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世超
摘要: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和諧互動,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和諧互動,主要是指教學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和諧相處。而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通過和諧交往,互動學習,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且能有效地實現教學過程的多維目標,提高體育課堂有效性。
關鍵詞:和諧互動;小學體育;教學模式;有效性
體育新課程改革是一項全面創新的教育,新課程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不但拓寬了體育教學課堂,使體育教師的教育觀、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等發生了深刻的改變,也使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和諧互動,是小學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和諧互動,主要是指教學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和諧相處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和諧相處。而體育教學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通過和諧交往,互動學習,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并且能有效地實現教學過程的多維目標,使學生真正做到懂體育、會體育、愛體育。可見,創設和諧互動的體育課堂教學對學生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
一、和諧互動的課堂能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內驅力。在現實中,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原本是有興趣的。但迫于文化課學習繁重的壓力,以及體育鍛煉的手段與教法單一泛味,過于成人化、競技化的招法,呆板而缺乏活力的課堂運作機制,造成學生喜歡體育而不愛上體育課。而教師在課堂上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促使和諧互動,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
例如,在學習縱箱分腿騰越這個動作時,教師采取了和諧互動共同參與的問問、議議、答答、練練、比比的互動式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急著去做示范,而是先提示,讓學生觀察面對的是什么器械?如何跳過?以前玩沒玩過類似的游戲等等。然后,讓各個小組帶著這些問題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去練習,練習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討論結束后,各小組自行學練。教師審時適度地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造性學習,看哪一組的動作舒展優美等等。最后,組織學生評委對各個小組的練習過程(如安全意識、認知程度、團結協作、創新動作等方面)進行評比。在這樣的問、答、議、練、比的課堂上,學習氣氛熱烈奔放,沉悶的局面一掃而光,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天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習興趣自然而然被激發和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極好。
二、和諧互動的課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有肢體的參與,也有思維和情感的參與,想練結合。學生對體育的學習,不僅僅是增強體質,還包括發展思維、形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育課的核心是進行身體練習,但身體練習,也要有思維的參與。對于學習任何一項運動技術,形成一定的運動技能,指揮樞紐是人的大腦。學習與掌握的程度,既受學習時間、練習次數、學習興趣、運動表象的影響,同時也受思維的影響。而和諧互動的課堂無疑就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妙方。
教師通過各種媒體、手段、方法,展現知識與技能的形成過程,注入催化妙方促使互動,讓學生的展開思維去感知、去質疑、探疑、解疑,去理性思考,這是有效的激活學生思維的方法。如在學習“障礙跑”主題教學時,教師可設問同學:“你們平時走在鄉村的小道上遇到過什么障礙?”同學們會馬上回言:“有水溝、大坑、山洞、樹木等等。”教師又直言發問:“你們會怎樣通過這些障礙呢?”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遇到水溝就跨或跳過去,遇到山洞就鉆或繞過去。”……“好,請同學們利用墊子、標桿自己設置各種障礙,并自選合適的方式通過障礙。”同學們立刻忙碌起來,開動腦筋,去質疑、探疑、解疑,自己設置起了各種形式的障礙,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看哪組的障礙設計別具特色,既快又新穎。老師別具一格的問題情景創設,深深地激發學生全力以赴,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思維。
三、和諧互動的課堂能有效地讓學生增強安全意識
由于體育課本身的特殊性,它是學校各門功課中危險系數最大的,這為體育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因此教師對安全問題要有預見性,以避免或減少給學生造成的身體傷害。尤其是激烈的游戲比賽組織要嚴密,講解要明確,示范要規范,加強安全意識教育,讓學生懂得只有安全地進行活動才能奪取“雙豐收”,才會有幸福感。比如游戲“開火車”、“蜈蚣行”、“牽手跑”等集體項目,教師應講明游戲規則——以中途無同學脫手、無同學摔倒,安全抵達終點為勝利的先決條件,以此督促學生小心“開車”,增強同學間的合作和責任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提高游戲活動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對活動中出現的摔倒現象教師要及時正面教育,引導學生認識違規必然造成危險,安全重于一切的道理。最后通過教師表揚性的總結,深切體會安全活動給自己和同伴帶來的快樂情感,共同品嘗勝利的果實。這種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培養出來的安全意識,必定對學生在課余進行體育活動或者其它活動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者也因此真正實現“健康第一”的現代教學思想,使學生養成小心行事的良好習慣,讓安全的理念植根于一生中,融入于和諧社會中。
和諧的教學課堂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石,有利于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探究的心理,激活學生思維,使情、景、人在生活之中融為一體。教師應懷有光榮的使命感,從平凡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尊重個體差異,并敢于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使學生增強安全的意識,學會與他人和睦相處,遵守規則,自理自律,奮發向上,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體育鍛煉,實現教學的多維目標,成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者和傳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