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青
【摘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是現代教育的主旋律,學生學習方法也應因人而異。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學法指導”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個別指導,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中學生 地理學習
目前,在地理學科的教學中重教輕學、死記硬背,片面追求分數的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農村學校,大多數教師只顧埋頭教書,“滿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導學生如何學,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降低,并且極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應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現就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學法指導,談談我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教師在教學上,必須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1,初中地理學法指導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與主體兩方面的協調體
“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已成為廣大教師的共識,那么怎樣才能使主導與主體統(tǒng)一于教與學的活動中呢?這就需要通過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去完成。我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最成功的體現就是學法指導,而學法指導的結果,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樹立教法服務于學法的觀念?
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是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促使他們自覺、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去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而這些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了解學生,在研究學法的基礎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師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務于學生的“學”。強調教法服務于學法,并非否定教師的主導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師用“教”的藝術去促進學生“學”的藝術,這是教師主導作用最有力的體現。
二、地理教學中幾種基本學習方法的指導
1、類比法
地理概念之間通常有一種比較密切的聯系。如:天氣與氣候,火山、地震與海嘯,長江和黃河的治理,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和遼中南工業(yè)基地等。在學習地理基礎知識時,注意分組、結對,并且進行歸類對比,就容易搞清它們之間的本質區(qū)別與內在聯系。
2,閱讀自學的基本方法
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練習,都要求學生要進行閱讀自學。閱讀自學要有目的性,要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中每個章節(jié)都有提示),閱讀之后應歸納知識要點,找出難點,提出感到疑惑的問題從而引發(fā)思考。閱讀自學可以激發(fā)求知欲,思維積極活躍,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歸納法
地理知識既有各自的獨立性,又存在著內部聯系,如:在講述地質作用時,注意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八年級教材地理下冊中,以我國分區(qū)地理為主,學生在學習過一段知識之后,應及時掌握學習分區(qū)地理的方法,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以各知識點間的聯系為線索,構制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如: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分界是以氣候為主,西北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分界是以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為主,從而區(qū)分它們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顯差異。
常見的歸納方法有圖示法、提綱法和列表法。圖示法一般用于歸納幾個知識點間的聯系;提綱法適用于單元總結;列表法則更適應于期中或期末復習。學生掌握并實際應用這些方法,就可將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增強學習效果。
4、科學記憶法
地理概念和用語(術語)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學生學習被動、學習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記憶方法,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強記后鞏固”的記憶方法。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學生在記憶時,應該先把知識點強記清楚,課后有時間的時候再把內容多讀幾遍,這樣就有利于對知識點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聯想記憶法,即引導學生把記憶材料與其相互聯系的材料結合起來。例如:我國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一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冬季。攝氏度的分界線,也是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分界線(水的結冰點是。攝氏度),還是我國溫度帶中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我國溫度帶是按照積溫劃分的);秦嶺和淮河,它是我國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線,也是濕潤區(qū)和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還是我國糧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麥的種植分界線等等,這樣對提高記憶十分有益。
方法之三是利用繪圖、形象記憶法,例如我國新疆地區(qū)的地形特征“三山夾兩盆”,就可以先畫個三角形,然后在這個三角形中畫上三條山脈和兩個盆地,并注上名稱,還有我國臺灣島的位置,也可以簡單的畫個南北向的幾何圖形,赤道從它的中南部穿過,然后標出島嶼的東南西北方向的地理事物,這樣不要求學生畫得多好,主要是生動形象,便于記憶。
5,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和初中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的重要階段。良好學習行為習慣主要分為五個階段,即:預習、上課、復習、作業(yè)、總結等。目前許多學生只重視上課和作業(yè)而忽視了其它環(huán)節(jié),形成不預習就上課、不復習就做練習的不良習慣,結果是上課聽課效果差、練習難以順利完成,使得學習被動,成績難以提高。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只有努力培養(yǎng)好的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使自己所學的知識及時得到鞏固、掌握。
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法指導的方式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將學法指導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去準備,并且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去,正確指導學生如何去記筆記,怎樣去觀察和對比,怎樣去總結知識,怎樣去歸納知識,怎樣去復習功課,怎樣去預習功課等,使課堂教學成為學法指導的主渠道。
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是現代教育的主旋律,學生學習方法也應因人而異。不同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學法指導”也應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因勢利導,個別指導,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總之,加強學法指導是現代教學的需要,是提高學生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作為教師應該在這方面作長期努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