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香
摘要:數學是一門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的學科。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就會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從而導致學習效果較差,成績下降。可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能使人開闊視野,豐富心理活動內容,使人精神振奮,情緒飽滿,激勵人們積極地探索,對進行創造性的學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學生;數學;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興趣尤為重要。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巧妙設計導入,做好完美鋪墊
在新課導入時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強烈的好奇心,是引發興趣的重要來源,它將緊緊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緒中去積極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內涵。因此,在數學教學之中,教師應巧設問題,一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而導入時的問題,為上好整堂數學課打下了鋪墊。
例如,我在講加法交換律這一部分知識時,就給學生講了一個<<朝三暮四>>的故事,讓學生在愉悅輕松的氛圍中,掌握了這個知識點。在上課時,我先問學生,你們知道<<朝三暮四>>的故事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說不知道。于是我給學生講了這個故事:從前,宋國有個老頭,養了很多猴子,有一年,因為糧食欠收,他就對猴子們說:“每天早晨給猴子吃三顆橡樹果,晚上吃四顆,怎么樣?”猴子們一聽,都說:“太少了!太少了!”于是,老頭說:“那每天早晨給你們吃四顆橡樹果,晚上吃三顆,怎么樣?”猴子們一聽,都說,太好了!太好了!”通過這個故事,我讓學生算算,“早晨三顆,晚上四顆”和“”早晨四顆,晚上三顆”哪個多,學生輕松答出一樣多,從而,順利引入并掌握了加法交換律這部分知識。
教學中我常常根據教材內容及特點努力創設一個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在一節課剛剛開始的時候,就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弦,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為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打下基礎。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營造課堂氛圍,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良好的課堂氛圍,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努力營造自由、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氣氛中學習,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提高。
我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在鞏固圓柱體積的基礎上,我提前讓學生找一個空的八寶粥盒,再讓他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做一個等底等高的圓錐,再從家帶來一些豆子或大米。上課時,我先不講,只讓他們分組合作,讓學生用倒豆子或大米的辦法討論得出: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圓柱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高的圓錐體體積的三倍 。學生很快將自己親身體驗到的知識牢記心中,并能夠運用自如。這樣,求圓錐的體積就很少有人忘記乘三分之一。像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改變了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更為創建新型教學結構,培養創新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動手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來源于生活實際,用于實際生活的會更想學,更容易掌握,靈活運用。如學了找規律這部分知識后,我讓學生自己從家帶來火柴或學具盒中的小棒,讓學生擺連在一起的正方形,學生擺著擺著自然就發現每多擺一個正方形,小棒的根數就增加三根這樣一個規律,自然就總結出擺n 個圖形,就需要(3n+1)根小棒這樣的規律,比教師直接講,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印象特別深,不容易忘。在動手實踐中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既使學生更輕松地理解知識,又加深印象。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啟發誘導,及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步步著眼于學生興趣的培養,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改變傳統的“灌輸知識”,讓學生想學、樂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得到發展,增加學生對數學的喜愛程度。
四、精心設計練習,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練習不僅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精心設計練習內容,能夠培養學生的練習興趣,所以,在設計練習題時,我總是設計各種情節有趣、形式新穎的練習形式。
例如:在口算練習時,主要形式有:聽算、打手勢算、搶答、舉卡片、猜算式等形式,很受學生喜歡,學習的熱情非常高漲。同時我還設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求,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摘蘋果、拔蘿卜、出手指等各種各樣的數學游戲,更是學生喜聞樂見的練習形式,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
五、創設競爭情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教學實踐也表明,在教學中創設競爭的氛圍,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比賽的形式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上課時我采用了小組比賽積分的形式,哪組表現好或者答對問題,就積一分,最后看哪組的積分多,哪組就為獲勝隊,最后比賽結果又形成了一幅統計圖,讓其回到這堂課的主題上來。比賽貫穿整節課, 每名學生都積極思考,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都想為自己組贏得更多的積分,都希望自己的隊獲得勝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大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六、用肯定性評價,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發現學生的進步就及時表揚,給予肯定,使學生認為自己是成功者,自己可以獲得成功,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幸福和快樂,就可以使他們愿意學習、樂意學習、想著學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造獲取成功的機會,盡可能的挖掘他們的點滴進步,并適時的給予表揚,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能夠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就會樂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會愛學數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