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菊
摘要: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是提高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通過啟發式教學、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內容等方面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培養成學習的“樂之者”。
關鍵詞:學習興趣;上機時間;學習環境;因材施教
目前在各學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都是作為一門公共課,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操作與應用。由于該課程本身的特點,目前該學科的教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即電子教室)進行教學活動。我校使用的電子教室軟件是” 電子教室”,據我在教學中的了解,這個軟件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是比較好的。下面我談談使用電子教室軟件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一些體會。
一、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培養主動學習興趣
進行情感交流,促進自主學習興趣。良好的師生關系會產生好感效應。小學的情感容易在行動中反映出來。如果一位學生因受到某位老師的斥責而產生畏懼感,那么,他對該老師所教的學科是不會感興趣的;反之,若一位學生因事受到有關老師的表揚和贊賞,那么他會喜歡這位老師而喜歡該老師所教的學科,而積極主動的學習。所以老師在教學中,在與學生交談中,應加強與學生的感情交流,增進與學生的關系,親近他們,愛護他們,對學困生采取少一點“威嚴”,多一點“親切”的方法,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注意在教與學中產生和諧的共鳴,也能增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融洽的師生關系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由喜歡“信息技術老師”而喜歡學習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從而對信息技術產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激發主動學習興趣。好奇是青少年的天賦,“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有意義、有趣味的問題有其獨特的魅力,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促使他們為之絞一番腦汁,費一番苦心,探索它,解求它,所以課堂上應根據該節課的內容,精心巧妙地設計一些有意義的問題,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發學習興趣。
二、提高學生的上機時間
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信息技術課傳授的知識都是為實踐服務的。因此,學校十分重視上機實踐課,通過上機操作,讓學生直觀地把握和理解所學的內容,并熟練掌握、應用于實踐當中。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講授理論知識而不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信息技術教學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但如果僅僅讓學生自主練習,便難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次,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出適當調整,力求做到精講、少講,僅把學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識點及難點作為主要內容講解,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練習。實踐證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遠比單純的口頭講解要高得多,這說明,實踐操作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與理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到新奇,體驗到學信息技術的樂趣。另外針對學生的好奇心,利用課外活動講一些計算機專業方面的科學家的故事,針對學生喜勝不服輸的心理,結合教材內容開展競賽和游戲,這些都非常受學生歡迎,適時地把他們引入課堂或課外活動中,可極大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優化教學環節,營造發現式的學習環境
優化理論課教學。教學時,教師應善于創造設疑的契機,設置懸念,誘導學生析疑解疑,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干,或指導他們下一步要干什么,也必需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通過視聽發現矛盾,向教師提問。教師可通過課堂談論答疑,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學習效率顯著提高。扎實的基本功,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如在講信息技術基礎知識一部分時,教師不但要熟悉信息技術在過去和現在的應用,更要對將來的變化有較全面的了解,適時地補充教材上沒有的內容,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又如,在講信息技術的存儲設備時,不僅講軟盤、硬盤、CD-ROM,還讓學生了解CD-RW,以及VCD與DVD的區別等等,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補充和積累新知識,做一個讓學生佩服的知識淵博的好教師。此外,對于一些英文縮寫,在講課時盡量介紹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其由來,加強記憶的同時,也認識到英語的學習對信息技術也很重要。
四、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
針對學生信息技術基礎參差不齊的狀況,教師應采取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以理論教授為輔,以上機實際操作為主的教學方法。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在上機時應輔以筆頭記重點的 “笨方法”鞏固信息技術知識,中等學生應以多上機操作多做教師編制的操作練習題為主,適當給予時間上的約束;對于基礎好的學生,則應外延深度,在廣域上給予擴充,別人能用一種方法操作的知識點,對他們可以多要求幾點,在練習題上給予適當延伸,使他們不會對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感到 “就那么回事”,并且教師也應抱著一種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態度,與學生進行探討。在這種氛圍下,那些基礎差的學生和中等學生也會樂于加快腳步,成為班里的 “電腦通”。學校也應該在硬件上保證教學的需要,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投影儀等是上好信息技術課的基本硬件。教師可以應用演示法,使學生很方便地看到屏幕上的各種信息,更容易接受。在教學中,我除了上述硬件設施外,還經常制作一些與本次教學有關的多媒體課件來輔助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只有通過上機實踐,才能發現問題,才能更準確地理解信息技術、更靈活地應用信息技術。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發現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合理布置學習任務。實踐中,特別是對于一些動手能力差的學生,要鼓勵他們不怕犯錯誤。
總之,如果一個人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他的知覺就會清晰而明確,思維就會精細而敏銳,記憶就會深刻而持久。反之則會抑制學生的學習活動,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計算機教學中,必須激發學生探求計算機知識的興趣,才能使學生愛動、愛學,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藝.小學信息技術課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四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林德.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興趣模式的實踐探索與嘗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朱智賢.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興趣培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