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燕
摘要:課堂實際教學中,不同教師會有不同教學特色,而不同教學特色也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進行及時總結,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問題;建議
一堂課,一根粉筆,三尺講臺,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場景。每位位好教師都有他出色優秀的一面,但很多教師多多少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或許來自于教師的性格,或許來自于教師后天的形成,或許存在的比較多,或許比較少,甚至有些問題教師自己都發現不了。
一、課堂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滿堂灌型。教師按預先準備好的教案按部就班,習慣性提問,一切按自己的思路,將所有認為重要的知識點都講到,沒有討論、自學,就是灌輸自己的知識。這是教師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所致,沒有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無法發揮課堂的主動性,長期下去學生就失去了學習興趣,缺乏對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
2.聒噪型。教師聲音過大,并且始終不放心學生,即使在學生做練習時,也是時刻提醒,一堂課下來,學生腦袋嗡嗡作響,很多東西記不住。就算設計問題又表現為設計好陷阱讓學生跳,卻要做出一副讓學生自主閱讀、主動發現的樣子,一個問題的結論早在教師心中的,但教師絕不輕易說出來,而是“循循善誘”的千方百計的從學生嘴里引出自己所需要的結論。
3.熱鬧型。教師基本功扎實,課外知識豐富,上課有趣,學生積極配合,但是,熱熱鬧鬧一節課,學生也好像全理解掌握了,可到了實際做題時卻沒有答題技巧,只有豐富的知識卻沒有分析、完成題目能力,考試成績平平。
4.脫離課本型。教師讓學生端正坐起來,學生不寫不看,認真聽講,然后再去寫,學生畢竟看到的和聽到的有限,知識點少了還可以,一旦知識點多了,學生學到的可能就有限了。
5.教師易發脾氣型。有些學生愛說話,做小動作,教師很容易在多次提醒無效后就當眾批評,甚至是批評全班,導致打斷教師學生上課思路,再接下來上課教師的情緒、學生的情緒都會受到影響,一節課的效果就會在教師發脾氣過后打折了。
6.內容過多型。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或者多做題,一節課內容安排特別多,一節課下來,教師上的累,學生也是學得似懂非懂。
7.不關注學生型。教師只管自己上課,只想著如何能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不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久而久之,學生更是肆無忌憚,個別學生上課睡覺、吃零食,導致更多的學生上課無心聽課。
8.講解過認真型。教師每道題都認真慢慢講解,生怕學生不會,導致一節課講解內容少,上課效率不高。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針對以上常見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克服呢?
葉瀾教授認為一堂有意義的課對學生學習來講,初級的意義至少是學到了東西,再進一步可能鍛煉了能力,進而發展到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強烈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越來越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堂有效率的課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全班多數學生有效率,對好學生、中等生、困難學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沒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課。有效率的課也就是充實的課,是有內容的課。課堂的價值在于通過師生碰撞,相互討論,生成許多新的東西。一堂真實的課應該是不粉飾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所以,有缺憾恰恰也是真實的指標。
1.教師多備學生,發現、抓住學生的特點,調整上課策略。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改變一元單向傳遞信息的模式,要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實施教學,使用多元多向傳遞信息模式。教師不僅僅是按自己的教案按部就班進行教學,而是一堂課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不要太低估學生的能力,要放開手讓學生自學,去討論,教師引導,慢慢培養學生養成自學的能力。一開始,可能學生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率,但是,學生會完成的越來越好,上課效率會大大提高,最后,上課效果肯定會超過傳統的滿堂灌。
2.教師改變啰嗦提醒的習慣。教師要改變啰嗦提醒的習慣,該安靜時安靜,使得一節課有緊張、有松弛、有讓學生安靜做題的過程。一節課,教師說個不停,教師本身累,學生也是始終處在聒噪的環境,最后效果肯定不太好。
3.改變上課熱鬧的狀況。教師上課內容豐富固然好,又與生活聯系緊密,這樣的課堂學生上起來輕松,但最后成績平平,是因為學生上課自己思考、做題時間少,具體分析題目能力、做題能力弱,而有些學生也就是圖個熱鬧。所以,教師一定要改變上課熱鬧的狀況,培養學生具體分析能力,做題能力,適當減少拓展的課外知識,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和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學習知識。
4.教師不能完全撇開課本,完全脫離課本會使得有些知識容易遺漏,學生也容易造成課上學完了,課下連上課內容在哪兒都找不到。所以,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課本的作用。
5.教師在上課時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學生不太喜歡脾氣大的教師,尤其是如此反復,學生的思路也總是被打斷,最終,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教、學效果低。所以,教師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換種方式來制止上課不聽課的學生,比如,讓他回答問題,讀一下題目、課本,或者來給大家講個練習,或者給個警示:下課來辦公事談心。
6.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設計一堂課的內容,避免只有多卻嚼不爛,最終,甚至讓許多知識變成夾生飯。教師的教學策略的核心必須是為學生主體的自主探知過程提供可能。惟如此才能真正使學習主體的參與落到實處,才能使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提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千方百計引導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自主學習,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自我發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遠比教師直接或強制塞給學生東西讓他們興奮得多,效果也好得多。
7.教師除了上好課,有很好的對課堂的調控能力也很重要。教師不能對學生聽之任之,懶得管,這樣會一個帶動兩個,然后帶動更多的學生,所以,一定要沒有特殊性,一視同仁,讓所有的學生都是班級的一員。
8.教師可以選擇性的講解,簡單的重復出現的可以不講,典型的、易錯的則多講、細講,既考慮能力好的學生,也考慮接受能力低的學生。
總之,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總會遇到各種挑戰,有些問題自己一般都發現不了,可能在別人的教學過程中看到了弊端,也可能別的教師指出了自己的問題,這都是自己的收獲。在收獲中成長,在成長中不斷探索,使教學方法多樣化,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技巧有進步,進而為教學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