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春
摘要:經濟建設進程的加快,人們對精神文化領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給傳統媒體,如廣播電視媒體等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廣播電視媒體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發展,進行節目和內容的創新是必然選擇,編輯作為整個廣播電視事業的靈魂,進行廣播電視編輯實踐的創新變得尤為重要,只有編輯具備了強大的創新思維能力,才能更好的進行廣播電視節目的實踐創新,推動廣播電視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怎樣在當前新時代下立于不敗之地、怎樣繼續引領其他多媒體繼續發展,是當前廣播電視編輯業務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媒體技術日趨先進。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移動技術發展起來的新媒體日漸取代了傳統媒體,開始為用戶提供信息以及娛樂服務等。屬于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日漸衰落,給廣播電視媒體人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根據新媒體時代下廣播的存在形式以及受眾情況的分析,認為在結合先進的新媒體技術后,在新媒體時代中仍有足夠的空間讓廣播電視進一步發展。同時對編輯策略與編輯業務進行改革創新,結合新時代下人民群眾的需求方向對節目質量進行提升,促進廣播電視編輯業務的創新。
一、新媒體的概念與特征
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隨著科技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下,逐漸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一般以單一傳播方式為主,廣播電視媒體的傳播方式以聲畫與聲音來對新聞或節目的報道,其編輯業務手段較為單一,沒有與當前信息化時代相匹配的新鮮感。而新媒體則具有一定的視覺沖擊感,網絡報道更是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等特點。同樣這對編輯來說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要求,網絡報道的編輯往往需要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形式進行采訪互動、收集信息等,在新聞報道過程還需對民眾的意見以及調查結果進行一并報道,這樣一來對于編輯的業務能力就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僅需要有對網絡極高的熟練度與網絡互動工具與社交平臺的熟練掌握,而且還需要良好的結合實際工作并運用其中。
新媒體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而出現的媒體,實際上它是點對多傳播的電子媒體群,新媒體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傳播信息量大。可以向聽眾提供海量的信息,在短時間內聽眾能夠接觸政治、經濟、娛樂等多方面的信息;(2)傳播實效性強。新媒體信息的收集、制作、傳播更為便捷,即時新聞信息還可以通過現場直播,提高新聞信息傳播的實效性;(3)互動傳播性強。隨著網絡技術、手機終端的出現,聽眾可以直接參與到信息傳播的過程中,例如,利用微博、微信等直接參與到節目的互動當中。
二、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廣播電視滯后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看新聞信息的途徑已經從單一的廣播電視發展到可以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隨時掌握實時動態,新聞的走向。廣播電視與其相比較顯露出了時效性差、速度慢等缺陷,有著一定的滯后性,人們在網絡上第一時間看完的信息在廣播電視上再次播放時,人們的興趣就會大幅度下降,這是人們對廣播電視新聞的接受度很大程度減弱的原因。
(二)廣播電視內容不夠豐富
在新聞傳送上,廣播電視雖然傳送信息量足夠大,但歸根結底,致使其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還是在內容上比較單一、枯燥無味,沒有網絡新聞的生動性,多數以文字或數字疊加的形式從客觀角度傳遞信息,感情色彩與互動性以及實踐價值的缺失,導致了人們對新聞的真實程度并不是十分關注。
(三)廣播電視傳播形式單一
以老舊的傳統方式傳播新聞,使廣播電視新聞具備了單一、陳舊、枯燥等等不良特性,這不僅造成了觀眾對于廣播電視新聞的審美疲勞,產生厭倦情緒,更是直接降低了廣播電視新聞的收視率,對于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打擊是巨大的。
(四)廣播電視媒體編輯技術存在問題
廣播電視媒體的技術基本來說,操作較為簡單,由于傳統媒體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例如學生、老年人等。總的來說其發展潛力是比較大的,但是由于技術上突飛猛進的同時也暴露出其他一些問題,例如;廣告泛濫影響收視率、地方保護嚴重導致收視群體數量降低、落地方式無章程可循等。同時,新媒體的出現也使得廣播電視技術備受打擊。
三、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的創新與發展
(一)豐富、拓寬廣播電視新聞內容
根據大眾的需求情況,廣播電視編輯應從內容上著手,在新聞內容上徹底進行豐富與拓寬,從新聞獲取途徑、編寫內容上來對新聞進行深層次的發掘,拓展新聞相關報道的真實性與范圍,在編輯的過程中對新聞主題進行強化,使得內容更為生動,從而促進新聞內容的多樣性。
(二)實施廣播電視與網絡媒體相結合
廣播電視媒體應積極主動的與網絡媒體相結合,共尋聯動發展。利用廣播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資源,將其充分相結合,資源的共享最終將實現共同發展,對于一些重要的傳播資料進行整理,在各種電子設備共同觀看,發揮廣播電視媒體與網絡媒體的共同優勢。
(三)吸取新媒體傳播的優點,取長補短
新媒體在傳播領域占據了一片天地,這已經是不可改變的現實。但是和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比起來,也屬于有各自的優缺點。因此,我們必須要加強他們之間的合作,各自取長補短。例如新媒體有信息量大、來源廣、信息播放及時等優點,但是也有眾多虛假信息存在;而廣播電視媒體雖然播放稍微滯后,內容也較為單一,但是其信息的編輯人員更加專業,素質更高,其信息的可信度更大。
(四)打破地方限制,創造大媒體觀念
傳統媒體特別是地方媒體多是立足于地方特色,為地方人民服務,其發展大多受到地域的限制,而新媒體沖擊更多的就是這些地方廣播電視的市場。這就要求各地方傳統媒體要轉變自己的傳統觀念,打破地方限制,加大和國內同類媒體的聯系和溝通,構建大家的共同合作。
四、結語
創新是發展永恒的主題,任何時代都需要創新精神。在這個瞬息變化的網絡時代,作為傳播媒介的廣播電視更是要做到緊跟時代的腳步,引領時代的潮流。新媒體給廣播電視技術的發展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電視需要走媒介融合的道路,需要吸收新媒體的優勢,科學的認識新媒體的發展現狀,采取有效措施優化廣播電視新媒體,推動廣播電視新媒體行業快速、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明君.基于新媒體背景下廣播電視編輯業務的發展和創新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20
[2]劉立軍.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創新與發展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7,01
[3]節洪秀.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輯業務創新分析[J].采寫編,2016,01
[4]居紅楠.探討廣播電視編導在現實環境下的發展[J].科技展望,2015,25(11)
[5]張夢婕.淺析廣播電視編導的素質要求[J].新聞研究導刊,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