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閩華
摘 要 文章通過闡述公共數字文化的概念及近幾年國家對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發展依據為基礎,再以江西省圖書館幾年來公共數字文化方面建設情況為例,對江西省公共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思考。
關鍵詞 公共數字文化 江西省圖書館 建設發展
0 引言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環境下文化建設的新平臺、新陣地,是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傳播范圍的重要途徑,對于消除數字鴻溝,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1 公共數字文化的概念
公共數字文化在學科領域似乎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因為其包含的含義及屬性太多,范圍太廣,很難找到完美的說法來解釋其深層的含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們一直在研究探索,但并未給公共數字文化下一個詳細準確的定義。
2 建設發展依據
從2011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及文化部等部委關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相關政策和文件不斷出臺,文件包括:《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2015-2020)》《關于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文化部公共數字文化工程管理辦法》《“十三五”時期公共數字文化建設規劃》等等。
3 江西省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回顧與總結
2014年1月,我省開始實施了《江西省公共圖書館服務規范》,并且在同年10月出臺了《江西省縣(市、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實施意見(試行)》;2016年7月,我省又出臺了《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2016年底出臺《江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實施標準(2015—2020年)》;2017年5月省政府印發《關于印發江西省“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頒布和實施,為江西省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提供了最為牢固的制度保障和建設依據。江西省圖書館堅持“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充分發揮省圖書館在虛擬網體系架構、應用系統平臺搭建、海量資源庫群和新媒體服務等方面的全省龍頭作用,帶領全省圖書館,參與到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
現在,江西省圖書館已經完成了基于分級分布式架構的傳統基礎業務支撐系統建設,建成了具有圖書采編、圖書流通、期刊管理、典藏管理、遠程流通、通借通還、OPAC查詢、虛擬參考資源、FRID自助借還、自助辦證、網上續借預約、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網上聯合編目等功能于一體的分級分布式傳統基礎業務建設與服務系統,實現了省館與市館聯合建設、聯合服務。同時江西省圖書館還采取基于網絡環境的信息資源組織與服務方式,對各類型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多個分布式、超大規模、可互操作的多媒體資源庫群,通過海量資源的無縫跨庫鏈接、知識挖掘技術,借助臺式機、觸控一體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智能電視等各種終端,面向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與知識服務,覆蓋全省的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已初具規模,而全省公共圖書館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能力也明顯提升。
3.1 三大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情況
文化共享工程江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設2003年開始實施,目前全省已搭建起文化共享工程省、市、縣、鄉、村五級服務網絡,全省已建成1個省中心,11個市級支中心,100個縣(區)級支中心,鄉鎮基層點1075個,街辦服務點46個,社區服務點223個,村級基層點16876個,駐贛空軍部隊基層點1個。
“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該建設計劃在全國范圍內于2010年11月開始試行階段,江西省2011年開始著手建設計劃,通過各方支持,進一步完善了全省1個省中心,11個市級支中心,100個縣(區)級支中心及列入建設計劃的各鄉鎮、街道和社區文化活動基層服務點的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軟硬件設施,目前,11個市級支中心、100個縣(區)級支中心、847個鄉鎮基層服務點、361個街道基層服務點、93個社區基層服務點均已建成公共電子閱覽室。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江西省圖書館于2012年開始實施“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通過建成連接國家數字圖書館的虛擬網(vpn),實現對數字圖書館各級節點數字資源的訪問,同時聯通我省11個地市館的虛擬網。
3.2 數字資源建設
每年及時申報及建設文化共享工程和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的資源建設任務,包括地方特色資源庫建設及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資源聯合建設,同時根據讀者調查需求,購買大量數字資源,目前江西省圖書館地方特色資源總容量為1733GB,外購資源資源量為96.16TB。
3.3 平臺建設
“通借通還”項目始于2012年十月,經過兩年努力,初步實現聯合南昌城區各公共圖書館(包括市圖書館和南昌五區圖書館)開展城區通借通還服務,2015年,在開展南昌城區七館“通借通還”服務的基礎上,又新增了鷹潭館、上饒館、贛州館、宜春館、撫州館、萍鄉館、萬安縣館、永新縣館、南康區館、會昌縣館、渝水區館、余江縣館、貴溪市館等“通借通還”項目成員館,實現了更大范圍的通借通還服務,目前全省范圍的通借通還項目還在進一步建設當中。
“公共數字文化精準扶貧” 2016年江西省圖書館開展了公共數字文化精準扶貧,分派志愿者在寧都縣支中心、于都縣支中心、安遠縣支中心、上猶縣支中心針對性地開展培訓,解決實際問題。
“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建設” 2015年,江西省圖書館開始搭建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建設,嚴格按照國家下達的軟硬件配置要求部署完成了五大基礎軟件系統。2016年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已經與國家支撐平臺實現聯通,目前已完成數字資源加載,同時,按照發展中心要求于2017年4月初接入文化應用、采集大數據、開展應用和服務推廣。
4 對于江西省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思考
4.1 高度重視,完善公共數字文化重點工程建設的長效機制
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文化共享工程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是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三大主要工程,把他們歸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同時根據江西省圖書館目前的實際情況,考慮長遠發展目標,建立起符合江西省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長期規劃,從每個工程的建設目標,逐年建設規劃,開展實施步驟,統籌管理機制等出發制定具體詳細的工作方案。不僅確立每兩年為一期的發展規劃,還要確立長期有效的發展保障機制,為江西省圖書館公共數字文化的長期建設保駕護航。
4.2 狠抓落實,加快服務網絡和技術平臺建設
網絡發展是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關鍵因素,目前我省已搭建完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服務網絡,未來要做的就是升級網絡建設,加強建設基層服務網點,做好中西部貧困地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檔升級工作,并按照我省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實施方案的進度要求,加快完成市、縣級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管理平臺和新媒體服務的建設,建立屬于公眾的智能化服務平臺,具備互動性、科技性、便捷性等性能;加快推進我省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提高公共電子閱覽室的使用效能,提升公共電子閱覽室工作人員的服務技能,讓讀者能在電子閱覽室獲得更多的知識及服務,同時認真推行公共電子閱覽室管理制度,提高公共電子閱覽室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4.3 統籌規劃,完善數字資源建設
目前,江西省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建設方向,從省館到地市館容易出現重復資源建設的現象,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推進全省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形成分布式數字資源群,在全省范圍內構建起全省性的數字資源采集生產、組織、保存的數字資源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
4.4 注重實效,強化人才隊伍建設
公共數字文化建設需要新型人才,所以要更好地開展工作,江西省圖書館必須要創新機制,引進多方面人才,培養一批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業務骨干;制定培訓計劃,包括館內定期培訓及館外學習培訓等;加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要培養全才,也要培訓專才,針對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必須有各方向的人才來解決問題,做到逐個解決,共同發展。只有提高工作人員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能力,包括:知識水平、業務技能、服務意識和敬業精神等,才能夯實公共數字文化重點工程建設的基石。
4.5 創新服務,加強工程惠民效果
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江西省圖書館要堅持“邊建設邊服務”的原則,以需求為導向,運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強化對重點區域、特殊人群的專題服務。同時江西省圖書館還要加強公共數字文化重點工程建設成果的整合,加強新媒體服務與推廣,創新服務方式和推廣手段,開發新思維,把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落到實處,推到廣大讀者群眾的身邊,實現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大眾、服務社會,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 黃山.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5.
[2] 關于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