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海
目前職務犯罪形勢仍然比較嚴重,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政治上,引起和激化社會矛盾,破壞政治穩定;經濟上,破壞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破壞良好的市場規則,損害正常的經濟發展環境;在思想文化上,助長封建腐朽思想,動搖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理想信仰,破壞人民對黨和國家的信任。
有效預防職務犯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打造廉潔、高效政府;有利于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有利于凈化社會風氣;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穩定。
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了重大成果,初步實現了不敢腐的目標,正在構筑不想腐的堤壩,已經形成反腐敗斗爭的壓倒性態勢,并得到了鞏固發展。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目前職務犯罪形勢仍然比較嚴重,對經濟政治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一、職務犯罪的嚴重影響
(一)在政治上,引起和激化社會矛盾,破壞政治穩定,破壞正常的政治生態,損害國家的政治體制和機制,造成惡劣的政治影響。
職務犯罪其本質是權力的異化,通常表現為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權物交易、權權交易。這在干部任用管理領域特別突出:置干部任用規定和程序于不顧,根據需要和個人喜惡隨意改變干部任用標準和條件,任人唯親,搞山頭主義,買官賣官,拉票賄選。這些職務犯罪問題性質惡劣,嚴重損害了良好的政治生態,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官場生態,并且官官相護、相互效仿,容易造成貪腐之風愈演愈烈的危險。職務犯罪行為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腐蝕、對以德才為標準的干部選拔機制的破壞、對廉潔清正的政治風氣和政治生態的破壞、對黨和國家健康肌體的損害影響深遠。
現代法治國家要求有統一的法律標準、實施規則和統一穩定的政治局面,可是職務犯罪以各種的私欲分割隔離了統一的權利,權力凌駕于黨紀國法之上,嚴重削弱了法律的公信力、黨和政府的權威,損害了黨和政府的社會治理體系和社會治理能力。權力的濫用會損害公民的合法權益,激化社會矛盾和爆發社會沖突,影響政治和社會穩定,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
(二)在經濟上,破壞了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加劇不正當競爭,破壞良好的市場規則,激發經濟利益上的惡意沖突。
職務犯罪分子用公權力尋租,大量獲取灰色和非法收入,嚴重破壞了按勞分配和等價交換的社會主義經濟分配原則。職務犯罪分子為了獲取大量財富,利用自身的權力為不法商人謀取私利,勢必破壞正常的市場法則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最終會引發經濟環境的惡化和混亂的局面,侵害整個社會經濟的健康機體。職務犯罪分子的貪腐,嚴重損害了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影響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尤其在重大項目的招標投標中,主管部門領導成員的巨額受賄索賄使承包商偷工減料,從而建成許多豆腐渣工程,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威脅。
(三)在思想文化上,助長封建腐朽思想,動搖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的理想信仰,破壞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破壞人民對黨和國家的信任。
對外開放后,西方的極端個人主義和金錢至上觀念逐漸影響我國。而貪污腐敗直接加劇了這種思潮在我國社會的泛濫。近年來,黨和政府反腐敗力度空前加大。但是,仍有不少領導干部不從前任的腐敗墮落行為中汲取教訓,利欲熏心、心存僥幸、鋌而走險、“前腐而后繼”,生活糜爛。這必然在一般群眾中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廣大人民群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對黨員干部的共產主義理想追求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自信”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二、預防職務犯罪的現實意義
職務犯罪形勢依然嚴重,打不勝打的現實提醒我們:對于職務犯罪,只重視事后打擊而忽視提前預防,治理職務犯罪就會被動,而且事倍功半,難以取得顯著成效。事后追訴職務犯罪,很難挽回已經造成的嚴重損失,還要投入大量的資源,成本高昂。因此,必須從預防人手,建立廣泛的預防職務犯罪系統,及時發現職務犯罪的萌芽,果斷采取適當措施,將職務犯罪消滅于未然。從成本方面考慮,對職務犯罪的有效預防,能夠大幅度減少犯罪人數,可以避免職務犯罪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和間接危害,節省大量訴訟成本。同時可以及時挽救一部分黨員干部。從人道主義方面考慮,預防與打擊相比,顯得更為人道,是治理職務犯罪策略的最優方案。
