間容量;同時還要重點關注于對基礎設施與交通需求的管理。
3.3 理順路網結構功能
城市道路網絡中的車流往往并非呈現為均衡分布形式,在城市中心區域亦或是部分路段可能車流量會相對較大;但是也有部分路段的車流量則相對較小。交通需求管理的任務即為降低由于交通流的過度集中而導致某一路段出現交通擁堵,盡可能確保車輛的均衡分布,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可采取以下幾項措施:(1)調整工作崗位。針對企業集中分布地區,在發生局部路段擁堵現象之時可適當將土地配置及崗位采取分散布置的方式,從而減小在一定區域內的交通壓力。(2)組織單向交通。對于部分路網密度大同時彼此間又互為平行路段,若條件允許便可組織單向交通。采取單向交通組織形式可實現對路面寬度較小道路的高效化利用,有助于避免交通沖突現象,提升道路交通通行效率。(3)區域限制法。利用區域通行許可證的方式,來限制某一類型車輛進入特定區域,亦或是在某車流量較大的時段內限制進入擁堵路段的車輛數量。例如在一些城市就禁止特定類型的車輛行駛進內環區域。
3.4 開發應用新型技術
在城市交通需求管理領域內所應用到的新型技術手段即為促使各類具備先進性的計算機、通行與信息技術可被應用于車輛及運輸網絡規劃過程當中,并以此來達到緩解交通壓力、縮短出行時間、保證車輛通行安全、降低環境污染等目的。
4 結語
總而言之,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實施其重點在于對道路設施運行以及道路交通需求源頭開展相關的管理工作,從而將其隱性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減少不必要的附加需求,科學組織并引導交通需求,以促使其能夠在時間與空間上實現均衡。希望通過本文關于目前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所提出的幾點建議措施能夠為推動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有益幫助。
參考文獻
[1] 汪光燾.中國城市交通問題、對策與理論需求[J].城市交通,2016,14(6):28-31.
[2] 陳銳.基于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過江交通問題分析 ——以重慶主城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7(26):180-182.
[3] 孫琳,張莉.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