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遠玲
我在幾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發現由于家庭不和、長輩溺愛、社會不良風氣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部分學生尤其是獨生子女在與人溝通、待人接物方面存在障礙,在學習、情緒、意志、個性、習慣等方面出現問題。
也許我不是心理保健工作者,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起著重要的意義。在此,總結自己作為班主任的一點經驗之談。
一、情感投入是融洽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一)尊重
每一個學生,包括“差生”,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自己在各方面表現出色,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贊賞、尊重。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能肆意的侮辱、諷刺、責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我們班主任應該隨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當他們遇到問題時,及時、耐心地幫助他們解決;當他們有困惑時,幫他們走出迷茫;當他們有需要時,積極引導和幫助只有這樣,你才能讓學生信任你,尊重你。而正是有了尊重和信任,你對他們的各種教育才能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里,達到更好的效果。
(二)愛心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是什么呢?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兒童。”愛心是溝通學生心靈、打開學生心扉、獲得良好教育的基礎。在實際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發現,好的教育結果并不是你班主任自己的想法可以決定的,而是你在和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你們的關系所決定的。如當你班級中的學生發生打架的事情時,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指責,然后是諄諄的教誨。也許你的意圖是希望學生能明白你的用心,怕他們在行為上出現問題,可是這樣的教育結果又是怎樣的呢?可能他們表面上是聽從你了,可是在他們的心里卻又不是這樣想的。也許還會想辦法和你對著來,真到了這個時候,一切恐怕都將變得無法挽回了。但是,如果你平時對學生有非常深刻的愛,和學生之間有著良好的關系,我想:不管什么時候,什么事情,他們都愿意告訴你,樂意聆聽你的教誨把自己的言行慢慢地改變過來。
二、集體活動是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催化劑
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它能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它還有利于班主任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一)主題班隊會
主題班隊會能讓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改變自己。我在平時一直會注意班級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拖拉作業、上課做小動作、不遵守紀律、打架等等的問題。當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我首先會找很多的學生了解情況,了解他們中心的想法,然后針對頻繁出現的問題開展主題班隊會,讓學生在集體環境中認識問題,獲得收益。比如說:班級中學生拖拉作業的情況很是嚴重,針對這個問題,我向班干部、課代表、組長以及他們本人,通過閑聊的方式了解了很多原因,然后,我在班級開展了《作業做得又快又仔細》的主題班會,在活動中,我展示了不同質量的作業本,讓學生來討論,你認為誰的作業本好?為什么?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完成自己的作業?在討論中學生都明白了作業既要按時完成,又應該做得好。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我又出示了兒歌:小小作業本,大大責任心。從小不馬長大有貢獻。讓學生來朗誦,讓他們的情感在朗誦中升華。當他們的思想上已經有了新的認識時,我又設計了“我和自己比一比”的活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份和以前相同的作業,做一個比較。這樣的主題班隊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了道理,在活動中改變了自己。
(二)班級評比活動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保持一種“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健康心態,樹立信心并踏實學習,才會取得好成績。為了讓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都能對自己產生自信。我設立了紀律小明星、衛生小明星、作業小明星、進步小明星等評比項目。我還這樣告訴學生,不管你是所謂的“優生”還是“差生”,你們都是平等的,在任何時候我都會一視同仁。起先,有的學生還不相信,有的無所謂,并不在意這樣的活動,在各方面表現的都比較差。但是半個月下來,我發現他們漸漸改變了,開始重視起自己的言行了,心中都開始希望自己也能獲得“小明星”的稱號了。當結果揭曉時,被評上的人開心不已,落選的人有些喪氣。我曾經問過一個因為家長離婚而產生一定影響的學生,他是這樣回答我的:“我當然也想要得到“小明星”的稱號,這次我得到了,我是很開心的。”其實,我知道他們都是希望自己能獲得榮譽,獲得他人的肯定。而這樣的評比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在言行上有了很大的改變,在心理上獲得了很大的自信。
三、激勵手段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推進劑
激勵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班主任應該抓住一切有利契機,善于運用激勵的手段對學生心理進行積極暗示。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各門功課的學習,而且有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如:當我在教學中發現一個原本很難按時把作業上交的學生,竟然很早就完成的作業,而且質量也相當不錯,我當場就表揚了他:“你今天有進步了,不僅及時完成了作業,而且做得很認真,真好。”他雖然沒有說什么。但是我可以看到他臉上充滿了笑意。后來我發現,他從那天開始,作業都沒有拖拉過。看來老師給學生作出評價的同時,他們也會給你回應。又如:我們班的學生特別頑皮、好動,有很多老師都向我反映說課堂上表現不好,紀律比較差。我也一直想辦法解決。有一天,美術老師突然告訴我說:“今天這節課,你們班的學生很配合,上課效果不錯。”我一聽,真是高興。午間休息的時候,我特意來到教室,我微笑著對他們說:“今天我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心里真是高興!你們今天上美術課時都很認真,沈老師表揚你們了,我聽了感覺臉上很有光好!”接下來的一些其他老師的課,我細細地問了,表示都有進步。看來用激勵的手段對學生心理進行暗示,可以受到很好的成效。
四、課外輔導、個別交流是培育健康心理的凝固劑
解決學生的心理疑難課外輔導是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應滲透到課外輔導中去。如有些學習成績差,自信心不夠,學習興趣不強,以至于出現厭學、焦慮、脾氣暴躁、膽怯等心理行為問題。班主任應通過課外輔導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糾正他們不良的心理傾向。又如有些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不能長間的聽講,課后不能完成作業或者拖拉作業,班主任可以采取教師監督和同學結對幫助相結合的方法,多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同時訓練他們的團結合作的意識。總的來說,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但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開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那么如何讓我們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更好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內容,我想這更多地需要我們在今后的育教學實踐中去研究、探索、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