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劉暐
在新形勢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培養應用型人才是高校提高辦學水平的重要環節,高校需要結合企業人才需求來不斷的探索新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快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然后針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所存在的諸多方面的問題,嘗試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一些思路。
近年來,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加大。在這種背景下,高校急需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一批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在新形勢下,探討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一、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
從總體上來看,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職業教育和學歷教育的結合,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實施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著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將其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為社會輸送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由于高校所涵蓋的學科領域多且復雜,并且從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學科交叉的現象,教學資源豐富。因此,采用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高校與企業有效的對接,基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來不斷的調整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模式,有助于避免企業崗位與高校人才之間的矛盾,進而避免了高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相脫節。由此可見,采用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為社會輸送一批高素質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第二、為高校構建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眾所周知,工程實踐教學資源來自于現代社會的各個不同的領域,高校基于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來實現與企業的深度溝通與對接,能夠為高校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
第三、可以有效的解決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就業問題。高校與企業各自發揮優勢,基于雙方利益分配的需求來實現深度對接,有助于解決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就業問題,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可以說,這已經成為了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就業通道。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對校企深度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仍處于起步階段,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必然存在著諸多層面的問題,需要引起相關領域人士足夠的重視,本文把這些問題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缺乏有效的保障機制。目前.我國的大多數高校在實施校企合作過程中,還未能形成健全的保障機制,缺乏具有權威性的校企合作條例以及規章制度,缺少對企業考核獎勵的辦法,沒有形成相關的獎懲激勵制度,導致地方企業的參與積極性不夠。
其次,企業缺乏合作的熱情。眾所周知,在具體的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培養過程中,企業也需要承擔一部分的教育費用,從目前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現狀來看,還把追求經濟效益作為企業的第一要義,未能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對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缺乏熱情企業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對接過程中出現問題。
再次,缺乏實踐教學基地。由于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培養需要資金的投入,一些高校為了節約開支,在實訓基地建設方面盡可能的減少開支,而通過模擬系統來完成實踐教學環節。這種情況下,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所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無異于紙上談兵。
最后,缺乏雙師型教師。為了培養具備較高素養的應用型人才,還需要引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然而,大多數高校教師僅僅具備較強的理論知識,缺少實踐工程經驗,無法對學生展開科學有效的實踐指導。
三、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本文把相關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建立實踐教學與就業基地。高校要最大限度的利用企業實踐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力度,進而為校企深度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機制提供依據。同時,通過建立實踐教學與就業基地,還能夠有效的解決學生培養中企業與學校對接融合問題。
第二,積極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實施路徑。具體來講,高校還需要從教學方法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進,雙師型教師培養,教學內容調整等多個方面推進校企的深度融合。另外,還要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行探索。
第三,提高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的契合度。從國家、政策、人才、市場等多個視角來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機制中所存在的問題,從生產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就業指導、技術開發、教學管理、專業設置等多個層面來對學生的崗位訓練、課程設計、科技創新、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的融合對接進行研究,并構建校企對接的模型。
四、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首先,構建校企對接長效機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為校企深度對接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安排專門的負責人來組織對接融合事項,成立聯合教育指導委員會,并推出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教學方案,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制定獎懲激勵制度等。
其次,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高校要盡可能的加大實踐教學基地上的資金投入力度,形成多位一體的教學實踐體系,來滿足應用型人才科研、實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的需求,這是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礎和前提。
再次,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高校可以聘請企業的資深工程師,通過開展講座的方式來向師生傳授多年的工程實踐經驗,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校也可以派本校的教師到企業一線進行實踐或者繼續進修,實現人才資源的共享。由校企深度聯合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采用模塊化教學的方式,在校企雙導師參與教學的新模式下,實施模塊化教學。在雙導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實踐積極性,鼓勵學生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踐,進而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
最后,基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學校要定期進行企業對人才需求情況的調研,并基于這些調查報告,來進行動態調整人才培養目標。當然,這一個過程需要有企業相關工作人員以及高校教師共同完成,把企業實踐以及高校教學學習到的知識盡可能多的融入到教材中,共同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