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孜孜
摘要:平面設計作為專業課程在技工院校普遍開設,現如今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如何使這種雙邊活動達到最優化組合。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特點、課程性質、專業目標等,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平面設計;教學;創新;實踐
平面設計課程是一門藝術與技術相結合的課程,該課程是通過視覺元素來傳播主題信息,要求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方法。在創作與實施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好基本的手繪功底和各種繪圖軟件之外,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拓創新、大膽設計。盡量避免課程模式化傾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展現自我。
一、技工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存在問題
(一)技工院校平面設計專業的生源情況
由于現有的招生制度對技工院校學生的錄取基本零門檻,不需要分數也可以報讀。所以很多學生在入讀前所選擇報讀的專業,要不是隨意亂挑的,要不就是聽父母意見而選擇的。通過調查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不甚了解,也不知道該課程與就業方向的重要性。形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教育大環境的因素,也與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知識結構有關系。
(二)技工院校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以目前技工學校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仍保持著傳統的授課方式,通常是教師不斷地“施肥”、“澆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這外力作用。自身適應能力、創造能力都會大大削弱。很多教師由于擔心學生在初期的學習過程中適應困難,所以會憑借個人經驗、專業知識、技藝等集中在課程訓練中,而忽略了學生日常的實踐能力,這也是平面設計課程中最不可忽視的一點。長期的封閉訓練使學生猶如“井底之蛙”,對企業、社會的發展狀況缺乏了解,也就造成他們進入企業后出現不適應、跟不上節奏等等原因而選擇辭職或者換崗位的局面。
雖然培養學生創造和實踐能力多次被提出,但在實行過程中總是出現“一陣風”的現象。培養學生這一能力是需要扎扎實實地貫穿于每節課之中,這就要求教師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合理安排。
二、技工院校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進
平面設計在社會上用途很廣、專業覆蓋面積大。如招貼廣告設計、包裝設計、書籍雜志設計、戶外廣告宣傳等,這都需要大量的平面設計公司和從業人員。因此現有的市場對平面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那么在開展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時,就應著重考慮該課程的實踐性。它無法與其他公共理論課的教學相提并論,需要教師有更高水平的專業實踐技能,和學生有更為開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是一味地“填鴨式”教學,而是能在不受“依樣畫瓢”的傳統教學方法所束縛的情況下研究分析更多的創新模式。
(一)教師需要發散思維的引導
我們的孩子的智慧資源是很豐厚的,問題在于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去開采發掘。孩子們愛美的天性也需要教育者用正確的方法去誘發引導。只有在教師進行創造性教學上下功夫,才能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在平面設計課堂上,教師可以有意識加強一些創造性練習方法,讓學生有時間動腦筋去想象,創造。在課上穿插一些想象和創造性的設計內容來拓展學生創新思維。如單純為臨摹而臨摹,為寫生而寫生,很難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只有讓學生不為傳統與固有觀念所約束,才能最大限度地打開學生思路,產生豐富的想象和獨特的見解。
為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可將創造技法中的頭腦風暴法、缺點列舉法、設問法引入課堂,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發揮,智慧的火花得以點燃,學生創作出來的作品與以往相比,產生了質的飛躍,有效地提高了平面設計教學課的質量。
(二)培養學生自我多元化評價能力
教師在課堂作業中應該嘗試多元化評價,鼓勵學生自主創作,秉持過程勝于結果的評價方式。學生由于基礎薄弱、沒有實戰經驗、專業課程種類多、時間短、學生實際應用技術的不熟練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課程分數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該課程是否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才是教師應該關注的。
很多時候學生有好的想法和創意,會因為操作不熟練而不能實現。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應該多鼓勵甚至提倡。先讓他們獨立完成作業,之后教師進行評價時,再去了解他們的審美、思維動態和創新意識,這時可提供一些制作方法,讓他們再次去嘗試。進而考查其探索新知能力;在二次作業完成后,這次評價主體換為學生,讓他們將兩次作業進行對比、相互評價、讓他們在評價過程懂得反思,也能打消很多學生對于教師考核成績存在懷疑的心理。通過這樣客觀公平的考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和認識,推動平面設計教學進一步發展。
(三)將企業模式引入課堂
作為平面設計的專業教師,只停留在平時上課講解的實例中或局限于各種教材的內容上,是很難有更大的教學突破的。在這樣閉門造車的教授狀態下,學生更不可能具備實戰能力。因為很多平面設計公司不愿意接受“零經驗”的員工,那么學生在就業問題上會迎來更大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提升充實自我,下企業學習無疑是最正確的選擇,在邊學邊教的狀態下,把企業模式引入課堂教學上,和教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企業實際工作并檢驗自己。在這一教學環境下,達到學生在校學習和崗位需求的“零接軌”。
三、結語
有了刺激便會有興趣,有了興趣便會有想象,有了想象便會有創造。而教師作為刺激興趣的誘導者,應采取師生共同活動互相促進的方法激勵學生的創造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教與學的“雙邊活動”達到最優化組合。而平面設計作為一個主流技術專業課程,更應如此。不單要以教學為主導思想,還應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對專業教學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雷軍良.設計素描課程教與學初探[J].藝術教育.2014(9):242
[2]薛銀燕.高職學院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現狀與基本問題[J].科教文匯.2009(6):90-91
[3]李曉潔.新課標下美術課程教與學的探索與研究[J].藝術評鑒.2016(9):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