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合唱組合形式變得愈加多樣化,合唱組合形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也越加廣泛。本文針對這一現(xiàn)象,對合唱組合形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合唱形式;聲樂教學;應用
引言
在我國高校中, 聲樂教學有多種教學方法, 通過合唱組合的形式進行教學是其中典型方法之一。而根據對國內外高校聲樂教學情況的調查結果來看, 合唱組合形式在教學中的運用對高校學生學習聲樂內涵、把握聲樂技巧、體會歌唱感情都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 對合唱組合形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是具有很大實際意義的。
一、聲樂教學應用中的合唱教學分析
(一)合唱教學中能兼顧到聲樂教學的技術性和學生的層次性
合唱作為一種集體歌唱藝術,包含有同聲、混聲的輪聲、齊聲、領唱、重唱以及和聲、復調的、有無伴奏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需要很多人協(xié)作完成,光靠一個人是不行的,每個組成部分都需要特定的參與者用聲音來表現(xiàn)歌曲的美感。同時它還要求歌唱群體整體音響的協(xié)調和高度統(tǒng)一,要求參與者的聲樂技巧具有一定的彈性。所以每個參與者都要面對自身發(fā)聲問題,都需要去解決自身聲音控制的技術問題,還要提高對歌曲節(jié)奏、音準和音色能夠清晰分辨的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但在另一方面它又不會像獨唱一樣,對發(fā)聲的技術要求極其嚴格,合唱中不同位置、不同聲部對該處參與者的技術要求也是不盡相同的,這點就和許多體育運動一樣,每個位置上人員的基本要求與能力不盡相同,每個人的工作任務和應盡職責也不盡相同。
正因為合唱具有層次性,所以在客觀上就完全可以根據不同學生對聲樂技巧掌握的程度不同而把合唱參與者分配到隊伍中不同的位置上去,這樣就能兼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讓聲樂能力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在隊伍里面找到合適的位置。同時,還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通過選用多種多樣的合唱曲目來逐一表現(xiàn)出每個層次學生的歌唱能力,讓每一個學習聲樂的學生都可以有足夠的實踐和表現(xiàn)機會,從而更進一步地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達到聲樂技能的真正提高。
(二)合唱教學能夠并重師生雙方的參與協(xié)調性,幫助學生培養(yǎng)社會性
合唱是一個集體性的表現(xiàn)項目,它強調的“合”即是合作,是指參與者積極協(xié)調的團隊合作才能將音樂演繹出來。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對此有著非常權威的觀點:“合唱是非常重要的。由集體的努力所完成的音樂作品和帶來的愉快,培養(yǎng)了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價值是無法估量的。”這句話能夠很好地說明合唱是一種集體協(xié)作項目,合唱的“合”不僅包括聲音,還包括演唱者,通過個體的合作達到整體的和諧。因此合唱教學是一個合作性的學習過程,要求師生合作與生生合作。
從這點就可以把合唱教學看作是一個個人與集體的融合過程,需要各個組成部分的溝通協(xié)作、了解包容、互幫互助,這與學生個人融入社會是及其相似的。合唱教學的該特點正好和素質教育要求的目標點不謀而合,素質教育要求教育以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以及與社會緊密相連的關系為最終目的,而合唱教學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交流和溝通行為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這一最終目的。相比之下,傳統(tǒng)聲樂教學方法太過注重個體能力的提高,而合唱教學方法注重的是培養(yǎng)團隊精神,個人能力的提高固然重要,可效果卻不如一個團隊能力提高那么顯著。因為社會需要的是千千萬萬個音樂教員而不僅僅是少量的歌唱家,不要搞錯了教學目標。
(三)合唱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
在聲樂教學的合唱教學過程中,如何選擇合唱配置是一個重要問題。任何一個教學者都不會選用全部男生或全部女生去合唱需要男女混聲的曲目,也不會讓音色不準的學生去擔綱領唱的位置,更加不會在教學時候都只選用同一類型的曲目來進行教學。這說明,每一個合唱教學的教學者都會對兩個方面有著或多或少的考慮:一是自己教育的合唱團隊中人員的具體情況,包括每個__合唱參與者的水平,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二是合唱曲目的選擇,要根據自己團隊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團隊合唱的曲目,做到揚長避短。如果將合唱教學中的這種選擇工作方式分配給師生一起去完成,那么老師在更能了解自己學生的情況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其更能夠更融入這種教學模式中來,綜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創(chuàng)新思維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合唱教學中要與他人合作,對自己對他人的了解都會加深,同時又能夠在實踐中不斷獲取知識,拓寬知識面,會演唱更多更高級的合唱曲目。這樣合唱教學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四)合唱教學門檻低,易于操作