具體來講,有效預防職務犯罪具有以下現實意義:
(一)有利于打造廉潔、高效政府。
國家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有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營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環境,這也是執政黨的治國理念。世界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的組織“透明國際”把新加坡的腐敗地位在2003年排在第三位,2011年排在第四位,新加坡政府的廉潔高效名列世界前列。新加坡之所以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在于政府把預防腐敗放在首位,加強廉潔法律和制度建設,通過嚴格的紀律、制度和考核獎懲來管理公職人員。所以,必須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使公職人員樹立不想貪的理想信念、建立不敢貪的懲罰機制、不能貪的預防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政府和公職人員的廉潔高效。我國設立監察機關,有效的整合了反腐敗機構和力量,把所有的公職人員納入監察范圍,有利于職務犯罪的預防和治理,是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制度和機制建設保障的重大措施,有利于建立廉潔高效的政府。
(二)有利于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
古人云:“守天下之法者吏也,吏不良則有法莫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行政。公務人員要率先垂范,尊重法律,踐行法規,否則很難要求普通群眾尊法守法。做好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就可以使公職人員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辦事,不肆意踐踏法律,這樣就能減少職務犯罪現象的發生,從而推動依法治國的目標的實現。
(三)有利于密切干群關系,增強群眾基礎,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群眾是黨和國家的力量之源,失去了群眾基礎,政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預防職務犯罪,將犯罪消滅于未然,就會防止侵害群眾利益,維護群眾權益,有利于建立良好和諧的干群關系。黨員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要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以權謀私,不徇私枉法,不損害群眾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增強黨和國家的群眾基礎。
(四)有利于凈化社會風氣。
黨風、政風對社會風氣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和廣泛影響。建國初期,黨和政府消除了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丑惡現象和腐朽沒落的社會風氣,政治清明,社會和諧。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的變化,重要的原因是廣大黨員干部經過長期的戰爭洗禮和斗爭鍛煉,養成了廉潔愛民的高尚道德情操,形成了親民清正的黨風政風。這種良好的黨風政風改變了整個社會風氣,社會面貌煥然一新。改革開放后,價值多元化,極端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一部分公務人員受其影響,理想信念動搖,追求個人享受,金錢至上,導致權力異化。他們以公權謀取私利,謀取特權,貪污受賄,生活腐化墮落。這些現象嚴重敗壞了黨風政風,動搖了群眾的理想道德信念,毒害了整個社會風氣。預防職務犯罪,就能大幅的減少職務犯罪的發生,建立健全根本解決職務犯罪的機制,促使公務人員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廉潔自律。黨風政風改善了,就會引導、影響整個社會風氣的轉變,形成一個更加清明和諧的社會。
(五)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維護社會穩定。
明朝思想家王夫之總結歷代興亡歷史的教訓時曾說過,貪腐越嚴重,政治就會越亂,百姓死亡的就會越多,最終會導致國家滅亡。廉政國家就會興旺,貪腐國家就會滅亡,這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社會歷史發展規律。部分黨員干部貪腐的行為,嚴重侵害人民群眾的利益和權利,必然引起群眾的強烈不滿。如果這種問題得不到合理解決,任由其發展,矛盾激化,必然會引起社會動蕩不安。只有做好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減少職務犯罪,阻止職務犯罪的高發態勢蔓延,切實維護群眾的利益,有效保障人民的權利,才能緩解社會矛盾,減少社會沖突,才會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從而維護社會穩定。
綜上所述,治理職務犯罪、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職務犯罪嚴重影響了社會的經濟政治等各方面。職務犯罪預防,將隱患消除于未然,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利黨利國利民,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