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蔗的經濟價值較高,已成為促進廣大農民朋友創收的重要經濟作物。甘蔗尤其適合生長在土壤肥沃、日照充分、冬夏溫度差異較大的地區,由甘蔗生產出來的糖占我國總產糖量的80%。本文針對甘蔗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現狀及其問題,提出具體的發展對策,以期對提高甘蔗生產與發展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甘蔗;現狀;高產;栽培技術
甘蔗是一種優質的制糖原料,也是人們喜愛的水果,具有高產和高甜度的特點,不僅能夠創造極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可以改善我國的產業結構,加大農業和工業的聯系。甘蔗產業是廣西省的優勢農業產業,更是農民重要的經濟來源。云南種植甘蔗的產量、面積以及年產糖量在我國排名第一。由于廣西地區光照充足、雨水資源豐富,且晝夜溫差大,因而極其適合甘蔗生長,為此廣西地區也成為我國種植甘蔗的主要優勢區域之一。研究云南省甘蔗生產現狀及其發展對策,對促進該區域農業產業實現更好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甘蔗生產現狀及其面臨的困境分析
1.甘蔗種植面積擴大難度增加
近些年,隨著蔬菜、水果、香料、香煙等產業發展速度不斷提高,導致在一些水肥條件較好的蔗區種植競爭性作物的面積連年擴大,擠壓甘蔗種植空間,造成甘蔗在水肥條件好的地區種植面積有所下降。由于生產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導致甘蔗種植效益降低,使得農戶種植甘蔗的積極性發生下降。
2.蔗區生產條件較差,抵御災害能力較低
種植甘蔗的地區主要在旱坡地上,甘蔗作物生產條件較差,多數蔗區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薄弱,主要依靠自然降雨實現生產,因此抵御災害的能力較低。近兩年,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極端惡劣天氣頻發,蔗區降雨量明顯減少,使得蔗區甘蔗產量發生一定程度的下滑。
3.人工成本增加且機械化程度較低
目前,蔗區生產方式仍以人工種植為主,機械化水平較低。近些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不斷向城鎮轉移,導致蔗區勞動力資源短缺現象嚴重。勞動力資源不足帶來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人工成本的增加。且由于多數蔗區地勢較陡,地塊較小,與一些大型收獲機械不適應,導致甘蔗產業發展遭遇重大“瓶頸”。
二、提高甘蔗單產的主要對策
甘蔗的種植和栽培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一定要選擇科學的方法,因此將來甘蔗產業發展的關鍵是提高單產,如何提高甘蔗單產已成為當前甘蔗產業發展需要解決方法措施。
1.選用優質品種
選用優質甘蔗良種是當前提高甘蔗產量的最佳途徑,各個地方應基于自身條件來選擇適應性強、抗逆性好、宿根性強的良種。欽州市曾選用多個甘蔗品種來開展對比試驗,結果顯示:粵糖00/236、桂糖42的抗逆性較強、成莖率較高、出苗率高,屬于大莖種,而且能夠早熟,若能夠在榨季前中期進行砍收,那么必將會大幅度提高經濟利潤,推廣價值較高;桂糖43、粵糖93/159、柳城07-58的分蘗率雖然一般,但是含糖量、蔗莖產量、抗性都不錯,成莖率、出苗率也屬于中上水平,屬于中莖種,有一定的推廣意義;桂糖29、柳城05/136的含糖量、蔗莖產量、抗性等指標均一般,且很容易出現葉斑病,不太適合在廣西大規模推廣應用。
2.蔗地深耕,重施基肥
通常蔗地深耕的方式有2種,分別是牛犁翻耕、機械深松耕。其中,若采用機械深松耕,那么犁深度不宜超過35~45cm,可利用硬土層破碎器來達到松土的效果;若采用牛犁翻耕,那么犁深度不宜超過30cm,可利用“兩犁兩耙”來耙碎土壤。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合理施加包括磷肥、鉀化肥、有機肥等成分在內的基肥,當然最為主要的仍然是有機肥。施肥量要結合土壤的實際情況而定,但通常過磷酸鈣的施肥量不宜超過10~15kg/667m2,已腐熟的農家肥的施肥量不宜超過1000~1500kg/667m2,硫酸鉀的施肥量不宜要超過10~15kg/667m2,并且要做到均勻撒施。
