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雨
習近平指出,新時代條件下,我們必須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本體轉化,不斷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主體建設,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載體形式,從而切實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增強其影響力與感召力。
新時代條件下,意識形態工作的現實條件與工作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受到嚴峻挑戰。對此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 “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這一重大任務”,不斷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為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與精神力量。
一、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本體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一)推動馬克思主義本體中國化。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本體中國化,使之更好地與我國國情相適應,有利于鞏固其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一方面,我們要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內容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在新時代的中國,我們要堅持用“馬”想題、解題,不斷增強人們對于馬克思主義的信心,進而鞏固其指導地位。另一方面,我們要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其自身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借助傳統文化這一有利因素來鞏固其指導地位。
(二)推動馬克思主義本體時代化。“馬克思主義之所以科學,就在于它科學地揭示了特定時代的要求,解決了時代提出的歷史性課題”。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與改革開放的時代要求相結合。使其綻放時代光彩,獲得前進動力。另一方面,要把馬克思主義與時代課題相結合。當今時代,面臨著來自政治改革、經濟市場化等方面的課題。我們要不斷通過馬克思主義來破解一系列課題,不斷展示其真理性的一面,進而不斷鞏固其指導地位。
(三)推動馬克思主義本體大眾化。新時代條件下,我們必須繼續推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本體大眾化(人民化)。一方面,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蘊涵大眾化。要積極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與解決民眾最關心的問題,使其深入民心。另一方面,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形式大眾化。必須不斷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論轉化為樸實、接地氣的話語,從而使民眾易于且樂于接受。從而不斷鞏固其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二、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主體建設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取決于話語主體的領導力與解釋力。為此,必須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領導主體以及宣傳主體的建設。
(一)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領導主體建設。習近平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中的指導地位,關鍵在于改善與加強黨的建設情況。首先,要不斷加強黨自身的理論建設。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實現黨管意識形態、黨建意識形態以及黨監意識形態,確保意識形態話語權不旁落。其次,要不斷加強黨自身的制度建設。習近平指出,“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的領導”。只有不斷加強三方面的制度建設,才能夠使黨更好地管理包括意識形態工作在內的各項事務,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二)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主體建設。馬恩指出,“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實現什么東西。思想要得到實現,就要有使用實踐力量的人。”一方面,要著重加強高校意識形態宣傳主體建設。必須不斷“堅持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科學有效地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另一方面,要加強面向社會的哲學社會工作隊伍的建設,打造一批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國家亟需、特色鮮明、引領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隊伍,借助他們更好地傳播中國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使其占據社會主位。
三、促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載體創新
在當今時代,唯有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宣傳載體的創新,才能夠切實有效地提高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力,鞏固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一)借助新媒體載體傳播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要想在意識形態領域占據指導地位,必須積極利用新媒體這一有力武器。一方面,要借助新媒體的快速傳播力宣傳馬克思主義,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廣度,鞏固其指導地位。另一方面,要借助新媒體超文本、個性化的特點把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轉變成形象生動、貼近生活的個性化內容,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深入人心,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二)借助戲曲、詩歌等文化載體傳播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可以借助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與載體,如詩歌、戲劇等,不斷擴大其在民眾中的影響力。為此,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轉化,把馬克思主義晦澀難懂的抽象內容與意識形態改編成戲曲、詩歌、民族音樂等形式,借助民眾喜愛的文化載體形式不斷把馬克思主義輸送到廣大民眾當中去,使人們懂“馬”、信“馬”,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奠定堅實基礎。
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一項復雜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常抓不懈,唯有如此,才能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