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吉日雜
摘 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互協作、共同配合,合作學習。教學要生活化,巧用學具,啟發、引導學進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愿學、想學,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學具;樂學;合作;教學;生活化
通過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我認為要提高農村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就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認真學習數學學科的知識。
一、教學生活化,使學生“樂學”
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的我覺得,我們傳統的數學教學,給學生最直接、最感性的認識主要是什么呢?那就是做“數學題目”和解題。諸不知,我們使用這種教學,確實遠離了現實生活。而數學知識又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真正意義上的數學教學,我認為是豐富多彩、有趣的。由于數學也同樣有著真實、生動的生活背景。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數學教學生活化,使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起來,還數學的真“面目”,這是個數學教師應該領悟,而且應該做的。所以,我認為數學教師要善于觀察、分析、判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素材,從而指導學生到現實生活里去發現、了解、感知數學,讓學生從我們身邊體驗到現實生活里處處有數學,讓班上的學生親自領悟數學的來龍去脈,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認為我們在設計教案時,就要進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設法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數學,把學習數學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即我們平常所說“樂學”。
二、巧用學具,使學生想學、愿學
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尤其是我們山里的孩子,他們無論在校外還是校內,都愛動、想動,不動反而覺得不自在。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還有助于豐富學生的表象,構架起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思考、討論、理解、掌握數學的新知識,激起學生想學數學的興趣。
我認為我們涼山彝族地區的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與語文相比較,數學學科比起語文學科來說,是要單調、枯燥些,尤其是對于我們小學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要使他們一節40分鐘的課一直做到專專心心地聽講,是比較難的,也就是很難讓他們完全集中注意力來聽老師講課及做作業。當然,在學生還沒有明確學習目的,養成自覺自愿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況下,就更難讓學生努力學習數學知識了。那么,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有興趣呢?這是數學教師要思考、探索的問題。我在上數學課的時候,我把課前做好的學具拿出來,講解那些比較抽象,甚至復雜的數學,學生的注意力就會比沒有帶學具來上課的時候要專心得多,有的學生還感到很好奇,在腦袋里想,老師拿的是什么,要用來做什么呢?當我結合教學內容使用數學學具時,就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地段的數學內容比較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的原因,有的數學內容對他們而言,依然是抽象的,也不容易搞清楚、弄明白,在這種情況小,就談不上有興趣了。我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這課的內容時,我將數字、符號、卡片都設計得很醒目,學生覺得好奇,這時在我的引導之下,他們就端端正正地做好,仔細地聽老師講解了。當學生聽懂老師所講的內容,尤其是重點難點都弄明白之后,他們就能很好地進行數數了。同時,在此基礎上,我還指導我班學生記數。當我啟發學生把他們事先準備的小棒拿出來擺圖形、找規律的過程中,還很好地激發了我班學生想象的空間,鍛煉他們動手操作的技能。因此,我覺得恰當使用學具,能激發學生想學、愿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波,不但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數學、感知數學,弄懂老師當堂課所講的內容,從而加深對數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生生配合,小組合作學習
經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學生之間小組合作學習是小組或團隊中,為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學生與學生之間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互動學習。在數學教學中,我讓我班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是我的教學方法之一。當班上的學生在一起學習的時候,就會有共同的目標,為了完成這個大家共同的學習目標,他們就會共同討論,發表見解,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我發現我班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習積極性非常的高,就是不愛說話,上課也不發言的學生也主動參加學習,使小組在認識、分析、理解、解決數學問題時,進行了有效地溝通,居然還很好地處理了平時學生間的一些“隔閡”。久而久之,學生與學生間的情感得到了良好的溝通,在共同學習、相互幫助的氛圍中一起探索。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還能使班上成績優秀的學生幫助中等生及特困生。同時,我也設計了相關的數學問題,來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合作學習的沖動和愿望,使學生在討論、探討、交流的整過過程中,產生共鳴,這種“共鳴”,就會在小組里傳遞,從而激活學生的互動技能。
四、師生協作,共同達到教學目標
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很有感情。在上數學課的時候,要讓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產生要學的欲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不要高高在上,要與學生和諧相處,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大朋友”。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特別是對特困生,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多引導、多啟發、多鼓勵他們,從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來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切身感悟生活中隨時都可以發現數學。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千萬不要滿堂灌、填鴨式地進行教學,而是要引導、激發學生結合當堂課的數學知識來進行提問,指導班上的學生認真思考、討論及交流,真正發揮教學中的群體作用,鍛煉學生的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我還認為,數學教師的教學設計不要干巴巴的,而是要有形象性,這樣對學生才有吸引力,在開放式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技能,同時,創設出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教師提出的問題及自己找出來的問題,達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為學生獲取教師所傳授的新的數學知識,達到師生相互協作,共同達到教學目標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省普格縣洛烏鄉九年一貫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