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
新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愛國不僅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一個范疇,同時也是愛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因此,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加大愛國主義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里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利用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結合數學史料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是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結晶,是我國傳統數學的寶貴財富。并有許多成果在世界數學史上曾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這樣的世人銘記還有很多,通過向學生介紹古今數學家所取得的光輝成就來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從而讓他們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的責任感。這些都是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表現,同時也體現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在三年級講“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時候,我就會提到《九章算術》中的解法,讓每一個學生感受祖先的聰明才智。
在四年級下冊學習“雞兔同籠”問題的時候,我除了用“畫圖法、列表法、假設法”跟學生講解,還會提到古代數學家們的解題思路和解法。如:雞兔同籠,數頭有5個,數腿有14條,問雞幾兔幾?就可以用古代的解法“兔子的個數=腿數/2—頭數”。即兔子的個數=14/2—5=7—5=2(只),雞的個數=頭數—兔子的個數,即5—2=3(只)。不少孩子特別喜歡這種解法,覺得非常簡單,從而也就對古代的數學家們敬佩有加。
五年級學習“約分、通分”時,也必須要提到《九章算術》。
到六年級時,我們就要認識圓了?!皥A的認識”,是六年級的一個重中之重,同時它的推論和計算也相對而言比較困難,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介紹“劉徽、祖沖之”了,劉徽開創了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16的結果。他用割圓術,從直徑為2尺的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正12邊形、正24邊形,割得越細,正多邊形面積和圓面積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話說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眲⒒仗岢龅挠嬎銏A周率的科學方法,奠定了此后千余年來中國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之后祖沖之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領先世界1400余年,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每每介紹到這里,孩子們就充滿了自豪感,從而心中也認為,既然祖先都能領先世界這么多,我們也一定可以。這既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孩子心中都充滿了民族自豪感,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的愛國熱情。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素材
即有意識地發掘數學學科中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確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在初中數學教材中,許多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和內容并沒有明確的顯現,這就需要每位數學教師結合愛國主義教育思想,研究教材,拓寬思想,挖掘教材中隱含著愛國主義的因素。教學過程中,在對知識的分析的同時,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其中。
如,數學教師講利用正切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時,便可以引用中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稈子影長確定季節和時令的歷法作例證,利用“四環節法”,讓學生學習了知識,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對于歷史、地理等具有很強的顯性愛國主義因素的知識,又采用“聯系比較法”,擴大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再如,數學教師在講解“勾股定理”一節時,可以搜集一些國內外相關資料,在教學中讓學生知道我國西周的商高發現這個“定理”時,要比歐美各國早近五百年。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們了解我們祖國古代數學的輝煌。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諸如這樣的數學史教育,數學教師應該經常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滲透;如此一來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教育也就落到了實處。
三、結合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中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應用題的時候,可以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極限時可以向學生介紹墨子的“一尺之椎,日取其半,終不可竭”的極限思想及中國古代的偉大數學成就時,并講述了古代數學家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增強了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梢哉f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四、激發學生樹立國防意識及愛國主義情懷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數學史上光輝成就的材料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數學家的重大貢獻,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創造的價值,增強民族自信心、自尊心。通過學習使同學們感受到民族的了不起,從而樹立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
在教學統計知識時,還可以用富有教育意義和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讓學生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國發展的時代脈膊,從而激發愛國主義、愛科學的熱情。
總之,數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進行這一課題實踐時必須靈活使用方法,只要數學教師能夠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通過教材采取有機滲透,使德育因素有機結合在學科內容的教學之中,這樣便達到德育、智育“雙豐收”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