3.精心選種,浸種消毒
(1)精心選種。選種的時候務必要選擇蔗莖粗壯、蔗芽飽滿、沒有病蟲侵害的蔗莖,并且還要將蔗莖用刀砍成單芽段、雙芽段、多芽段等,無論砍成何種類型,都要做到切口平整。
(2)浸種消毒。浸種消毒既能大幅度增強種苗的吸水性能,又能消滅部分殘留在種苗上的病蟲,效果較佳。清水浸種、石灰水浸種、藥劑浸種均是常用的浸種方法,但是選用不同的浸種方法,意味著浸種時間會有所差異,但一般都不超過2h,否則會對種苗造成較大的危害。
4.田間管理
(1)追肥培土。待甘蔗生長至4~6張葉的時候開始進行大培土,667m2甘蔗地施加復合肥(濃度25%)50kg、20kg鉀肥、20kg尿素,將這些肥料拌均后撒施。一般甘蔗大培土時間不能超過6月底,通常是在5-6月。
(2)防治病蟲害。甘蔗在栽培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病蟲害,該文主要介紹如何防治真菌病害、甘蔗黑穗病、二點螟。
①真菌病害。真菌病害也被稱為甘蔗鳳梨病,一旦蔗種感染了真菌病害,那么切口兩端顏色會有所變化,先紅后黑,最后產生若干煤粉狀物(黑色),蔗種的種苗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形成空殼。防治真菌病害的方法,一是浸種,采用50%菌毒清1000倍液或者50%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180s;二是采用清水浸種1d。
②二點螟。二點螟會出現在我國各大甘蔗產區,尤其是多發生在旱坡地蔗區,會嚴重影響甘蔗的生長。為有效防治二點螟,一是適時小培土,二是與其他作物進行合理輪作,三是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推廣早春植蔗栽培技術和冬種蔗栽培技術。
③甘蔗黑穗病。甘蔗黑穗病的發病程度與甘蔗的感病性、品種類型密切相關,一旦甘蔗黑穗病蔓延,那么必然會對甘蔗生長造成較大的影響。通常與新植蔗相比,宿根蔗出現甘蔗黑穗病的概率更高,且產量損失更大。為有效防治甘蔗黑穗病,一是將種苗放置在溫度為50℃的熱水中浸種120s;二是選用抗病品種;三是一旦發現感染甘蔗黑穗病的病株,要在第一時間將其連根拔掉,并且盡快予以集中燒毀,避免甘蔗黑穗病傳播。
5.及時做好蔗園清理和宿根處理
宿根甘蔗具有節省種苗、節省勞力、錯開農忙季節、早熟、增產潛力大等優點,因此,在上季甘蔗收獲后,應及時做好蔗園清理和宿根處理,促使宿根甘蔗出苗早,生長快,能提早利用良好的自然條件,積累更多的干物質,為增加甘蔗有效莖數和提高單莖重打下基礎。
(1)及時清理蔗園。對要留養宿根甘蔗的地塊,甘蔗收砍后要及時清理蔗園,將蔗葉燒毀或隔行堆放,鏟除過長蔗樁,用3%~5%的石灰水蘸蔗根樁小口,防止風梨病感染。
(2)宿根處理。
①開壟松蔸清理蔗園后及時進行開壟松蔸,把蔗地板結的土壤挖松,讓蔗蔸上的低位芽露出地面接觸空氣增強呼吸而進快萌發,開壟離蔗根3~5厘米,深度以蔗根處露地1~3厘米為宜,根據土壤濕度曬蔸5~10天。
②查缺補苗在開壟松蔸時,逐溝檢查,把缺苗50厘米左右的蔗溝補上蔗樁。
③施肥培土除草開壟松蔸曬蔸5~10天后,畝用100公斤鈣鎂磷肥,40公斤復合肥,20公斤尿素,農家肥1000公斤,混合均勻后施入甘蔗蔸內覆土,蓋土5~7厘米,有地下害蟲的用甲莖異柳磷等農藥同時施用,畝用250克阿特拉津除草劑兌水50公斤噴灑蔗行間,防止雜草出土危害甘蔗。
宿根甘蔗要及早施肥、培土,進行病蟲害、草害、鼠害防治等中后期管理,管理方法及肥料施用、農藥用量等同于新植蔗。
三、結語
廣西省“十三五”甘蔗產業應當及時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通過強化基礎產能建設、科技創新及轉化能力建設、擴大境外種植面積等措施,提高甘蔗生產效益,全力構建具有廣西特色的甘蔗產業。
參考文獻:
[1] 歐宗喜 蘇義樣 黃子怡.“甘蔗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的應用[J].廣西糖業,2017(06).
[2] 廖東聲 覃思靜.廣西甘蔗產業生產成本核算及控制問題分析[J].學術論壇,2013(08).
[3] 李明 田洪春 黃智剛.我國甘蔗產業發展現狀研究[J].中國糖料,2017(01).
作者簡介:余潮(1965-),男,助理政工師,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