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生
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理念在浙江省率先提出發起,而后迅速推廣至全國各地及環保、安全、司法、工商、稅務等領域,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初,國家稅務總局發布《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明確只要“資料完整且符合法定受理條件”,5大類105個辦稅事項,最多只需要到稅務機關跑一次。自治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在總局《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清單》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革創新,聯合編制了適合內蒙古地區實際的納稅人“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涵蓋了7大類135個事項,其中33項“一次都不跑”,102項“最多跑一次”,要求所屬基層局認真貫徹執行。
作為稅收征管、納稅服務的前沿陣地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落實終端,基層國稅機關在上級國稅系統黨組的指導下,關注納稅人的“堵點”和“痛點”,積極發揮一線窗口聯系納稅人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順應時代需求,勇于“刀刃向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非常值得肯定。但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比上級要求和廣大納稅人期盼,在此項改革的初級階段,還必須注意和解決一些不容忽視的細節問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納稅服務質量。
一、教育先行,糾正“三個思想”提高服務效能
“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廣大納稅人提高辦稅質效修建了一條“高速公路”,也大大減少了國稅機關窗口的工作負擔,是一件利國利民、利企利稅的好決策。但在部分稅務干部也出現了三種錯誤思想觀念,導致“最多跑一次”形成“梗阻”。一是受傳統“前置審批”管理模式影響,難以在短期內從根本上轉變陳舊管理模式的落后思想;二是改革事項較多,基層工作力量薄弱,全部落實有困難的畏難思想;三是前期的“放管服”改革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縱向對比早期工作而產生的滿足思想。
因此,把改革變成一線稅務機關實實在在的便民行動,首要的是管好思想認識的“總開關”。通過搞好黨建,強化教育,旗幟鮮明地宣傳我黨“為民務實”的工作要求,用國務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策部署統一稅務干部思想,使之入腦人心,從內心深處自愿自覺服務納稅人,不斷找差距、補短板,形成“黨組統一部署一支部全面抓緊一小組日常督促一黨員發揮作用一帶動全體干部一形成改革合力一事項全部落實”的良性閉循環,全面深入打牢搞好“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思想基礎。確保全體稅務干部做到真心實意地尊重納稅人的主體地位,認認真真地回應和解決納稅人的合理訴求,高效穩步地推進辦稅便利化。
二、公開透明,以政務公開為抓手自覺接受監督
通過以不記名調查問卷和電話抽查的形式,組織部分納稅人就“最多跑一次”政策落實情況進行開放式追蹤評價調查。盡管總體反應較好,但仍1.2%的受訪者填寫“對此項政策不清楚”,2.5%家受訪者表示“對清單內容不了解”。從這一結果可以看到,如此重大的改革舉措,仍然存在納稅人對政策的知曉度不夠的問題,說明我們的政策宣傳和政務公開工作還有一定的差距。
基層國稅局要通過政務公開的形式,及時主動地將新政迅速傳播到廣大民眾,擴大參與群體,暢通稅企互動渠道,及時回應解讀熱點問題,才能構建透明規范高效的稅收法制環境。一是通過辦稅服務廳LED屏幕、納稅服務一點通,及轄區商場、廣場等繁華地帶的宣傳屏幕,滾動播放“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告知全體納稅人;二是利用微信群、QQ群等多種新媒體,便捷、快速、廣泛地向社會公布傳播;三是運用“抖音”、“H5”等傳播廣泛的APP和軟件,化繁為簡,將難以掌握的知識點制作成規范合法、便于記憶的小視頻,讓納稅人愉快輕松地全面掌握“清單”內容,增強公開實效。進而借助廣大納稅人的監督,促使一線人員謙虛勤勉,熱情服務,促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落地。
三、強化合作,整合征管服務資源
以稅收征管體制改革為契機,打破信息壁壘,進一步擴大信息共享范圍,完善票庫、叫號系統等設備、設施,將現有的國地稅聯合辦稅,逐步轉變為“一窗兩人單機兩系統”的辦稅模式,最大程度讓納稅人“進一家門、取一個號、在一個窗辦所有涉稅事項”,實現國地稅業務無縫對接,形成1+1>2的新型辦稅格局。
四、抓住關鍵,建強服務納稅人的前沿陣地
實踐中,我們還發現由于國稅干部與納稅人掌握的信息不對稱、不一致,雙方對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特別是一些年齡偏大的非會計人員,對稅務、經濟專業術語比較陌生,溝通相對困難,導致有的納稅人要跑2次,甚至多次才能備齊所需的涉稅材料,在納稅人心中產生“最多跑一次”前期工作仍然繁多的思想。
針對這一情況,要注重加強導稅員隊伍建設,開展國地稅聯合導稅,將黨員骨干安排到導稅員崗位。發揮他們責任心強,工作方法靈活,業務相對精通的優勢,一次性告知全部事項,保證納稅人聽得懂、記得清、準備全,有效輔導(引導)納稅人辦稅,當好納稅服務的“店小二”。同時,以“實名制辦稅信息采集”為基礎,開展“容缺受理”、“先辦后補”服務,盡可能讓納稅人少跑腿。
五、跟蹤服務,加強事中和事后監管
搞好“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高質量服務,受到多數守法納稅人歡迎的同時,必然會有少數不法分子蠢蠢欲動,利用改革初期可能存在的一些不易察覺的漏洞,鉆政策的空隙,行違法犯罪之實。
所以,基層國稅機關要牢固樹立“監管同樣是服務”的理念,堅持組織收入原則。既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好各項稅收優惠政策,依法依規減少、簡便資料報送,規范稅收執法自由裁量權行使;還要依托“金稅三期稅收征管信息系統”等征管信息平臺,搞好大數據分析,運用納稅評估、稅務稽查、所得稅匯算清繳等專項措施,強化稅收風險管理。落實稅收“黑名單”和聯合懲戒制度,推進納稅信用與其他社會信用聯動管理,動員多方力量營造“誠信納稅暢通無阻,稅收違法處處受限”的良好社會氛圍,維護大多數納稅人的合法利益,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放開后的漏洞,建立健康有序的稅收經濟環境,打擊稅收違法行為,提高企業的稅法遵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