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宇
【摘要】從20世紀90年代初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以來,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證券經紀業務也隨之不斷發展。證券公司的傳統經紀業務是客戶委托證券公司向交易所下單成交,證券公司向客戶收取通道費用。但近年來受傭金戰和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傳統的證券經紀業務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證券經紀業務的轉型一度成為熱點話題。本文從我國證券經紀業務的發展現狀入手,分析證券經紀業務面臨的現實問題,然后研究分析了國內知名券商一華泰證券的經紀業務轉型思路,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補充性建議。
【關鍵詞】經濟業務 證券公司 轉型
一、引言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的證券經紀業務發展迅猛,券商經紀業務收入豐厚。所謂經紀業務就是指證券公司通過其設立的證券營業部,接收客戶委托,按照客戶的要求代理客戶買賣證券的業務。經紀業務一般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柜臺代理買賣和證券交易所代理買賣。在證券經紀業務中,買賣差價與證券公司收入沒有任何關系,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客戶交易產生的部分手續費提成。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環境的變化,證券經紀業務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互聯網金融的風起云涌和傭金率的下滑不斷沖擊著券商的經濟業務板塊,導致行業經紀業務利潤直線下降,引起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歷史性地下滑。
近年來,阿里的余額寶和騰訊的理財通依靠其積累的巨大用戶流量的迅猛發展也對券商發起了挑戰。而近日的中美貿易戰和敘利亞問題也加劇了國際局勢的動蕩,這勢必影響到證券公司經紀零售業務收入。
面對著諸多挑戰,華泰證券積極應對,針對經濟業務面臨的實際問題,通過渠道重塑推動財富管理轉型和移動端平臺打造智能化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今年第一季度,31家A股上市券商合計營收和凈利潤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等龍頭公司則延續了去年的良好勢頭,業績表現再次優于行業整體水平。凈利潤方面,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均超過20億元,排名前兩位,分別為29.55億元和23.6億元。百大券商成交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合計股票成交額為54.4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2.14億元略增4.48%。華泰證券以了49%的市場份額占有率依然保持領先地位。
二、國內證券經紀業務發展現狀
據中國結算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12月22日投資者數為13375.88萬,2017年新增的投資者人數1564.84萬,新增投資者人數在2017年比上一年減少了十八個百分點。
據Wind數據統計,A股成交量在2017年為87096.42億股,成交額1117584.61億元;B股成交量在2017年為151.99億股,成交額568.34億元。滬深兩市股票、基金成交總額為126.41萬億元,和2016年相比下降了十九個百分點。總體來看,2017年券商的傭金收入較2016年有所下滑。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川財證券推出的明傭寶再次刺激了資本市場:明傭寶將融資利率定為百分之六點八,傭金率定為萬分之二點五。但是在上市券商中,光大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的傭金率不但沒有出現下跌反而有所上漲,且西部證券、中信證券、的傭金率仍然不低于萬分之六。
華泰證券在2017年以7.84%的股基交易份額位列前茅。而按股票基金成交額排名的話,華泰證券位列第一,國泰君安排名第二,海通證券超過了中國銀河排在了第四位。
三、國內證券經紀業務面臨的問題
(一)傭金率下滑導致經紀業務收入下降
中國證券行業最初的傭金制度是固定傭金,但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固定傭金制度已經不適合繼續存在。于是從2002年5月1日開始,浮動傭金制就取代了固定傭金制成為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傭金制度。但是由于還有行業傭金協議等傳統因素,加上中國的證券市場尚未飽和,券商的傭金率并沒有出現大幅下滑,仍然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券商的傭金收入也是相當可觀。但天有不測風云,2002年之后股市開始步入熊市,不景氣的股市行情持續了多年,交易量的縮減導致了券商傭金收入發生了比較大的下滑。之后的傭金下降幅度因為地方行業協會最低協議傭金的存在并不是很大。但從2012年以來,傭金市場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互聯網開戶也發展的如火如茶,這自然會倒逼行業協會最低傭金的瓦解,進而導致券商不得不進行傭金戰捍衛自身利益,并最終導致券商傭金收入的下滑。
