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國 陳偉華
摘要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對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偵查專業和2015級偵查專業學生亞健康狀況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心里煩躁和擔心自己有病在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中較為突出,學校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專門設立了心理資訊室,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出現的各種問題,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合格的預備警官,同時由于學校采取了較為積極科學的心理干預,學生壓抑感,易怒,自身不愉快和抑郁情況總體較為穩定,這為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西藏 警官 大學生 心理 亞健康
亞健康是一種慢性非傳染疾病的前兆病,雖然這種疾病不會改變人體的實質器官,但能使人處于一種特殊的生理狀態,所表現出來就是失眠、厭學、不想參與一些體育活動等,這種特殊的生理狀態處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間,人們稱之為“亞健康”,常常影響學生的生活質量、學習質量,并且容易使學生導致精神和心理疾病,嚴重的導致自殺。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不僅要有過硬的警務實戰技能,同時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和穩定的心理特征,特別是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就需要我們的民警必須具備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健全的人格。因此,關注學生亞健康,旨在為學校各部門的科學干預提供依據,改善警校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學生們的生活質量。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和2015級183名學生為調查對象。
(二)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對183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同時還采用邏輯分析法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相關概念
1.健康
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的三維健康觀。這一概念將健康劃分為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改變了以健康僅指無疾病的單一概念,這是人們對健康認識的一次飛躍。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又對健康做出了新的定義,即“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且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良好和道德健康”。
2.亞健康
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而且生理方面、心理方面和社會適應性方面都處于一種安寧、完好的狀態。”但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有三分之一的人群處于健康和患病之間的過度狀態,世界衛生組織稱其為“第三狀態”。也就是人體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態,國內常常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是一種人體生命活力和功能的異常狀態,不僅表現在生理功能和代謝功能的異常,也包括了心理狀態的不適應和社會適應的異常,其最大特點就是尚無確切的病變客觀指正,但有明確的臨床癥狀。這種處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狀態,自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學者稱之為“第三狀態”這個概念以來,得到國內越來越多學者認同和重視,并將其稱之為“亞健康狀態。”亞將康狀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亞健康。
(二)心里煩躁情況
心里煩躁是亞健康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心里煩躁主要是由于壓力過大所造成的結果,主要表現為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心慌等。從圖1可以看出,心里經常感覺到煩躁的占59.4%,偶爾感覺到心里煩躁的占37.5%,無煩躁感的僅占3.1%,這說明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的煩躁感較為嚴重,這應引起學校的高度關注。同時學校應該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使學生能夠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積極培養合格的預備警官。(三)壓抑感
從表1可以看出,偶爾感覺到壓抑的占68.8%(置信區間為[0.6168,0.7582]),經常感覺到壓抑的占28.1%(置信區間為[0.2106,0.3520]),無壓抑感的僅占3.1%(置信區間為[0.0541,0.116 71),這說明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壓抑感總體保持較好,沒有出現較強的亞健康狀態。
(四)易怒
人的心理狀態都是有規律的,易怒是由于長期的壓抑而形成的一種情緒反應,情緒能夠決定人的行為舉止,飲食起居等,情緒發泄也是反應人的一種愿望、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一系列因素。人情緒的好壞不是由外界客觀事物決定,而是由主客觀共同決定。作為人民警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特別是在處理一些突發事件時,情緒的控制將決定能否正確、合理、合法、得當的把事件順利處理完畢。從表2可以看出,偶爾易怒的占75%,經常易怒的僅占23.8%,無易怒的占1.3%,這說明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生亞健康狀態不是十分的明顯。
由于嘗試間的睡眠不足、失眠、心慌、情緒低落、心理焦慮等,都會引起自身的不愉快,加之收到外界因素的干擾,自身的不愉快感就會更加的強烈。自身的不愉快感常常會影響到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能夠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正常的人際交往。從表3可以看出,偶爾覺得自身不愉快的占46.9%(置信區間為[0.3904,0.5472]),經常感覺自身不愉快的占31.3%(置信區間為0.2418,0.3832]),自身感覺不愉快感的僅占21.9%(置信區間為[0.1538,0.2838]),這說明在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學生自身不愉快感較少,只有偶爾的感覺自身的不愉快,這些狀態的出現較多的來自于外界因素的干擾,這說明學生的健康狀態基本趨于穩定。
(六)抑郁情況
抑郁是一種情感障礙性疾病,以明顯而持久的情緒過度低落為主要表現,同時伴有各種癥狀的出現,其主要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喪失、精力不足,記憶力下降等。大學生抑郁過度會影響學習和生活質量,嚴重者會走向自殺。因此,關注大學生精神抑郁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表4可以看出,無抑郁的占20%(置信區間為[0.1380,0.2620]),偶爾感到抑郁的占51.3%(置信區間為[0.4341,0.5909]),經常感覺到抑郁的僅占28.8%(置信區間為[0.2168,0.3582]),這說明在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學生偶爾感覺到抑郁的占多數,這種狀態都可以通過自身的調節來緩解抑郁,達到自身的最佳狀態,使自己成為合格的預備警官。
(七)擔心自己有病
擔心自己有病也是亞健康狀態的一種表現形式,這種癥狀的出現將會影響到生活質量,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將會出現失眠、食欲不振等,從而導致其他疾病的出現。從表5可以看出,偶爾擔心自己有病的占53.1%(置信區間為[0.4529,0.6097]),不擔心自己有病的占34.4%(置信區間為[0.2705,0.41711),經常擔心自己有病的占12.5%(置信區間為[0.0731,0.1769]),這說明在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中偶爾擔心自己有病的占三分之一,只要有針對性的加以引導,這種狀態就能夠自行的消失,達到最佳狀態。
三、結語
心理亞健康狀況在西藏警官高等專科學校2014級偵查專業和2015級偵查專業中較為突出,許多同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煩躁,易怒及不愉快感時有發生,有的同學總擔心自己有病,這是心理亞健康的表現形式之一,這應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疏導和教育,使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學校要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引進專業心理輔導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其目的就是要培養合格的預備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