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麒麟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為切實抓好精準扶貧工作,深入中益鄉光明村開展精準扶貧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光明村基本情況
(1)自然地理。光明村地處中益鄉東南部,東鄰鹽井村,西靠龍河村,北至華溪村,南接沙子鎮卷店村,境內海拔900米-1200米,幅員面積21平方公里。
(2)人口分布。全村下轄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431戶1167人,其中貧困戶73戶267人、低保戶58戶98人、五保戶5戶5人,勞動力人口721人,外出務工481人。
(3)脫貧攻堅。2015年脫貧22戶66人,2016年脫貧21戶81人,2017擬脫貧6戶27人,2018年擬脫貧24戶93人。致貧原因:因病23戶66人、占32%,因學20戶79人、占27%,缺技術15戶61人、占20%,因殘8戶23人、占11%,自身發展動力不足3戶3人、占4%,缺資金2戶8人、占3%,因災2戶7人、占3%。
(4)基礎設施。建有山坪塘3口、灌溉水渠10公里,人行便道6.5公里,農村電網改造完成率100%。境內村級公路4條14.91公里其中硬化路10公里、碎石路4.91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71公里,遠低于全縣平均水平,目前,村內正在拓寬公路6.4公里,正在硬化公路3.4公里。
(5)產業發展。全村林地面積35131畝,耕地面積3778畝(水田390畝、早地3388畝),其中在耕地1450畝、荒地2328畝。2017年種植黃連50畝、前胡200畝、辣椒220畝、玉米600畝、馬鈴薯500畝,養殖中蜂1000群,山羊存欄810只,生豬存欄400頭。30頭以上生豬養殖戶2家,50頭以上山羊養殖戶9家,20頭以上肉牛養殖戶1家,10群以上中蜂養殖戶31家。
(6)社會民生。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生輟學率0%。建有村衛生室1個,配備醫護人員1名。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城鄉村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建有150余平方米村級便民服務中心,配套農家書屋30平方米,藏書3500冊。
二、光明村貧困戶貧困成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多數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中益鄉場鎮趕場時也只有少量肉、水果等售賣,常設的小賣部所售物品非常少,購買生活必需品選擇性很小,稍不常用的東西根本買不到。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
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
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戶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己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而高等教育學費較高,學生路費和生活費等支出更大,對于普通家庭來講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貧困家庭更是無力承擔。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占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于貧困戶家庭無異于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光明村脫貧摘帽的建議
(一)加大基礎設施投入,靈活運用搬遷政策
一是針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二是對于確實過于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以光明村為例,有三戶人家住得比較分散,如果為這幾戶修路核算下來需要數百萬,對于此種情況,只能采取異地搬遷的辦法解決其出行難的問題。三是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并積極為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
(二)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產業技能
一是認真組織各種短期技能培訓,培訓堅持就近就地原則,分散辦班,分類指導。為使學習勞動兩不誤,盡量安排農閑時間組織招生,要針對不同地區農村的特點,實行隨到隨學,只要達到要求和學習目的就行,在課程安排上以當地主要產業的管理為主,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二是同時對當地懂技術、有經驗、能力強的致富帶頭人,要鼓勵他們積極幫扶貧困農戶并給以適當的獎勵。
(三)優化產業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勞動力回巢
目前光明村對產業發展己有了較細的規劃,每組發展哪種產業,每種發展多少畝都根據實際情況和農戶意愿進行了規劃,切規劃的項目也能得到政府補貼,從而提高農戶收入。規劃中一是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對象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對象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二是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托,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項目,打造地區產業品牌。光明村前進組的土地將全部進行流轉,建成智慧農場,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
(四)加強各項保障政策,減輕農戶負擔,提高抗風險能力
一是針對貧困戶教育負擔重的現狀,著力落實貧困戶學生讀書優惠政策。建議加大對高級教育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的補助,同時積極與教育部門銜接,合理組織安排貧困學生在校勤工儉學,大力推進貧困助學貸款等優惠政策,減輕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二是制定相關災害救助政策,著力減小農戶遭遇自然災害時的損失。同時積極借鑒合作醫療、保險等較成熟的措施,與社保、保險公司等有關部門聯合推出農業生產保險,以幫助農戶規避自然災害的風險。同時利用專業合作社、集體與企業協議生產等形式大力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三是積極整合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等醫療政策。同時加大貧困戶就醫看病時農村合作醫療、大病救助以外費用報銷的政策支持力度,確保農戶看的起病,減少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