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寄平
摘 要:諺語是人們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社會生活經驗的探索,從而從口語中凝練出的語言結晶,具有口語通俗易懂的特點,同時也具有書面語規范、典雅、簡潔的特點,修辭格的使用提高了語言表達效果,不僅是對諺語典雅、簡潔特點的體現,更體現了語言的美。
關鍵詞:諺語;修辭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8--01
一、諺語的界定
諺語產生于人民群眾之中,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通過對氣候現象、農耕規律、生活實踐等的摸索與總結,最終概括出的通俗易懂,簡潔凝練,具有修辭色彩的短語或韻語,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由于它來源于口語,是對口語的高度凝練,因此具備著語言平易、自然、樸素的特點,生活氣息濃郁,多用簡單句或者以短語的形式呈現。寧武縣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境北以內長城為邊,西北以黃河為界,西南以荷葉坪山、蘆芽山為屏,南部與靜樂縣相銜,屬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北次方言,縣內流傳著許多民謠諺語,表現出明顯的地域色彩。語音鏗鏘有力,詞匯樸實風趣,多運用比喻、擬人、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提高了表達效果。寧武縣總人口16萬,農耕人口占將近12萬,因此大多數的諺語與人們的農業生產、生活相關,主要分為農諺、氣象諺語與生活諺語。內容圍繞與農作物種植、生長相關的節令、水分、肥料展開,除了揭示農耕規律外,有一些諺語對人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例如,“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此諺語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指農民如果不辛勤勞作,懶于鋤草、施肥,荒廢土地,那么秋天是不會有好收成的。第二層是指人若不腳踏實地,便會平庸一生。
二、諺語使用的修辭格
諺語借助修辭格令語言表達更加生動形象,風趣不失詼諧,幽默不失婉轉,引發人們的聯想與想象。比喻、擬人、對偶、夸張等修辭格在縣內諺語中均有所運用,運用比喻的諺語,如“久晴久旱,雨水結蛋”,運用擬人的諺語如“立夏風嚎,麥子水中澇”,運用對偶的諺語如“春雷聲連勝,夏糧囤接囤”。
(一)語言的對稱美
中國傳統文化重視對稱美,中國的建筑體現出的對稱原則,在語言藝術中同樣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儒家文化強調“中庸之道”,不偏不倚。體現在語言表達藝術中,主要表現為對偶修辭格的使用,對偶是對語言對稱美的最高體現,其次是排比、頂針。用一對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對稱組合起來表意的辭格叫對偶。對偶有正對、反對之分。如“春雷聲連勝,夏糧囤接囤”、“天上麻搭云,地上曬死人”均采用的是對偶修辭格。“春雷聲連聲,夏糧囤接囤”,上下聯都是主謂句。“春雷”與“夏糧”相對,為名詞,第一個“聲”與第一個“囤”相對,做主語。“連”與“接”相對,為動詞,作謂語。第二個“聲”與第二個“囤”相對,作賓語。“天上麻搭云,地上曬死人”,“天”與“地”相對,是名詞。結構對稱,語言凝練,富有節奏感的特點令語言表達極富表現力。
用前一句結尾的詞語做下一句的開頭,使前后句子頭尾遞接的辭格叫頂針。“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立夏不起塵,起塵活埋人”這兩例運用的是頂針修辭格,“人哄地皮”句尾詞“地皮”與“地皮哄肚皮”句首的詞一致,“立夏不起塵”句尾詞“起塵”與“起塵活埋人”句首的詞一致,層層推進、環環相扣,使結構嚴謹,語氣貫通。
(二)語言的變化美
亞里士多德說:“變化也是使人愉快的,因為變化意味著恢復自然狀態,老做同一件事,意味著過于固定,所以詩人說:變化是最愉快的事情”。變化是美學的基本原則。在語言表達中,對稱和變化是對立統一的,一味的對稱,則語言單調、機械,缺乏變化美,在追求對稱的同時,應強調語言的變化美。縣內諺語中多運用夸張來表現語言的變化美。夸張,就是故意言過其實,對人或事物做擴大或縮小或超前的描。“羊吃百樣草,就看跑不跑,不跑吃得飽,瞎跑餓斷腰”,“餓斷腰”是夸大描述,強調放羊方法的重要性。
(三)語言的聯系美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千古傳誦,原因在于創造性的聯想。“冬季”與“春季”,“雪花”與“梨花”的聯系,出乎人們的意料,但又增強的語言的形象性,將冬日大雪紛飛,銀裝素裹的景象描繪出來,一幅“梨花月夜雪景”躍然紙上。話語的聯系,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春風”與“冬日”相聯系,“梨花”和“雪花”相聯系,是內容之間的聯系,而比擬、比喻兩種修辭格的運用,將內容與形式相聯系,使語言表達自然、巧妙、合理、貼切,充分體現了語言美。美在聯系中,此美通過彼美來表現,此美才更有生命力,更富有新奇感。王希杰先生在《語言的美與言語的美》一書中說“如果說語言的美是靜態的,是指語言自身的美,那么言語的美則是動態的聯系美”。比喻、比擬體現出語言的聯系美。比喻又叫“譬喻”,俗稱“打比方”。抓住并利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用其中一個事物來展現、闡釋、描繪相關事物,交相輝映,混為一體。“久晴久旱,雨水結蛋”是氣象諺語,“蛋”是喻體,冰雹是本體,形容冰雹之大如雞蛋一般,是暗喻。“云彩打轉轉,要下冰蛋蛋”也是氣象諺語,指云彩凝結,聚成一團,要下大雨,將大雨敲擊地面所起的水泡比作雞蛋,形容雨之大,暴雨傾盆的情狀躍然于紙上。
諺語作為俗語的一個組成部分,以其特殊的修辭特色與結構特點使語言表達更富有表現力,修辭格的使用令語言的美充分展現出來,漢語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參考文獻:
[1]關磊. 山西方言諺語修辭特色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09.
[2]王希杰. 漢語修辭學[M].商務印書館,2014.
[3]《寧武縣志》編纂委員會[M].中華書局,2013.
[4]邢福義、汪國勝. 現代漢語[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