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麒麟
一、龍河村基本情況及現狀
(一)龍河村基本情況
龍河村,幅員面積共2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99畝,林地面積18812畝。轄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53戶,962人,其中:農轉非121人。勞動力660人,其中:外出勞動力430人。貧困戶63戶225人,點總戶數的17.85%,總人口的23.39%。2016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345元。其致貧主要原因有:
(1)生存環境十分堅苦。龍河村位于中益鄉政府駐地西部,村民們生活在龍河兩岸和兩邊山腰,自然環境惡劣,農業耕地條件差,生產成本高,農業綜合能力較落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現代化耕作無技可施。
(2)經濟結構單一。除外出務工外,龍河村主要經濟來源只能依靠傳統農業,然而傳統農產品品質差、產量低,不足以引導農民脫貧致富。
(3)基礎設施極為薄弱。龍河村現有通組公路僅5.2公里,到戶人行便道僅7.4公里,春風組整組未通公路,村民到鄉場鎮需要步行近2小時的山路,使得該組41戶農戶中只有極少數幾戶老人在家種植少量莊稼,造成數百畝耕地荒蕪。
(4)農民素質整體較低。由于受歷史條件制約,教育教學條件差,農民群眾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同時,由于地處偏遠山區,信息閉塞,農村勞動力普遍觀念陳舊,綜合素質不高,農業致富能力差。
(二)龍河村現狀
(1)特色產業。農業方面,正在春光、陽光、春風3個組推進中藥材前、黃連、黃精、辛夷花種植,規劃種植面積極1000畝,打造千畝中藥材基地;同時積極發展中蜂養殖和畜禽養殖,建立1000群中蜂養殖基地。林業方面,利用退耕還林坡地、適宜種植荒坡及沿河兩岸耕地種植核桃、板栗及脆紅李,打造1000畝干鮮果基地。推進勞務經濟,對外出務工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現異地就業貧困戶培訓全覆蓋,讓外出務工貧困農民工實現由靠勞動力掙錢向靠技術增收轉變。現己制定“3+2”產業規劃,落實中藥材、辣椒、經果林到戶到地塊,目前正在整地階段,同時著手發展“黃水人家”等旅游產業。
(2)基礎設施建設。在龍河村規劃新建和改建公路約12.55公里,解決春風組不通公路問題,改建楊柳組、春光組、陽光組公路6處計6.85公里。全面修通農戶出行便道1公里,成片產業基地生產便道14公里。對農戶居住院落修建排污溝,硬化房前屋后地面環境,搞好庭院綠化,全村4個組綜合整治面積7.35萬平方米。目前,正在做中益至橋頭沿線農戶房屋風貌改造樣板;已規劃修建青杠坡至大坪、譚家店子至望天丘、活動室至石告、大公路至瓦葉沖、河壩至趕家山五條公路。
(3)民生保障。將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零星散戶,采取生態移民搬遷的辦法,集中安置在就近或自愿選擇的居住小區;對無法拆除的磚瓦房屋,全面進行統一的風貌改造,并拆除或規范相鄰的零亂危舊房屋。全村集中居民點安置41戶128人(柿子壩居民點),自主建房68戶189人。開展家服培訓、中蜂養殖培訓、辣椒種植培訓,畜禽養殖培訓等,累計培訓550人次以上。堅持應保盡保,重點加大對錯保漏保對象的核查力度,將無業可扶和無力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符合條件的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切實解決好“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確保扶貧政策全覆蓋。開展“智、志”雙扶行動,把樹立主動脫貧愿望與增強自主脫貧能力作為穩步脫貧的重點,確保脫貧不返貧。
二、龍河村存在的問題
(1)勞動力外出較多,產業發展的人力投入缺口大。全村正常勞動力660人,在家勞動力僅230人,占34.8%,在家人口多數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人。
(2)經營與學習培訓的關系難以協調。農村青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對國家實施的各種培訓,知之不多,參加培訓也不太熱心,認為學不到本事還耽誤精力、時間,不如打工直接賺錢來得快。而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又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又忙于農活:同時,受文化素質限制,對書本上的知識難以領會和掌握,認為學習培訓好是好,但時間長了學不了,時間短了等于未學。
(3)村組干部帶領致富的意識和能力不強。村組干部年齡老化,村支部書記、村委主任、村服務專干、村綜治專干、村婦女主任五職干部平均年齡達到55歲以上,組干部平均年齡達到62歲以上,且多數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帶領村民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的意識不強。
(4)部分村民對組道路建設不支持。部分村民認為組道路修建占地無賠償,未被占地的農戶又不愿對現有承包地進行調整,造成被占地農戶不同意、不支持的情況。
三、龍河村脫貧摘帽的建議
(1)完善農村人才資源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農村人才資源信息庫,加強對農村人才隊伍的預測、規劃、整合和人力資源開發管理,及時了解和掌握本地區農村人才情況,逐步實現農村人才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2)鼓勵支持人才培訓模式,農村人才培育不僅僅哪一個部門的事情,作為農業主管部門,要結合實施的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推行“農工學結合代“校企結合”“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大力培養新型農民。
(3)給予政策扶持。凡取得各種技能證書的農村實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且在當地能主動傳授技術技能,輻射帶動周鄰農戶的,可以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如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優先實施有關農業科技和開發項目,創辦企業或經營實體在政策上予以優惠;把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納入村級后備干部培養范疇,有計劃地推選優秀農村實用人才進入村級班子,加強村級班子戰斗力。
(4)強化人才回引和培養。高度重視黨內人才的回引和培養,提升對優秀外流黨員的回引和對青年人才入黨培養力度及針對性,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帶頭、領導能力的持續力。同時,最大限度的發揮好本土人才的作用。
(5)建立村組占地補償制度。建議利用村級集體經濟設立村組占地補償資金,在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時,按占地產值在承包期內每年予以補助,待承包期滿后對組內或村內實有耕地進行再分配后停止補助。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