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班會是班主任根據學校工作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班集體中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通過主題班會來澄清是非、提高認識、開展教育,具有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的育人功能,對促進學生的成長和樹立人生觀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為提高主題班會的育人功能,應該在主題班會的主題、班會形式等方面加以細心、統籌考慮,以期使主題班會的育人功能最大化。
一、根據教育方向,確定班會主題
班會課的主題就是班會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班會課主題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帶有目的性、具有針對性,避免主題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主題確定后,召開相應的主題班會,這樣會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圍,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
一是結合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普遍問題以及思想動態來確定班會主題。班級每天都會發生一些事情,班主任必須經常了解本班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這些資料就是我們的教育資源。做到有的放矢,即針對學生思想實際及班級存在的主要問題,從繁雜的事件中篩選一些值得關注的、適宜作為班會主題的材料。由于是身邊的事情,這樣的班會會讓學生感覺比較容易接受,學生就會積極參與,班會也會更加活躍、有效。
二是結合近期熱點事件來確定主題。雖然學生還沒有全面步入社會,但我們應該創造機會讓他們更多地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社會上有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其中社會熱點和時事熱點尤其值得關注,我們完全可以將這些熱點事件作為班會主題引入課堂,在班會課上討論國家、國際形勢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主題。在班會課上討論國際局勢,這樣也可以避免培養“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死書”的學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是一種有效的知識補充。
三是根據學校的教育工作來確定主題。學校的許多工作基本上都是以班級為單位來開展的。學校會根據教育的需求制定、安排一些工作或一些重要的活動,這時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根據學校的工作,在宏觀層面上制定班級主題班會的主題,并開展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達到雙重效果,既有效通過班會對學生進行了教育,也更加有效地促進學校工作在班級層面的有序開展。
四是結合班級發生的偶發事件來確定主題。班主任可以留意班級發生的偶發事件,通過分析偶發事件,也能發掘出良好的教育契機,我們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立足偶發事件,果斷決策,確定主題班會的主題,及時召開主題班會,就事論事、以點擴面,起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否則時間久了,偶發事件的影響就失效了,可能會失去這一契機。
二、設定班會形式,鼓勵學生參與
主題班會是學生施展才華的最好舞臺,決不能成為教師搞一言堂甚至處理班級雜務的領地。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確定每次班會的主題,培養學生自己主持開展班會活動的能力,班會的形式一般有論理式主題班會、交流式主題班會、文體型主題班會、競賽式主題班、競賽式主題班會、實踐性主題班會、模擬式主題班會等,當然主題班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遠不止上述幾種。究竟采用何種形式,要因時因事因地而異。班主任可以根據確定的主題、內容,以及所要達到的教育目的,選取合適的主題班會形式。選取的班會形式不一定是單一的,也可以融合多種形式為一體。要經常地變換形式,切忌單一,只有多樣化,才能適應青少年學生的特色,為他們所喜聞樂見,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增長他們的才干,抒發他們的感情,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受到教育,達到教育目的。
主題班會的策劃與實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但更重要的是發動學生,使學生成為主題班會的主人。具體體現在主題班會的策劃、設計、主要環節、準備、組織召開的整個過程,甚至有時讓學生參與背景媒體的制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指導學生,讓學生既當主人,又當參謀。讓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集思廣益,制訂出召開主題班會的最佳策略及應對措施,這樣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既可以培養抓班會主題、找議題中心的能力,又培養了思維的邏輯性、敏捷性,語言表述的準確性、綜合實踐能力,從而有效地開發了思維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懂得什么應該做,什么應該摒棄,在活動中享受成功與自豪,學生也就多了一份自信,從而使學生養成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不斷深化引導,提升教育效果
成功的主題班會,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一次主題班會后,以這個主題為中心的教育并沒有結束,要使主題班會這門課程真正發揮育人的作用,還要給學生態度和行為以具體的指導,并在班會后進行“追蹤教育”。在主題班會中,學生的認識有時并不是一致的,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時還有分歧,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就要利用總結來啟發、誘導和點撥。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講話在內容上必須要有的放矢,切合學生實際,站在學生的思維立場上,用學生的語言進行講解,我們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發動學生在班會之后,將他們的體驗和感受記錄下來,通過反思,使他們的認識得到提高,使學生能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在老師的引導下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
我們如果能很好地把握住主題班會這個教育手段,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主題班會就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啟發教育,并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我們的教育工作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編輯 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