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旭 陳麗榮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在興趣和就業壓力的雙重驅使下,新媒體網絡創業因經濟投入少、周期短、可操控性強等特點深受在校大學生的青睞,但創業富有挑戰性,并非人人都能成功。本文從大學生的自身特點出發,分析其在新媒體創業的優勢以增強創業信心,同時也指出創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希望能給準備創業或已在創業路上的大學生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新媒體 互聯網 大學生創業
一、研究背景
2015年,隨著互聯網+概念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探求與互聯網的融合之路,大批傳統企業觸網對電子商務相關軟件的需求也將不斷加大,這也將進一步推動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網上支付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網上支付、網絡購物和手機銀行等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近五年的平均增速超過30%,到2018年底,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將達到7.5萬億元。近些年網絡滲透范圍開始從低齡群體向中高齡群體發展,隨著電商企業渠道下沉和海外擴張帶動了農村電商和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農村網購消費潛力和網民對全球優質商品的消費需求進一步得到釋放,進一步推動了消費。
經進入湖南高校實地考查,周邊的各類快遞取貨業務量特別大,相對于實體店購物,新媒體網絡平臺貨物價格、選擇性強、性價比高,符合學生的水平,大學校園已成為網絡消費的密集地。大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環境優勢,增加創業成功的幾率,創業前景廣闊。
二、可行性分析
(1)技術上可行。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特殊性群體,他們在知識結構上是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人才,是匯聚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他們對網絡接觸性較高,獲取資訊能力較強,接受新事物較快,這種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大學生輕而易舉的滿足新媒體網絡創業的軟件要求。
(2)時間及精力上可行。大學生活環境單一,除了基本的上課時間外,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閑時間較多。在年齡上他們己成年但還未完全走進社會,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處于人生的上升期,更多關注的是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有很高的創業熱情。
(3)經濟上可行。新媒體網絡創業進入門檻低,投資少,成本低。如在新媒體平臺上開網店,實體店相比,網絡平臺存貨進退自如,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只需在網絡平臺上申請一個賬號即可操作,也可以根據顧客的訂單再去進貨,不會因為積貨、門店租金、人力安排等占用經濟支出,經營方式靈活,不受時間、天氣、場地等外界因素限制而造成經濟損失。
(4)國家政策上支持。近年來,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使得每年的畢業人數在飛速增長,遠遠超過了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就業壓力的增大迫使政府開始逐步增大大學生創業活動的扶持力度。為了幫助大學生多渠道就業,尤其是鼓勵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政府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實施意見》和一些幫助以及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措施,為各高校大學生創業積極創造各方面的條件。
三、當前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與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網絡創業已經成為新媒體技術時代重要創業形式之一。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畢業后就業壓力的增大而選擇自主創業,但根據大學生網絡創業跟蹤反饋情況來看,創業成功率較低,創業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大學生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缺乏經驗和社會關系,對創業的選擇僅僅是興趣和熱情,缺乏對市場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導致創業不符合“利益驅使”的商業規律;二是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傳統的中國家庭觀念認為創業是不務正業,學好書本理論知識才是在校大學生的第一要務,而目前中國的絕大多數在校大學生吃穿住學的費用基本都來源于家庭,自己并沒有收入,導致創業過程中資金匱乏;三是缺乏必要的風險防范意識。一些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眼高手低、盲目自大、激情有余、理性不足,一旦創業遭受挫折,如果沒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將極易導致創業夭折或半途而廢。