國金證券在2014年2月20日推出了“傭金寶”。傭金寶打出了萬二點五傭金率的好牌,這無疑有力沖擊了當時的證券經紀業務市場。之后,券商傭金收入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二)業績受行情影響較大
證券行業的景氣與否與當時的宏觀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國家的相關政策具有較大的相關性,是強周期的行業。證券經紀業務也與證券市場的成交量、價格等因素相關而出現較強的周期性特征。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大券商會有上百億的收入,但是在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券商收入會大幅下滑,一些證券公司甚至還會出現虧損。中國的證券業至今已發展20多年,很多公司近年來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他們也嘗試了各種方法去拔掉這顆心頭刺,但殘酷的事實就是證券行業始終無法避免股市行情對其經紀業務收入的巨大影響。
(三)互聯網金融的沖擊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含義就是金融機構利用動態的、交互的互聯網技術提供更為便捷、更低成本的線上服務,用現代科技實現其傳統的金融功能。互聯網金融將會削弱傳統金融的中介職能并促使傳統金融向互聯網化發展。它將會對券商行業價值實現形式和產業競爭格局產生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會從根本上促成證券行業價值實現形式的跨越式質變,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可以說互聯網金融對券商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無論是螞蟻金服,還是騰訊旗下的金融服務,都擁有數額龐大的顧客群,同時其資金實力更是不容小覷,這無疑對傳統的證券公司發出了挑戰。但是,互聯網金融也為券商提供了更好的業務平臺和新的彎道超車的機會,促進了一批新興券商的快速發展。
四、華泰證券經紀業務轉型思路分析
(一)移動端平臺打造智能化優勢
始自2014年初的券商互聯網金融熱潮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證券業的競爭格局。2017年,華泰證券前瞻布局的互聯網戰略取得重大突破,移動互聯網終端成為公司大規模吸引客戶、高效率服務客戶、多元化沉淀客戶的重要依托。根據2018年3月29日公司發布的2017年年報,2017年公司研發投入4.13億元,較去年大幅增長40.81%,占營業收入比例1.96%,信息技術人員538人,占員工總數6.61%,年內“漲樂財富通”更新至5.0版本,基于大數據背景,以智能化為設計導向,全新打造四大核心模塊:漲樂智能家族、全景行情、嚴選理財、超級賬戶。2017年“漲樂財富通”平均月活數達583.96萬,月活數連續三年居證券公司類APP第一。公司也同時推出了智能金融終端MATIC和行情服務平臺INSIGHT,以客戶為中心的金融科技戰略得到充分踐行。
(二)渠道重塑推動財富管理轉型
近些年來華泰證券始終在堅持拓展線上線下服務渠道和整合其擁有的業務資源。公司對于互聯網金融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并高度重視,其對線上、線下平臺進行了明確的功能劃分:標準化業務向互聯網平臺集中,高端客戶和個性化服務向線下平臺集中,定位非常清晰。公司將“向財富管理轉型”定為自己的重要戰略目標,并在這一偉大戰略的指導下,將其精髓深入落實到公司的實際經營發展中。
公司近些年來持續推進以移動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發展戰略,并取得了較大成功。公司也積極對互聯網金融產品、服務模式進行創新,通過互聯網平臺,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為其廣大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標準化服務,并在提供標準化服務的基礎上整合優勢資源重點針對高凈值客戶、機構客戶等提供具有個性化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2017年,華泰證券結合AssetMark,借鑒國際先進財富管理服務體系與經驗,從團隊、服務、流程和技術平臺等方面綜合推進財富管理業務更新升級。
(三)經紀業務多元化
首先是產品收入多元化。為減輕股市行情對證券公司業績的影響,券商應在進一步鞏固經紀業務收入的基礎上,通過發展融資融券業務等借貸業務,加大基金,債券,固定收益品種等代銷金融產品的收入和其他創新業務的開展,實現產品收入的多元化,改變傳統券商“靠天吃飯”的窘境。其次是證券公司服務多元化。證券公司服務不僅可以提供通道業務服務,還可以提供托管業務服務、資訊服務、提醒服務、調研服務等。
參考文獻:
[1]薛超.“互聯網+”模式下我國券商經紀業務創新發展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7.
[2]鄧維軍.XX證券公司經紀業務現狀與創新研究[D].南昌大學,2017.
[3]汪建勇.互聯網背景下我國中小券商發展研究[D].浙江大學,2017.
[4]焦鍵.互聯網背景下證券公司的經紀業務發展模式研究—以H證券為例[D].深圳大學,2017.
[5]劉忠一.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轉型研究—以Z券公司為例[D] .山東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