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大型實景演出以其獨特的真實性、藝術性、文化性等特征在演出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主要是對當地資源資源和文化資源給予融合,以真山真水作表演舞臺,依靠高新技術手段與豐富藝術表現方式,將當地民俗文化傳統給予展現,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奇的視覺感受。但現今國內上演的實景演出項目里,不少都因運營管理經驗缺乏而陷入僵局,故而進一步認識大型實景演出運營困境,探索出可行的應對策略是當務之急。而本文則圍繞該內容給出幾點見解,以供參考。
民俗文化資源屬于我國傳統人文資源的核心,也屬于旅游開發的基本依托。現今,以《印象-劉三姐》為主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于我國各大人文旅游景區掀開白熱化浪潮。較典型的如陜西臨潼《長恨歌》、河北承德《康熙大典》、河南登封《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等,無論是表現手法、演出方式、場景應用等均蘊含實景演出的共性特征,做到了創意和自然彼此結合,旅游和文化呼應。不過因大型實景演出愈來愈多,且呈同質化、模式化與空洞化特征,未真正將本土文化特色得以展現,和初衷相違背,導致實景演出開始受人詬病。而出現這一情況的主因則是運營管理不善所致,故而本文結合實際,給出幾點解決舉措
一、大型實景演出運營困境
第一,旅游業的發展推動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文化圈地”問題。現階段大部分實景演出往往都打著“文化”的旗號發展房地產。由于大型實景演出往往具有一定公益性,土地成本相對較低,相關費用不高,就引起了較多投資商借助于實景演出來變相取地。對于演出用地而言,不但需用來建造實景演出場地,同時也為游客提供了酒店、購物等需要。演出吸引的廣大游客會讓配套的酒店和購物街擁有源源不斷的客源,地價也會因此而提升。現階段很多民營大型實景演出基本上都選擇這樣的方式,由此也導致了演出具有非常濃厚的商業氣息,演出質量日益降低。
第二,地方政府部門并未對演出項目進行全面有效的評估,存在較為突出的跟風問題。如在《印象劉三姐》演出獲得成功后,國內很多地區都掀起了演出熱潮,但并非是所有景區都擁有組織進行實景演出的硬件條件,便捷的交通條件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這些因素可以說都是實景演出必須具備的條件,但若未對項目進行合理評估,盲目跟風只會降低演出質量,達不到預期演出效果。又例如《印象海南島》由于虧損嚴重最終也只能夠低價轉讓,就是因為它并未結合地理區位條件,演出地點位于海口,和游客數量較多的三亞距離較遠,因為行程緊張而導致很多游客不得不放棄觀看,海口地方政府沒有充分考慮到這部分原因,所以造成了如此結局。但若能做好演出項目的合理評估,必然會有效降低演出市場風險。
第三,沒有建立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無法滿足觀眾需求。國內大多數實景演出依舊是倚靠旅游業而發展的,相配套的出版業、影視業以及動漫產業都不存在較為緊密的聯系,實景演出經濟收入基本上源于票房,但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化。近年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游客希望得到的體驗需求也進一步提升,但現階段實景演出僅僅具備觀賞性,而忽略了體驗性以及互動性,大部分實景演出僅僅屬于舞臺表演,其并未真正進入到觀眾的內心,大部分觀眾也不能夠從實景演出中感受到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即便是舞臺效果再酷炫,也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比如說在《印象劉三姐》的互動過程中,演員僅僅是從水中舞臺靠近觀眾席,而從真正意義上來說并未讓觀眾參與其中,也沒有和觀眾進行真正的互動,效果不是非常明顯。
二、對解決大型實景演出運營困境的幾點建議
制定合理、完善的項目評估、審查制度。針對現階段實景演出反映出的文化圈地問題,地方政府部門必須要盡快建立更加系統化的實景演出項目評估審查制度,針對實景演出項目的詳細情況,結合當地具體實際,展開科學全面的研究分析。可實施專家聽證,結合地理區位、交通條件等因素,全方位評價該地區能否擁有組織大型實景演出的條件。另外還需要對投資企業的盈利模式實施詳細準確的預算,清楚演出用地以及配套設施用地之間的比例,按具體步驟對投資企業用地實施審查,盡可能從政策上避免出現借文化之名圈地的問題。
