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率杰
摘 要 經濟數學是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開設的數學基礎課,對于經濟管理類學生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就當前經濟數學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經濟數學教學的改革方向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和探索,對教材建設,教學內容的安排,以及教學觀念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 經濟數學 教學改革 教學方式 經濟數學教材
0 引言
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描述和研究出現的各種經濟現象,數學已融入到經濟、金融、管理等各個領域中,成為了經濟研究的主要手段和必要工具。在描述出現的各種經濟現象,研究和解決各類經濟問題時,數學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經濟數學在高校經濟類專業教學中備受重視,并作為基礎課程加以組織實施,其直接關系到高校經濟專業其他課程如財會、金融等課程知識體系的建構。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對經濟數學的教學研究成為了教學工作者的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
目前,傳統經濟數學教學方式難以適應如今高等院校形勢。高等院校經濟數學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1)教育思想觀念陳舊,面對經濟管理類學生還刻意追求數學運算技巧與方法,忽視傳授于學生數學思想;(2)教材內容只注重數學理論,而與經濟應用,經濟現象和經濟背景脫節;(3)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忽略計算機教學軟件的使用;(4)只注重數學基本理論學習,而忽略對經濟問題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經濟數學的應用特色和工具都沒有實現價值的最大挖掘,限制了其優勢的發揮。數學課程本身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定理,課程帶有很大的枯燥性與抽象性,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不積極不主動,數學教學不理想。學生經濟數學基礎十分薄弱,限制了其他課程教學目標的達成。
鑒于上述問題, 對經濟數學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總結教學經驗認為對經濟數學改革,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安排至關重要,另外還須更新教學觀念,推進建模教學,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使數學成為經濟專業學生解決經濟問題的有力工具。
1 加強經濟數學教材建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經濟數學應突出以“數學為主體、經濟為應用”的思想,注重從實際出發得出數學概念、方法和規律的同時,突出其經濟應用特色。
當前各大高校使用的經濟數學教材,基本上是原有數學專業教材體系的沿襲,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課程安排與傳統數學教學沒有差異,只是在相應數學內容后對幾個經濟概念進行了單獨羅列。使得數學學科性太強,重數學理論,忽略經濟應用。數學概念、理論的引入往往脫離經濟教材的應用范疇,而選用其他物理背景。數學與經濟不能相互融合,是很難引導經濟專業學生做好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有效訓練的,也無法引導其完成數學思想和經濟理論向實際問題解決的轉化,學生學到的只是孤立的數學定理和公式,經濟應用涉及到的基本上是零星的概念,沒有進行理論說明的經濟實例,因此不符合經濟數學教學的實際要求。
經濟數學教學改革應側重經濟、管理類的學生,這是因為他們對經濟學課程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教學改革的實施思路應該是基于實際的考慮,數學思想方法與經濟現象的有效結合。當引入數學概念與定理內容時,應該脫離傳統數學教材模式,可以先從實際經濟例子出發,強調對概念的理解,對定理背景和應用的理解。例如在引入導數的概念時,教材總是以切線斜率和變速運動的速率作為引例,如果從實際經濟問題出發,利用邊際、彈性等來引入導數的概念,定會加深學生對數學和經濟關系的理解。不僅引出了相應的數學概念還讓學生理解其含義,且對其在經濟學科中的應用也有了一定的理解,這無疑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使學生樹立“學以致用”這一理念。
經濟數學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有利于學生數學思維方法的培養和數學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具備較高的數學素質去從事經濟問題的研究,培養學生解決經濟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可加強數學在方面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對與經濟聯系比較緊密的一些數學概念, 如: 函數、導數、微分、積分、彈性、邊際、矩陣、概率等, 多介紹應用案例, 多介紹它們最初被聯系的背景、過程, 適當增加一些合適的應用內容。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廣博,了解現代數學思想, 并且敢于應用到實際經濟問題上。
因此要想實現經濟數學教學的改革,實現教學內容的調整優化,必須關注數學理論講解與經濟實例闡述的結合,致力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經濟問題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在教學中,在學以致用中調動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2 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改革,更新教學觀念和手段
2.1 推進經濟數學建模教學
