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剛
摘要: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讓學生走心,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因此,我吸取教訓,努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采取新的措施,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吸收知識的時候,做到走心,做到讓知識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關鍵詞:文言文;探索;走心;成就感
最近,在文言文教學中,學生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是教師逐句逐段的講解時,學生一開始還有耐心聽,但聽著聽著就困了。所講的知識點也不走心,有的學生甚至連筆都不肯拿,更別說記下來了。可見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讓學生走心,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因此,我吸取教訓,努力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采取新的措施,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吸收知識的時候,做到走心,做到讓知識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摸清學生的學習情況。
這里的學習情況,主要指針對文言文的學習心態以及學習態度。這一點是展開教學改革和創新的前提。否則,就是一場無準備之仗。在班里,我了解到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對文言文有抵觸情緒。因為文言文對他們來說似乎有個堅硬的殼。知識也瑣碎,不好找出規律。因此,他們從內心不喜歡,上課也很被動,總是老師講,學生在下邊記。自己好像一直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沒有任何主動性可言。這一點很關鍵。了解到這些情況,我分別找了這些學生座談。對他們的學習能力加以肯定,對他們素質給與很高的評價。這些都是學生信心豎立起來的關鍵。當學生知道我并不否定他們,而且還很尊重他們,很看得起他們,他們表現的很高興。接下來,我就談了他們的學習狀態。我說的也很中肯,且符合實際。我指出,在文言文課堂上,盡管他們素質很高,學習能力也挺強,但因為不走心,不肯開啟心門,因此,這等于拒絕參與文言文教學,那就算有再強的學習能力,也是白搭。要想學好文言文,必須端正學習態度,必須開啟心門,不能在課堂上做一個不開啟心門的人,那樣,約等于空氣。在我對學習態度進行談心調整的時候,也帶動了班里其他同學對自己學習態度的審視。這次的學情調查起到了為教學改革鋪路架橋的作用。
二、為走心先使其動心。
為了讓學生走心,我先在文言文所承載的人文歷史上下工夫,讓學生先被文言文吸引。要做到這一點,其實也不難。在講《出師表》這一篇的時候,我先做了充足的準備,我下載了關于和《出師表》相關的《白帝托孤》,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到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出師表》并不是只是一篇古代的文字,而是一篇有血有肉心靈傾訴與囑托。當學生內心被相關視頻所感染,他們的封閉的心靈之門也徐徐打開。為了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這種真摯的囑托,感受諸葛亮滿腔的愛國熱忱,他們開始主動勇敢的去穿透文言文堅硬的外殼,并從中感受到了文言文的文學之美。我除了給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外,也給學生詳細介紹了諸葛亮的生平。這一點,我先讓學生說出自己對諸葛亮的了解,我再加以補充和系統。做完這一步之后,我把讀課文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先結合課下注解疏通文章的字音。能讀多少讀多少。教室先不范讀。先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當學生在自我疏通的時候出現問題了,教師再及時給與糾正,這樣學生的印象會很深刻。文章疏通完之后,就是先解決課文翻譯和文中語法知識的緩解了。以往這一環節,由我一字一句的給學生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和記錄。這樣只能讓學生厭煩懈怠。我把有難度的句子教給學生自主去翻譯,同時去主動發現里面的語法知識。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就是學生動心的過程,先動起來去思考,當遇到難點,我再講解,學生才會聽到心里去。這就是走心。這樣的用心聽,才會有更好的聽課效果。除此之外,我還把課下作業做了調整。以前我留的是簡單抄寫,把我講的知識抄一遍,就是鞏固一遍。后來我才發現,這樣的作業一點意義也沒有。學生還是不走心。抄的什么一點也不過往心里去,只是為了抄作業而抄作業。我就改變了作業的內容。還未講的段落,我先把重要的語句教給學生有針對性的去翻譯,這樣既有針對性,又能讓學生得到鍛煉,我再講的時候,還能有針對性的講。可謂兩全其美。學生因為提前先翻譯了一遍,他們知道自己哪句會哪句不會,聽的時候,也會有針對性的聽,這也就能做到走心。反之,教師如果沒重點的講,且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根本嘗不到探索知識的樂趣,也不會有成感。
三、文言文教學應注重拓展遷移,延伸課外增強實效。
立足課堂教學,不斷向課外延伸。讓學生領悟文言文學習方法、感受文言文區位的同時,給學生引見一些淺顯的文言文課外讀物,引導學生把眼界放開去,思維擴展開來,適當的增加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內容,相似的文言文閱讀材料,這也是增強教學實效的有力舉措。學習《〈論語〉十則》,可以引導學生課余閱讀《論語》;學習《三峽》時,引導學生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進行對比;學習《桃花源記》,可以補充《桃花源詩》的閱讀等等。在設計教學形式時,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力為宗旨,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他們不僅能真正學懂大綱要求的文言知識,還能遷移所學知識,閱讀課外文言文文段。教師實施這種方法時,課前要給予明確提示,明確閱讀要求;課堂上要教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然后,針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一一加以點撥、講解,教給學生辨析的方法,總結規律,使之能舉一反三,逐步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這種做法讓學生擴大閱讀量,其結果是既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復習了已學知識,把課堂教學向課外擴展延伸,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總之,文言文博大精深。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只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積極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文言文教學必將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的“怕學”變“樂學”, 一定能在新課程改革中,邁出我們最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