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曦 遲有巖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其增長規模與速度讓世界矚目。但我國的經濟快速增長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和環境的污染來實現的,而不是依靠生產率的大幅提升。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逐年升高、資本邊際報酬逐年遞減、能源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和能源供給減少,這種經濟增長方式不可持續。本文對經濟增長、能源消耗、環境污染三者之間關系和相互影響進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的宗旨是通過考慮能源和環境因素的中國區域經濟增長研究的分析框架,得出促進中國在能源節約、壞境保護的同時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能源 環境 經濟發展
中國能源雖然總儲量豐富,但是中國能源稟賦結構表現出“多煤、少油、貧氣”的特征,并且多年來中國能源資源儲采比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能源生產來看,雖然中國能源生產總量逐漸增加,但能源生產結構主要是以煤炭為主,雖然也在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方向發展,但進展緩慢。從能源消費來看,能源消費總量呈上升趨勢,由能源的稟賦結構和生產結構決定了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煤炭為主,未來會向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方向發展。從能源的供需缺口來看,中國能源消費量大于生產量,供需出現明顯缺口,并呈逐漸增大的趨勢。從能源的區域分布來看,中國能源的分布極不均衡,西北地區較多,東南地區較少,而中國的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能源分布與能源消費呈空間錯位格局。從可再生能源來看,近年來,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迅速,主要表現在風電、水電、太陽能及燃料能源的發展上,成果矚目。從能源利用效率來看,雖然近幾年中國單位GDP能耗逐漸降低,但與國際比較,仍遠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
隨著能源對經濟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對中國經濟增長需要考慮能源要素。通過分別對中國能源消費和經濟增長的省域和區域概況進行分析表明,經濟增長需要能源作依托。
此外,本文通過對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發現經濟增長依賴于能源的利用。中國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經濟增長方式不僅帶來了嚴重的能源浪費問題,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 2010年,中國SO2排放居世界第一。此外,無論從CO2排放總量來看還是從單位GDP的CO2排放量來看,中國的碳排放也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嚴重的環境污染狀況會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降低中國在國際市場上地位,更重要的是,會影響中國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可以看出節能減排對于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是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建設節約型社會過程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經濟、社會與環境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研究能源、環境和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帶來了許多能源環境問題,經濟的增長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費和過度開采,環境面臨持續的壓力。經濟增長中持續的能源消耗上升以及環境惡化加劇又會制約經濟增長,使得經濟增長質量下降。因此,認真總結經濟增長所取得的經驗和積累的同時,我們更需要關注考慮能源和環境因素下的中國經濟增長問題,避免落入“增長的極限”
其次,研究能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問題可以為政府制定節能減排政策和可持續發展政策提供依據,找到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增長的所面臨的能源和環境代價過大的辦法。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迫切性,但傳統的解決思路是側重于“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壞后整治”,即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增強公眾環保意識等,具有局限性。因此,我們要從生產源頭開始,通過設計能源和環境保護的機制使經濟更為“綠色”增長。特別是從經濟效率的角度找到解決能源環境問題的途徑,促進能源的合理配置與管理,加強環境的保護和改善,使經濟突破能源環境的瓶頸,并與能源、環境、社會一起協調發展。
再次,通過對考慮能源、環境在內的中國區域經濟增長問題的研究,有利于為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提供新的切入點。中國東中西部區域的能源特點不同,能源儲量不同,環境狀態不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對能源需求不同,對環境的影響不同,正因為以上這些原因,所以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能源環境對每個區域的制約程度是有差異的,區域經濟的發展程度也有明顯差異。中國東部區域利用其自身的區位優勢吸納外資而不斷發展,然后利用資金、制度、技術等經濟資源條件吸納中西部的自然資源,使得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與東部地區相反,中西部地區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但技術條件較落后。這使得自然資源稟賦相對豐裕的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遠不如自然資源匱乏的東部地區。因此,如何在一國的框架內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區域的協調發展,也是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最后,研究能源、環境與經濟增長的問題可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理論支持。中國大部分產業要素投入高、污染排放高、產出效益低,處于國際產業分工中的產業鏈低端,缺乏核心競爭力,并且隨著世界發達國家對產業環境標準的提高,還可能會面臨國際產業污染轉移的風險。本文研究同時考慮能源節約和環境改善的技術效率及全要素生產率,可以為產業的合理發展提供依據。
總之,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摒棄傳統的“重經濟增長,輕能源環境保護”的思想,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處理好能源節約、環境保護、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協調關系,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