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勇
【摘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堅持簡政放權是關鍵一步。本文對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現狀成效及問題展開分析,然后從組織機構、制度完善、手段支撐等方面提出措施建議,為有志于深入研究的同志提供參考,一同共勉。
【關鍵詞】簡政放權 地方政府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十九大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簡政放權的關鍵重點,是推動簡政放權的最直接要求,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突破口。
一、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
一直以來,國務院都非常重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2013年起連續五年將簡政放權作為每年第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的議題,至2016年底,分9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18項,清理453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分3批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323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減少了85%,成效顯著。
我國大部分省市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不俗成績。以廣東省為例,2012年出臺《廣東省“十二五”時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方案》,清理壓減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大力推進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在深圳、珠海、東莞、順德等地實施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廣州市在1999-2012年先后開展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精簡、下放和規范審批事項。截止2012年,行政審批事項減少2499項,占原總數2700項的92.6%;行政備案事項減少222項,占原總數289項的76.M 2013年推進實施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優化,整合流程、一門受理、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推動行政審批改革聚焦重點難點領域并向縱深發展。201了年廣州市出臺獷州市建設工程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提出試點告知承諾制、簡化收費環節等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改革措施,創新性提出多規合
一、凈地出讓等7大類18項措施,推進審批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為深化改革,地方政府對行政機關職能運行也進行優化調整,比如佛山市采取“兩橫兩縱”改革,通過“內部整合、部門并聯、簡政放權、分級管理”,形成貫穿政府部門內、外的橫向運行及市、區、鎮的縱向運行模式,形成相對統一的審批業務機制。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
盡管地方政府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相當成效,但審批部門依然龐雜、審批流程依然繁復、審批效率依然偏低,部分全局性、系統性問題仍然存在,主要體現在:一是改革偏重于清理行政審批項目,法治建設、組織優化、權利運行等機制等配套改革尚未深入。二是行政審批工作法治化滯后,缺乏審批事項設立退出評估機制,事項“該減未減、該留未留”,甚至“邊減邊增、明減暗增”。三是政務中心建設不完善,運行機制不科學。四是行政審批事項流程缺乏標準化,審批要求、審批過程、辦事指引、服務支持等方面的標準化、規范化有待改善。五是行政審批事項動態監管不到位,缺乏信息平臺支撐,“重審批輕監管”嗯維定勢影響根深蒂固。
三、簡政放權背景下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議措施
(1)完善機構設置和運行機制。成立“行政審批局”或“復合型”政務中心等審批機構,列入政府部門序列,明確其性質和級別,賦予相應審批權限和審批職能。實施“一站式服務”“一章對外”,實施行政審批權集中化,優化政府組織結構,減少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
(2)完善審批事項評價機制。包括行政審批事項設立的事前評價、運行情況評價和退出評價等。省級政府應制定相關法規制度,作為審批事項的常態化評估依據。應當重點明確事項評價周期,限期屆滿就應重新評價。評價制度要重視政民互動,要設立專家評估機制。
(3)實施事項審批實施標準化。包括審批事項內容標準化、文件格式標準化、審批流程標準化和辦事指南標準化等。按照一個審批事項對應一個編碼原則,標準化事項辦理要求、步驟和資料要件,科學設定辦理時限,將法律依據、辦理條件、辦理時限等內容以標準化辦事指南文本形式向社會公開,規范審批流程。
(4)健全行政審批的監管機制。按照權責一致和“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建立行政審批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按“應公開全公開”的原則,全面推進審批事項政務向公眾公開,落實社會監督。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審批執行部門進行明查暗訪,落實人大、政協監督。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審批公示制度等,保障公眾對行政審批的知情權、監督權,
(5)完善審批服務支撐手段。加強審批管理服務于信息化平臺建設,建成網上辦事大廳,實現各部門事項“一網辦理”。加強“大數據”技術的運用,打通介信息孤島”,實現行政審批有關批復文件、申報資料及相關證照的“集中存儲、互通共享”,辦事人無須重復提交相同資料。推廳“網上預審”“并聯審批”,有效提升審批效率。
四、結論
在簡政放權背景下,地方政府應當進一步優化審批職能組織架構,構建審批事項評價評估機制,優化審批運行機制,利用信息化平臺手段提高審批、監管和服務效率,確保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改革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張藝.簡政放權背景下廣州市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7).
[2]魏瓊.行進中的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J].廣州公共管理評論,2014,(00).
[3]張秀芹.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現狀與對策—以安徽省蚌埠市為例[J].法制和社會,2016,(2).
[4]周麗婷.我國地方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現狀與發展恩路—基于廣東省佛山市行政審批流程改革的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