另外,因大型實景演出的關鍵問題在于其必須要經受得住時代考驗,所以在選址以及策劃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結合各方因素,比如說當地的地形環境、地方人民的生活規律以及當地生態環境等,確保大型實景演出成功。
加強品牌建設、增強市場力。大型山水實景演出近年來被很多地方所復制,國內相同類型的演出項目也逐漸增多,同質化問題較為嚴重,怎樣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獲得發展,必須要充分重視品牌建設。品牌是有效區分同質化產品的標志,同時也能夠直接表現出產品的個性和特點。當前張藝謀山水實景演出已經創立了“印象”品牌,梅帥元也早在20011年就已經成立山水文化盛典文化產業公司,開始打造獨特的山水品牌,在他之后的山水實景演出中,觀眾都能夠看到“山水”二字。做好品牌建設工作能夠有效增強產品的競爭力,對于運營管理存在問題而導致較大虧損的演出項目,成熟的實景演出品牌企業能夠選擇進行收購,隨后對其進行全面改造優化,再選擇貼牌上市,如此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企業再生產成本,還能夠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開發衍生產品,延長產業鏈。大型實景演出投資高,回收周期相當長,而進行衍生產品的發展能增加收益,將投資風險控制到最低。國家政府需積極引導,推進產業間跨界融合,實現旅游產業、休閑產業與對應文化產業的有效銜接,建構規模化產業園區。并且,對一些充滿文化氣息的工藝品的研究需給予政策與資金方面的扶持,而旅游部門則對已開發出的有特色的、美觀的創意衍生品(工藝品)給予大力推廣宣傳,延長產業鏈。
因實景演出是在真實的山水間,而觀眾的觀看環境也是在露天,故而大型實景演出的場次會有較大變動,并且可能會受氣候等多因素的影響,淡旺季演出收益也存在明顯差異。所以,在推動大型實景演出項目發展之際,還應注重副產品的開發(如引導游客走進演出場地,親身體驗感受;加大旅游紀念品研究等),和觀眾進行實時互動,更能贏得觀眾的喜愛,可實現雙贏。
定期進行項目創新,改善一次性消費現狀。大型山水實景演出獨特、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即做到了“真山真水真人”,這也是其創意所在,是和普通演出間的差異。不過因我國各個地區均相繼刮起了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建構熱潮,同質化、模式化現象明顯,使觀眾出現審美疲勞,對觀眾的吸引力逐漸下降。不難看出,對他人藝術作品進行模仿拷貝的生產方式已和競爭激烈的演出市場不相符,也跟不上文化市場發展需求,文化企業若要在市場上獲得一席發展之地,還應將“創新”放在首位。大型實景演出不同時段的創意側重點也有差異。最初的籌劃期,創意則集中展現在內容與表現方式方面,該時期創意直接影響到整個演出產品演出形態。大型實景演出后,創新更新應重點放在表現形式或與演出內容對應的項目建設方面,具體落實上還可學習迪斯尼大力應用的“二二制”建設原則,也就是將原有的硬件設施中二分之一給予淘汰,再根據情況另建二分之一新概念項目,實現主體表述內容與方式的創新,持續為游客帶來新鮮創意。總的來講,大型實景演出籌劃前需結合自身情況找準市場定位,多投入創意,保持一定的演出規模,市場運營中,需多調查征集消費者意見,根據觀眾需求,在確定市場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創意調整、更新,使演出市場充滿活力。
五、山水實景演出的未來發展
實景演出興起早期就和旅游關系密切,不過本質依舊為真實的藝術作品。大型實景演出屬于舞臺藝術表演的一種新穎展現形式,因而若要對其進行評價與思考關鍵還需回歸實景演出本身,回歸藝術表演本身。
把旅游和文化彼此結合的大型實景演出,蘊含了當地的地域文化,站在不同視角彰顯文化獨特魅力,使游客以一種視聽的方式體會異地異質文化,屬于感官方面的享受,也屬于文化暢通交流的表現。同時,作為獨特的充滿藝術氣息的旅游產品,又兼具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通過市場為導向的運行模式,發展成了集文化、經濟與藝術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創意產品。
在舞臺藝術創作大力發展背景下,創作者需重拾藝術創作初衷,方可使大型實景演出制作理念重回藝術創作范圍。若要期望實景演出市場所有作品均像《印象-劉三姐》一般獲得眾人關注,取得巨大成功,根本不可能。現今的首要任務則是對實景舞臺藝術作品創作理念、創作標準等給予梳理,努力實現打造舞臺藝術精品的目標,而非僅“朝錢看”,一味的注重搞大排場。而部分盲目跟風進行藝術創作的人,僅能模仿與學習他人作品表面上的技巧與技術,但其中蘊含的當地的人文氣息、風土民情的作品是無法展現出來的。而若要規避該問題,前提即是給予民族文化、傳統文化、以及藝術創作初衷給予充分尊重,從而使演出市場良性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