首先,合唱教學沒有特殊的場地和器材要求,投入成本低,可以輕松辦學,任何情況下都能進行合唱教學。這個優(yōu)勢直接決定了合唱教學在實際的可實行性。試想一下,如果一種教學模式能給學生帶來再大的提高,能給學校的教學目標達成帶來巨大的成效,但如果其成本過高,一般院校負擔不起,那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一點實際意義。
其次,合唱教學不要求學生聲樂素質有多高。因為合唱教學是一門多人綜合教學課程,它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聲樂素質不同而安排不同的聲部,這樣的話就能對每個學生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他們對聲樂學習的興趣和相關方面基礎知識。
最后,合唱教學的檢驗手段更為有效。合唱是通過公開表演來檢查演唱成績的。無論是合唱參與者本身還是教學者或者觀看者都能對其進行客觀多面的評價,除了聲樂技巧和表演感情,還能綜合其他方面進行評分,從而能夠更為準確地對教學成果進行了解和提出下一步指導。
二、合唱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的方法策略
(一)合唱指揮統(tǒng)一教授
傳統(tǒng)教學中,把合唱和指揮教學分成了兩門課,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合唱指揮教學應對聲樂、試唱練耳等學科知識的學習起到綜合深化的作用,使其與各學科互補、互促,形成一個好的循環(huán),并促進學科學習的積極性和教學水平,以此提高合唱指揮教學質量。
根據現(xiàn)代課程的創(chuàng)新意念,筆者認為應該將合唱教學內容與指揮教學內容合二為一,變單一教學為綜合教學,采用雙向交流體驗的教學模式。學生在合唱教學中既能作為合唱的參與者,又能變?yōu)橹笓]者,從多方面關注到自己和團員的優(yōu)勢和劣勢,從而能夠更好地揚長避短,幫助老師做好合唱教學工作,達到教學目的。與此同時,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在實踐中迅速得到應用,能夠更有效地吸收和鞏固知識以投入實際使用,做到合唱指揮兩樣全能。
(二)藝術性與科學性并重
在合唱教學中對學生們的要求不能僅僅滿足于只是把合唱作品唱會,而應當讓他們對作品進行全面分析,包括作品的寫作背景、曲式等。還應該讓學生綜合掌握合唱理論知識和合唱技能技巧,注重提高學生對節(jié)奏、音準和音色清晰的分辨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培養(yǎng)學生使之具備扎實的音樂功底和高雅的音樂修養(yǎng)。合唱教學不同于其他教學方法,其對場地和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沒有超過教學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因此可以節(jié)約一部分教育投入,轉而購置一些合唱教學軟件,用以拓寬學生的綜合文化知識面,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合唱教學的期末檢驗手段較通常采用的檢驗手段(即筆試)相比而言更加靈活,更加全面,更多參與者,所以對合唱整體效果的評價更加客觀公正、全面準確,成績真實性更易被人接受,可以使教學者全面準確地了解教學成果。
(三)在欣賞中教學
在大力實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今天,筆者也提出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欣賞中教學。合唱藝術是旋律美、節(jié)奏美、復調美、和聲美的高度綜合。因此在合唱教學過程中通過選擇一首好的歌曲讓學生們共同欣賞,以生動的音樂形象來感動學生,在思想上讓學生產生共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之美的熏陶。這樣讓學生們在欣賞中學習,既陶冶了情操,又增長了見聞,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結束語
如上所述,合唱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彌補部分傳統(tǒng)聲樂教學方式的弱項,對高校學生的音樂教育起到補足作用。雖然,合唱教學也存在不利于對每個個體參與者的聲樂技巧和演唱能力進行單獨訓練和評價,對老師的協(xié)調和組織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等等局囿。但無論如何,利用合唱教學在聲樂教學中特有的優(yōu)勢在現(xiàn)有的教學法中對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試驗和實踐,對更好地實現(xiàn)高校聲樂的教學目標是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其木格. 合唱組合形式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 新校園(上旬),2016,(09):128
[2]帥奇. 聲樂教學中獨唱與合唱的對比研究[D].中國音樂學院,2016
[3]楊虹偲. 合唱組合形式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J]. 大眾文藝,2016,(01):238
[4]辛兆義. 高校聲樂教學中合唱組合形式的應用[J]. 黃河之聲,2014,(10):19
[5]張音博. 合唱組合形式在幼師聲樂教學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13
[6]張艷. 論合唱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的價值[J]. 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01):36-37
[7]劉才喜. 高師《合唱指揮》教學中聲樂課的改革與探索[J]. 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2,(19):6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