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林
摘 要:植物病蟲害的發生直接影響到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建設。國家減災是一項重要工程,對森林病蟲害防治、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得到各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大多數工人繼續通過森林保護和社區合作提高整體效益,大大提高減災。但是,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目前的森林保護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形勢很不樂觀。
關鍵詞:營林技術;病蟲危害;解決措施
森林經營技術是一門高深的知識系統,他包括對植物種類、地理選擇、種子采集和種子選擇、調制、貯藏、種子檢驗和質量分級、苗圃、土壤性狀分析、施肥等方面的分析。同時選擇、種植和移植方法,研究各種苗木、鳥類、昆蟲的生長規律、氣候災害防治、森林經營與保護也很重要。病蟲害防治是植樹造林技術中的任何樹種都需要考慮和關注研究技術。
一、當今營林技術主要面臨的病蟲問題
1.對于害蟲的預防很困難
現如今我過大面積種植樹木,但很容易受到害蟲的侵害,特別是單一物種,害蟲的危害更加劇大,而且在現如今的中國,在人力、資金、技術和其它基本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預防病蟲危害和治療被侵害的樹木就更加的困難了。
2.外來物種生物入侵
當今,中國是一個生物入侵很嚴重的國家,早期在80年代開始由幾十物種到幾百個物種從境外傳入的,一些在我國從未被發現過的。而且過去的幾種相對較重的天牛、松毛蟲等病蟲災害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而現在,在很多地區,有些地方有可能正在遭受嚴重的損害。害蟲在中國,每年造成數百萬立方米的木材損失,而且也給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3.病蟲害很難控制
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美國的一些以蟲蛀、赤紅、蘋果莧、松葉蟲等入侵我國,因為我們對這些害蟲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潛在威脅不容忽視。松材線蟲病和日本松蠅蛆這兩種害蟲,可能入侵任何國家,特別是在森林病蟲害防治領域。一旦入侵,我們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我國的森林進行大量破壞。過去,鼠疫的危害更為嚴重,松樹毛蟲的幼年性能十分頑強,其中絕大多數以暴發為特征。在一些地區幾乎每年都會發生一些流行病。不及時發現不可能及時預防,如果在監測病蟲害的早期發生,那么會造成嚴重損害。
二、對于營林技術主要面臨的病蟲問題的解決措施
1.加強對于害蟲的控制
病蟲害管理方法已被廣泛應用于中國的森林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療,特別是害蟲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手段,可以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發揮作用。大多數昆蟲具有一定程度的遷徙和增殖能力,但它們在幼蟲期不遷移很遠。特別是對于單一的食餌害蟲,應大量轉移食虧幼蟲。分離區能有效預防幼蟲轉移成功。林木病蟲害具有一定的補償能力。不同樹種的病蟲害十分嚴重,如國泰楊樹的危害。20世紀8年代楊陽、蕭黑洋等敏感樹種被選為速生豐產林。在造林期,常用的瓣葉臭鼬、中華鱘、刺猬等。而苜蓿和干旱柳樹對感染極易感,芋柳和新疆楊的侵染程度適中。森林和其他動植物有一定的壽命,超過其生長階段或具有侵害自然災害的脆弱性。目前,許多楊樹林齡已超過40年,已超過正常的輪作周期。由于地理條件差、降雨量不足、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長緩慢,大部分森林無法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在一些政策因素的影響下,人民群眾沒有得到效益的森林生產,影響了人們從事林業生產的積極性。在群眾遭受大量森林病蟲害之前,進行采伐,適當縮短收割期,不僅可以增加林業的經濟效益,而且可以調動人民群眾的造林水平。
2.利用營林技術建造混生林
科學合理地配置物種。從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對森林病蟲害進行自然控制,站在平衡結構上,可實現森林病蟲害可持續控制目標。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原則,依法治林,促進森林健康”,大力推進多種配置的科學配置,營造混交林結構更加合理穩定。為了減少對病蟲害造成的生態系統損害,預防和控制由重到輕,以防止嚴重災害的發生。他適應于局部條件,采用多種配置方式是一種自然的控制方法。在種植設計時,考慮到樹種的選擇,采取混合模式的混合植物。甲蟲流行鄉鎮、楊樹林、果樹柵格復合經濟模式,促進森林結構調整。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應因地制宜,促進物種科學合理配置。一些森林害蟲在兩種或更多種植物中完成了它們的生命周期,因此選擇一種混合物種和相關物種是一種不能同時被一種害蟲吃的種類。例如,蘋果和梨一起感染梨銹病,云杉和落葉松感染落葉松球。如果他們能在周圍的森林中創造出針葉樹或一些開花灌木,它們可以為各種昆蟲蜜腺提供補充營養,如松樹卡特彼勒卵、黑卵蜂、綠甲蟲、和甲蟲的寄生毛蟲為天敵。
3.提高害蟲防治的一些策略
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積極轉變觀念,發展健康林,逐步實現重林業有害生物權變管理的觀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堅持病蟲害防治策略,從而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病蟲害防治也將加速總體建設。而且如今控制技術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生物技術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可以有效地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注重運用現代生態學理論,通過提高林業防治技術水平,通過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治理、良好森林的辯證關系,搞好森林病蟲害防治。生物處理。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應堅持防治原則,逐步推進治理和治理。進一步加強森林植物檢疫的實施,就能有效控制病蟲害。在森林生產中,營造混交林可以形成良好的環境,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蟲害的發生。通過苗圃的建設,響應種子和幼苗應在在土壤中的消毒,因為種子和土壤具有一定的潛在病原體和昆蟲卵。而且不同樹種具有不同的抗蟲能力。同一樹種的物種多樣性也不同。必須采取各種新措施加強抗蟲樹種害蟲的選擇。嘗試選擇當地樹種、針葉林、闊葉林、針葉林,喬木和灌木,草叢和灌木的混合種植,這樣就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改善環境,還逐步提高了病蟲害的自我抵抗力,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
三、結語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森林經營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一些方法有更具體的認識,所以我們應該了解到,我們可以利用營林技術,來預防和管理一些病蟲災害問題的發生。而且我們希望通過發展森林經營技術和病蟲害防治來實現生態環境的發展,提升我過的經濟發展水平,減少損失。并且創造出美麗的生態環境,給人們一個美好的生活的環境。
參考文獻:
[1]營林技術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趙洪波.鄉村科技.2017(31).
[2]營林技術對林業病蟲害治理的探討[J].徐景利.黑龍江科學.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