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仙
摘要: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素質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全力提高學生素質的教育;是開發青少年的潛能訓練和提高生理、心理素質全面和諧發展的現代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是提高民族素質、實現現代化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素質教育;教學;看法
素質是指人的先天的自然性和后天的社會性的一系列基本特點與品質的綜合。素質教育是以開發兒童身心潛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人的各種素質水平,并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小學數學教學是否實施素質教育,不僅關系到數學教學的質量,而且關系到基礎教育的質量,關系到21世紀人才的素質。因此,加強小學數學的素質教育勢在必行,下面根據本人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采用層次化的教學結構
教學結構是教學過程的總體設計。教學結構層次化,一方面是在課堂上盡量增加學生活動的時空——課本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律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充分發揮教科書的資源作用和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注意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把握全體,分層推進,根據學生學習的水平差異,參與程度和學習障礙等條件,因勢利導,以學論教。比如,教學“除法兩種分法的比較”時,課堂上首先組織學生根據學過的方法分析條件、問題,在自學的基礎上列出算式,并思考總結出第一種分法和第二種分法各是知道什么數量,要求什么數量,接著指導學生圍繞“總數、份數、每份數”這三個數量關系來討論第一種分法與第二種分法的異同點及其結果。學習一般的學生能理解掌握其異同點,解同類題的思路,思維較活的學生已基本能運用知識去解決除法應用題的提問題和填條件了。由此可見,課堂上采用層次化的教學結構,是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學生潛能、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
二、以練習為主,提高數學教學實效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去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訓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數學教學應以練習為主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練習題的設計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練習的時間長短,數量多少,都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來確定,以便在不增加學生學習時間的條件下,盡可能取得好的練習效果。
(二)練習題的設計、編排要體現教育性原則,做到“低起點小步子、快節奏、大容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針對教材內容,精選練習題。如為了引入新課,設計知識銜接題;為鞏固概念,設計基礎變式題;為糾正錯誤,設計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設計多變多解題等,從而實現訓練目標,提高課堂實效。
三、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注意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目前國際數學課程發展的一個趨勢。實踐能力是人們在改造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中所能勝任某項任務的能力。小學數學實踐能力,就是學生在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活動中,能夠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使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了解數學存在價值的重要環節。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逐步形成。
實踐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操作、觀察、討論、合作學習、猜想、畫圖等都是實踐活動,到社會上調查、收集數據、提出問題、建構模型等也是數學實踐活動。抓好實踐活動的開展和指導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如在教學“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時,我先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擺一擺”,使學生親身感知“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的問題演變為“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的那種數學知識由淺入深,逐步發展的動態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去領悟、發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為學生掌握新知掃除障礙。
四、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和其它學科一樣把德育教育貫穿在教學全過程,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一)依教材內容實施素質教育
數學作為一門獨立的自然學科,有著它自身固有的規律和特點,所以在教學中,緊緊地把握學科特點,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數學學科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重點應放在把握教材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結合知識傳授,在教學中滲透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時,搜集我國改革前后經濟發展變化的資料,通過對比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從小努力學習的精神。
(二)結合教學過程滲透德育教育
數學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能結合教學過程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學知識點,還要抓住有德育因素的一詞一句進行滲透,如教學“時間的認識”時要求學生不僅會看鐘表認識時間,而且要做時間的主人,教育學生從小要珍惜時間,講求實效。
五、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的素質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整體發展,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體現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通過傳授數學知識和技能,利用數學所具有的價值和數學思維的特點來實現學生素質的提高。對優等生,教師要竭力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數學素質差的學生要多關照,課上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開拓思維,發展思維,盡量給他們更多的“參與”機會,并通過個別輔導,幫助他們增強學習信心,逐步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
總之,素質教育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努力引導他們去探究新知,積極提出問題,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素質因素,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還要加強其他方面素質的提高,使學生真正做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秀華.小學數學的教育實踐性探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1年4期
[2]李秀艷.淺談小學中年級數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實踐與研究》2002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