以往的經濟數學教學的關注點是高等數學知識的講解,對學生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關注不多,因此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不強,一旦遇到困難,空有理論知識,卻無從下手,也嚴重挫傷了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厭學及恐懼情緒的產生。
因此必須加快教學改革,從教學理念的創新入手,引導學生善于思考,敏于發現,積極發現分析并有效地解決問題,積極開展經濟數學建模訓練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能實操訓練,解決實際問題。案例的講解,讓學生對數學建模有著更直觀清晰的認識,也能更好地把握數學建模的思路,做好建模結構合理性的分析,致力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其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數學學習愿望提升,帶動數學教學的良性循環,實現教學目的的真正凸顯。
經濟數學建模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應將基本概念、定義、定理和方法講清楚之外,還要引入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數學模型案例,通過分析、認識問題,構建數學模型,解決相應的經濟問題。如文獻[2]中提到的怎樣保證宏觀經濟的穩定,怎樣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等實際經濟問題。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更能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思考,嘗試自主建模,解決實際問題,在經濟問題的解決中進行數學思維的有效轉化,切實提升自己的推理和計算能力,數學不僅僅是理論,更是解決問題的實用工具。
一方面要在課堂上組織數學建模教學訓練,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建模的訓練。可以從當前的經濟熱點問題探討入手,讓學生根據問題自主思考,嘗試數學建模,實現建模活動的多彩性與豐富性。可以組織經濟數學建模興趣班,可以開展各種主題的經濟數學建模競賽,也可以讓他們用自己學過的數學理論知識和數學思想,對生活中的熱點經濟問題提出不一樣的解決思路。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在經濟方面的廣泛的應用,增加學習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對他們的數學思維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大有益處。
2.2 加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在經濟數學的教學中,必須走出數學教學必須使用板書的誤區,利用計算機教學,特別是多媒體課件,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不但可以增加教學信息量,把教師從簡單、重復的教學環節當中解放出來,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課件的動畫效果、以及數學概念的動態展示,給學生創造出一個更加形象、直觀的學習環境。應用課件中聲音、動畫等媒體,也會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在引入定積分的概念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極限這四個過程中,怎樣通過分割用一系列小矩形的面積去無限逼近曲邊梯形的面積,如果僅憑板書和解說難以讓學生理解,但是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動畫效果來形象展示這一動態過程。還如定積分的應用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繞坐標軸旋轉得到的立體,學生很難想象旋轉體的具體形狀,但用多媒體展示旋轉的過程和旋轉體的形狀,形象逼真。教學實踐證明,能夠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利用多媒體也便于教師介紹數學的背景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利用計算機教學還便于數學教學中結合經濟實例,形象展示數學工具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例如,線性代數和數理統計的教學中,直接使用Excel等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 解決一些線性規劃問題, 建立回歸方程等,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實際經濟案例,建立數學模型,直接解決經濟問題,進而使學生了解數學理論在經濟領域中的應用。
3 結論
綜上所述,傳統的經濟數學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手段不利于經濟專業的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依據教學實踐本文對經濟數學的改革提出了合理的建議,教學內容上加大和經濟應用的融合,且更新教學觀念和手段,推動經濟數學建模活動,增加學生的數學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 韓建新,王玉霞.理論聯系實際激發學習興趣[J].高等數學研究,2009(1):112-114.
[2] 錢和平,徐青舟.數學建模融入經濟數學教學中的案例及分析[J].大學數學,2012(3):92-96.
[3] 于桂萍.高職經濟數學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0(8):127-128.
[4] 楊雯靖.經濟數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科技咨訊,2008(1):113-114.
[5] 楊曉榮.經濟數學教學方式探析[J].周末文匯學術導刊,2006(1):125-126.
[6] 郭志軍.經濟管理類專業經濟數學教學改革研究[J].北方經貿,2008(2):157-158.
[7] 張新燕.《經濟數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8):66.
[8] 邱作良.經濟數學中數學思維培養策略[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33):82-83.
[9] 周壽彬.淺談經濟數學——微積分“形象化”教學[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9):424-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