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在新課程改革逐漸推進的新形勢下,各種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正處于持續的開發完善中,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但怎樣更加科學的把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進行有機整合,還必須要依靠廣大一線教師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摸索和總結,也需要在信息技術環境下對課堂教學方法予以不斷改進和完善,從而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歷史;結合
在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學之中。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考,力求信息獲取,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多重交互,促進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與學方式,從而實現新課改所提倡的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是信息化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多媒體教育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潮流,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一、結合教學內容
由于歷史學習是認識過去的世界,在傳統教學中,難以再現歷史的片斷與情境,而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缺憾。因此在歷史教學課堂中,首先應當掌握“創設情境”的原則。例如在講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內容時,可以通過截取視頻片斷來重現20世紀戰爭與和平的場面,讓學生認識到,雖然戰爭古已有之,但20世紀發展到了新的階段,在戰爭的動因、目的、性質、規模、樣式、手段和作用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戰爭與和平”問題關系到世界上所有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人類命運和文明的興衰榮枯。
在“創設情境”之外,還應適當擴大教學容量,使學生加深理解。仍然以講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例。網絡中關于“一戰”的素材十分豐富,如關于戰爭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的圖片資料、關于戰爭場面的視頻剪輯、有關一戰電影素材等,將其以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有利于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在大容量、高密度、快節奏的氛圍中高效地學習。
高中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信息技術教學中還應實現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與情感教育。還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學為例。根據教學內容,不斷擴充相關的數據資料,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4年零3個月,先后有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戰爭。整個戰爭死亡人數3000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饑餓、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1000多萬,還有350萬人終身殘疾。在列舉上述數字的同時,從網絡或歷史素材庫中選取相應的圖片資料,給學生以視覺上的沖擊和心靈上的震撼。通過對學生的講授和信息呈現,使學生對戰爭的殘酷性加以反思,對人類向往和平的心理加以引導,這樣才能塑造學生的歷史使命感與責任感,達到愛國主義教育與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合理設計教學思路
毋庸質疑,現代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涉及到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方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合理設計教學思路。一方面要明確教學目的。高中歷史新課改對課堂教學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并非單純地為了使用信息技術而使用,而是為了實現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全面考慮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注意區分教學整體要求與階段性要求,培養學生處理各類信息的能力和理解力。在課件制作方面,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設計上注意版面的簡明清晰,文字編排要簡短,字體不宜過小,圖像的分辨率達標,錄像質量要高等,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需要傳達的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另一方面,要準確地區分教學重點及難點。眾所周知,新課改后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寬泛,教材中的信息量也很大,其中不乏旁征博引之處,各類信息資源的綜合編排,構建了一個內容豐富的高中歷史教學體系,實現了素質教育以教材為引導、不斷拓寬學生思維的教學模式。面對如此龐雜的信息網絡,教師在設計教學思路時,應當圍繞教學重點問題與難點問題來使用信息技術,借助于信息技術,使師生在教學中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從而在整體上提升信息技術教學的成效。
三、優化作業設計
課后作業設計屬于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境,教師應當合理掌控。在設計作業之前教師應當對班級內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同時對自己的教學情況予以反思,并利用信息技術進一步優化作業設計。我們能夠把課本中一些相對零散的知識點通過計算機制作為圖表,再讓學生填寫,填寫后學生自行保留作為未來復習時的資料。另外還能夠結合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出不同形式的課堂練習,比如說要求學生走上講臺使用多媒體和計算機來繪制不同朝代的版圖,學生在進行繪制時能夠自己查閱資料,下面的學生進行指正。這樣不但可以實現鞏固知識的目的,還能夠讓他們更熟悉的記憶一些朝代的重要地名和事件。部分作業還能夠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依靠信息技術對相關資料與知識進行查閱,教會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來服務于學習,給他們設置一些更加開放化和趣味性的練習,進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化整合,解決了日常教學中所面臨的問題,大大提高了高中歷史教學的質量。對此,一方面,我們應當重視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正確認識到它的獨特性、先進性和有效性。在教學實踐中,始終堅持以教學內容為中心,科學應用信息技術;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合理設計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主體,拓展教學模式;通過這些方式,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插上翅膀。另一方面,還應清醒地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濫用和盲目使用產生的弊端,科學合理地選取教學素材與制作多媒體課件,從增強師生互動性入手,有效地引導學生學習。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海頓認為:“對于歷史教師來說,信息技術不再是僅供選擇的和非必要的,你必須發展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你要盡可能熟練地、廣泛地運用新的技術,不斷取得進步。”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實現信息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的優化整合,而且要探索應對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的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