(2)網絡安全問題。新媒體網絡創業的項目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在線交易(簡稱線上交易),線上交易一般要求用戶必須先進行注冊個人賬號,填寫姓名、身份證、電話、郵箱等,當用戶需要購買商品時登入個人賬號,在線輸入銀行卡號和密碼才能交易成功。但由于網絡釣魚、病毒、木馬及在利益的驅動下人為泄密等網絡安全隱患的存在,用戶的私人信息在網絡平臺上泄露風險很大,也有可能被非法組織人員竊取,從而給用戶不可估量的損失。
(3)網絡誠信問題。頻發的網絡誠信事件,不斷曝光的網絡詐騙、網絡產品的質量貨不符實等問題,的確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了損失,特別是沒有一個比較完善的網上信用評價與監控體系,致使“收錢不發貨”以及刷單等欺詐行為時有發生,導致消費者網上購物心存疑慮而導致網絡認同度不高,直接影響了大學生新媒體創業的社會接受力。
為了提高大學生新媒體創業的成功率,針對上述大學生在新媒體創業過程中所闡述的主要問題,本文提出了相對應的措施以作參考。
(1)提高創業素質、把握創業機會。商場如戰場,波譎云詭,瞬息萬變。大學生創業者必須具備良好的知識素質、能力素質和心理素質,才能抓住市場稍縱即逝的機遇,從而走向成功之路。提高知識素質不僅僅指掌握好大學里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科學的經營管理知識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具備財務會計、市場營銷、貿易金融等市場經濟方面的知識;了解相關政策法規等知識,做到用足、用活政策,依法行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能力素質包括創新能力、分析決策能力、市場預見能力、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交能力等,提高高素質的途徑:一靠不斷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前輩學習、向成功人士學習、向市場學習、向社會學習,永遠保持一種奮發學習的進取精神;二靠不斷改造,客觀評價自己,充分認識自己的優缺點,經營優點,改正不足,通過不斷的積累把自己塑造成敢于拼搏、誠實守信、踏實肯干、堅持不懈等優秀品質的人。提高心理素質要求大學生創業者具備自信和自主自我意識,性格剛強、堅持、果斷和開朗,情感豐富且富有理性。
(2)完善法規,加強監督。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APP強制索權、大數據“殺熟”、用戶信息泄露、不正當競爭等問題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重視。現有的“避風港原則”和《消法》第44條的“指示原則”已經不能夠完全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變化,因此必須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規則。一是要建立交易平臺的賠付先行的規則、壓實互聯網企業主體責任;二是建立消費者權益保護規則,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在電子商務中應充分得到尊重;三是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則,平臺電商應連帶承擔侵權責任;四是電子商務法應明確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的作用和引導規則,創新電子商務交易的監管方式和手段,加強互聯網行業自律,引導、規范企業依法經營,把重監管電商轉移到監管交易平臺和電商并重上來;五是工商局、電子商務協會及網絡平臺要形成合力,不定時進行公平競爭審查,培育公平的市場環境,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
(3)建立健全誠信機制。首先,網絡平臺要對經營者制定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對經營者身份、行政許可等注冊信息進行實名審查和登記,建立登記檔案,并定期核驗更新,如發現經營者為獲得能在該平臺的經營權而提供的認證信息存在弄虛作假,則平臺應根據服務協議吊銷其在該平臺的網絡經營權,并同時錄入到該平臺的網絡黑名單數據庫。其次,網絡平臺要規范網絡經營者的行為,保證其依法誠信經營。如果發現經營者銷售的商品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發布虛假信息以欺騙消費者的行為,平臺要根據相關制度根據具體情況對經營者實施警告、暫停整改或者終止服務等措施,情節嚴重的要及時向相關政府部門上報追究其法律責任。再次,網絡平臺應當建立健全信用評價體系,公開信用評價規則,共享信用評價信息,除了為消費者提供信用評價渠道外,還應合理引用第三方專業評價機構,對經營者的營銷行為進行客觀、公正、合理、專業的信用評價,對不良信用記錄情節嚴重者實施失信聯動懲戒機制。
參考文獻:
[1]雍莉莉,宋恒恒,謝心怡.“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提升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7).
[2]馬一德.消費者權益保護專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7.
[3]彭金富.多措并舉推進網絡誠信建設[J].人民論壇,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