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嬌
【摘要】目前,在大學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基拙課、專業課就像兩條平行線,沒有交集。思想政治課在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沒有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總結起來就是還不夠接地氣,不夠接近學生的興趣,沒有讓學生深刻感受到與所學專業的緊密聯系,學生沒有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真正內涵。
【關鍵詞】教學設計 應用基拙
如何在原有思政課理論基礎上,通過實踐方式達到全課程育人。筆者根據學校的育人側重點及學生的學習特點,以課程為分類,結合專業特色,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拆分成對口案例引入課堂,讓學生深刻明白專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的發展,學生自身的發展更加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引導學生學習的目的。
一、教學設計
(1)貫穿式教育。大學里,一門課程的開設必然遵循社會主義發展需要,那么必然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能找到對應的內容。把這些相關的內容從課程的導論開始貫穿到課程的結語,這種信息的強化將從始至終影響學生。例如:通過現有的電子技術,如“天河二號”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中國科技創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增加民族自豪感“愛國”。技術的發展貴在不斷地鉆研、不斷地創新,提醒學生要“敬業”。在《計算機應用基瀏勁課程中還包括了“法治”“文明”,就可以將“國家網絡宣傳周”相關知識融入到網絡章節中,從而延伸出文明上網、遵紀守法,中國依法治國,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2)案例教學。不管是通識課還是專業課,都會涉及到案例講解。甄選出與專業相關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案例,讓學生從案例中學習,掌握專業、行業必備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比如《計算機應用基礎》就從“歷史文化、科技發展、理想信念、政治經濟、安全技術”五個方面著手,選擇案例和學習素材。如:把與十九大內容相關的文字、圖片及數據形成素材進行長文檔編輯、排版;把“大國工匠”中典型人物作為圖文混排的部分把一帶一路的信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等作為素材,進行PPT設計制作;把《厲害了,我的國》作為視頻音頻的編輯講解。這些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內容,在課堂上頻繁出現,必然會與學生的思想擦出新的火花。
(3)實踐教學。“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思想政治理論課,讓學生明白了真理,但還沒有完全領悟到真理的內涵和價值。那么以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是理論聯系實際。例如:在社會工作專業、老年服務專業等,在教師的帶領下,和學生一起參與到社會需要的地方去,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激發學生內心的“友善”,讓學生去踐行“和諧”社會帶來的“自由”,從而發現自我價值,養成愛崗敬業的優良品德。
二、教學質量評估
教學改革能否收到實質性的效果,那么教學質量評估是重要環節。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質量評估關系到學生是否對該[]課程產生抵觸情緒。比如,在專業課中如果讓學生回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十四字是什么,估計學生會認為不是在學專業課,而是在學思政課,產生抵觸情緒,適得其反。那么單純地測試題顯然是不科學的。在專業知識點測試中巧妙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是可行的。比如在計算機基礎課中,本來我們引入了“大國工匠”典型人物案例進行圖文混排,那么測試題就可以增加內容為:“在對“大國工匠”文字圖片混排時,用到了word中的哪些主要工具?”。再比如“在目前的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中,超算能力位居榜首的是中國的?”。類似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有了重新思考的機會,但是又不突兀。既鞏固學生專業知識,同時,又加深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念。
三、預期目標
(1)增加學生“四個自信”,培養出“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通過課程思政全課程育人,讓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信念。從“做中學,學中做”,實踐出真理,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計算機基礎為例,增加計算機在中國的發展、中國芯片的發展、中國巨型機在世界領先水平等的介紹,讓學生知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的科學家們刻苦鉆研、不怕困難,突破層層障礙,不斷取得新的科學研究高地,這種吃苦耐勞的科研精神,讓學生有很大的學習意義和參考價值,讓學生對中國的科技文化充滿自信,讓學生對中國的發展充滿自信。
(2)提高學生“四個意識”,增加民族自豪感。以計算機基礎為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內容,以案例或素材形式穿插在實驗課堂和微課視頻教學中,比如在編輯文檔時,把“專家解讀十九大”作為長文檔的編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新視角,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特別是“一帶一路”實施以來,沿線國家進出口貿易的增長,中國也實現了出口大于進口的逆轉,中國在全球的社會地位不容小噓。通過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案例,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一點一點了解中國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全球地位。學生從中深刻感受到中國領導人的大局意識,政治意識、核心意識,潛移默化感染學生,提高學生的看齊意識,增加民族自豪感。
(3)重塑工匠精神,增加就業信心。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高等職業教育偏重于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工匠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中,不斷追求自己技藝上的進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始終專注一件事,達到精益求精地步,這就是工匠精神,專注、專
一、刻苦、敬業、創新。現如今,相比技術強的工作崗位,很多高職生更愿意從事銷售之類的工作,這和國家開辦高職院校的初忠并不十分相符。本次課程思政改革中,增加了“大國工匠”的經典案例,以真人真事感召學生學好自己的專業,做社會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朱美虹.提升專業教師思政育人的意識和能力,促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2).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
[3]高玫.關于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微課設計和應用的思考[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