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蕾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在學生熟練計算機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教會學生如何應用計算機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等一系列技術應用型課程。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今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十分重要,然而高中生面臨各科學習壓力,該課程學習時間有限,所以如何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成了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因此將重點闡述如何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從而有效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興趣
在當下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我國逐漸普及,并在授課過程中逐漸起著主導作用,但是對于這種實踐操作類課程,教師實際在教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通常比較枯燥,學生上課往往無法專心聽講,因此大大降低了教學效率,眾多學者和專家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如何上好這門課并且讓學生對這門課產生興趣,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最終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最終給學生在未來的信息社會工作和生活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聯系生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人們學習的最大動力,這樣學生才能自主探索知識,提高操作本領。計算機對人類來說是打開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的工具,對于正在青春期成長中的學生來說,計算機就是一個內容無限豐富的“魔盒”,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大多數學生只知道使用看視頻、玩游戲、查閱資料等日常操作,而真正的信息技術知識一點都不了解,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現實生活相聯系。比如:學生的考試成績單就是用信息技術的Excel軟件制作的,上課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成績單,對這個成績表加以修飾,自己進行美化,還可以讓同學們以自己的偶像為題材寫一篇文章講述自己偶像的一些事跡,這也將Excel、Word這兩個軟件的操作知識學習并鞏固,下次上課前讓學生展示各自的作品,互相交流學習。全班同學共同參與選取最優秀的作品由老師進行獎勵,這樣以布置教學任務驅動,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不斷學習,提升教師自身教學水平
教育學家斯威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在授課時,教師的語言表達也很重要,語言幽默風趣,能深深吸引和感染學生,無形中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學生更容易產生親近感,因此更加有助于學生愛上這門課程。講課時,語言幽默、風趣、詼諧,將語文中用到的排比、擬人、比喻等句法的語言運用到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將課堂氣氛變得輕松,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給學生講解CPU的時候,可以將CPU與人的心臟相聯系,CPU是計算機的中心,人離開了心臟就無法活著生存,CPU對于計算機和人的心臟一樣重要,沒有了CPU,計算機也無法正常工作,這樣一個知識點在非常輕松的狀態下就學會了。
社會快速發展變化的今天,教師也需要不斷地充電學習新鮮知識,網絡熱詞、流行語也是學生最喜歡討論的話題,在授課過程中穿插使用一些流行語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提高教學效率。
三、以生為本,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本來就是一個寓教于樂、上機實踐的活動過程,所以我們在信息技術課上就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創設實踐條件,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讓學生有自己的主動權。
小組學習討論是當下最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教師選取多種選題,比如PPT制作、Flash小動畫、制作班級成員信息表等等。小組學生互相討論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取不同的選題,根據所布置的教學內容自己發揮和制作,這樣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行動力,達到小組內成員共同合作探究的效果,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選題方面一定是與現實生活及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最后將學生制作的學習成果在班上給予展示說明,老師給予鼓勵評價。
四、各科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是一門與各類學科聯系緊密的綜合學科,例如,其他學科老師上課用的演示文檔就是用信息技術的PowerPoint軟件制作,數據處理使用Excel表格工具,寫文章時也用的是信息技術的Word軟件,美術課老師讓畫的畫也可以用信息技術的繪圖工具(Photoshop等)來制作,有些課程還需要通過視頻演示來達到一定教學效果等等,這些都是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深度結合的結果。由于很多老師現在都倡導電子備課,這一手段也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手寫教案習慣,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學生也可以自己制作學習筆記,更加有效地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從而達到讓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以后的社會生活以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信息技術課程教師不僅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方法技術,同時還要幫助其他學科老師解決相關難題,最終還要給學生教授新知識和新方法,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同時還要時刻保證與時俱進,才能讓每一個學生能夠適應當代社會發展,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教學目標。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