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莎莎
摘要:目前我們的英語學習課堂更多的還是注重以往的傳統(tǒng)式教育或者說是應試教育式的課堂,如何真正地貫徹和執(zhí)行英語課堂中有效地對語法進行教學仍是擺在許多中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就結合筆者自己的實際教學,淺談一些比較有效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語法;有效性
語法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同樣的,語法教學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個需要仔細研究和攻克的難點。在本文中,筆者就如“何能夠更有效的對初中語法進行教學”這個話題進行淺談,目的是促進學生語法學習。目前我們的英語學習課堂更多的還是注重以往的傳統(tǒng)式教育或者說是應試教育式的課堂,即:教師沒有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可喜的是,初中英語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們都一直努力學習和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在實際的教學中不斷追求實踐和改進,以期望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一、歌曲
音樂的旋律震撼人們的心靈, 優(yōu)美的曲子往往使人記憶猶新。例如, 教師在教授“He/She/It is...or Theyare...”時, 就可以放小歌謠“Who is he/she/it? ”Whois he?He is little Tom. Whois she?She is little Alice. Who is it? It is a little dog. Whoare they? Theyare Tom and Alice. 學生一邊聽, 一邊跟著學歌。因為歌詞簡單, 朗朗上口, 學生不一會兒就記住了 “She/He/It is...or Theyare...”等句型。
二、游戲
把語法教學融入游戲之中,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如,在教學句型“What is this in English? This/That/It is a/an...”為了讓學生熟悉和掌握該句型,教師可事先準備egg,book,pen,ruler,apple,orange,banana等物品,分別裝入兩個袋子中,然后叫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到講臺前,蒙住他們的雙眼,讓他們分別從各自的袋子中摸出一物品,全班可齊聲問“what is this /that in English? ”競猜的學生邊摸邊用“This/That/It is a/an pen/orange...”等回答, 最后看看這兩個學生誰猜對的多,誰的得分就高。
三、調查活動
讓學生完成教師設定的調查活動, 學習和掌握語法知識。如, 我們在學習句型“If I were you,I would be/do...”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換位思考, “IfI were a teacher,I would be/do...”。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然后讓每一小組派一個代表,向全班匯報他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匯總并寫在黑板上。通過換位思考活動,學生不僅了解了教師工作平凡與偉大,而且還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融洽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根據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運用新舊知識自編對話,進行角色扮演。新的英語課程標準話題項目表中列出了許多話題,例如,興趣與愛好、交通、購物、問路、看病等。教師可以把教室設計為多種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活動中學習、運用所學的語言,在“真實”的情景中去掌握所學知識,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創(chuàng)設情景,形象直觀
有的語法項目用漢語敘述很難使學生準確地理解。這進可用畫片、簡圖、表演等手段使其形象化,把語法還原成實踐。比如,對時間狀語從句中連詞的理解和選擇與對主句和從句中兩個動作或活動的時間關系的判斷有關。由于學生們想象力不同,隨著教師的講解,在每個一學生頭腦中呈現(xiàn)的畫面不統(tǒng)一,給時間狀語從句的教學造成一定的障礙。如果教師設計出兩個動作的對比畫面,將它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那么就創(chuàng)造了一個統(tǒng)一的情景,這樣再講時間狀語從句就方便多了。學生可以“看”到連詞 when,while和 as的不同及相同之處。如果再配上表示思路的簡圖,效果就更好。WhileIwasreading,hecame.Whenhismothercameback, he waswriting. 有的語法項目只有在情景之中,通過上下文才能體現(xiàn)出其典型特點。這就需要利用故事,連環(huán)畫甚至扮演角色的方法處理。學生在學習了一些語法規(guī)則以后,在一段時間里會有一種“越學越糊涂”的感覺。這是由于幾種有相似點的語法概念在頭腦中產生了混淆現(xiàn)象。這時繼續(xù)學習語法的障礙。一旦發(fā)現(xiàn)以后,就要有針對性地解決。觀察和對比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把題目編成組,讓學生觀察、對比、識別。學生在進行這些活動時,就必須使用所學的概念,當這些概念混淆時,識別必須發(fā)生困難。通過一組一組的練習,可以測出學生的問題出在哪一點上。
六、導入式發(fā)現(xiàn)
在此種教學法中,教師充當的是“導游”的角色,給學生層層設問,引導他們去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以教授被動語態(tài)為例,教師事先強調一下被動語態(tài)的重要性,以引起學生重視,接著,教師可以故意用夸張的語氣說:雖然被動語態(tài)的結構多而復雜,但只要記住一個重要結構和加法的方法,那么被動語態(tài)的結構就可以完全掌握了。學生聽了老師的話后,一方面有了自信,另一方面也有了興趣,他們會很感興趣英語和數學掛上了鉤,就有了認真聽講的動力。老師在給出了一種時態(tài)的例子后,其余時態(tài)的變化在老師的引領下,由學生自己探究,誰最先發(fā)現(xiàn)規(guī)律,誰就上臺當小老師,給大家講解,此時學生已經磨拳擦掌,躍躍欲試了。
七、使用閱讀和聽力方式
教師可以采用一篇有著你要教學的目標語言豐富的文章,其中富含大量的將要學習的語法知識,學生讀完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寫一些含有這一語法想象的句子,讓學生判斷正誤,老師就學生的回答情況,總結用法和形式,然后再做一些練習活動,以這種方式教授語法,會讓學生記憶猶新,扎實掌握。語法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熱點話題,老師打破傳統(tǒng),采用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是可以提高學習效率的,這不僅符合多元智能理論,也和重慶市教委提出的打造“高效課堂”的理念不謀而合。以上跟大家分享的方法和技巧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進行變通和整合,當然,這些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只要老師們運用智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和總結,肯定還會找到更適合自己學生的方式,教無定法,只要教師精心準備,一定能使語法教學真正擺脫枯燥和教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屆時老師們大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筆者堅信只要開動腦筋,以學生為本,一定可以撐起語法教學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