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本文從英語口語教學實踐出發,遵循教學理論,以及教育教學規律,在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的商務英語專業01601班中,進行口語教學改革試驗——用手機APP來輔助英語口語教學。針對口語教學的現狀,嘗試運用新的教學模式來解決以往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學”、“用”脫節問題,期望能夠借助關于英語口語學習的手機APP,來實現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新高度。
關鍵詞 手機APP 英語口語教學 模仿 配音
0 引言
在當今的高校,手機是每個學生基本的必備品。如果能將手機用于輔助學生學習,或許,它還能成學生們創造學業巔峰的推進器。
英語口語教學,不能局限在課本之內,那么,在現有的辦學條件下,我們只有不斷更新思維、創新理念,才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口語訓練平臺,幫助學生練就一口純正的英語。傳統口語教學,僅依靠英語口語教材去進行教學,必定是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更是無法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因此,筆者想要通過教學實驗、觀察等研究方法擬從以下兩個研究問題入手,來探索英語口語教學的新模式,以期望能夠借助新科技的發展,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此同時,筆者也希望通過研究為英語口語教學的改革,做一次勇敢的嘗試。
(1)手機APP輔助英語口語教學用的可行性。
(2)手機APP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使用,對學生的英語口語產生了哪些方面的積極影響?
1 理論基礎及對現實英語口語教學的指導
認知靈活性理論及其隨機通達教學主張,一方面要給學習者提供建構理解所需要的基礎,同時又要留給他們廣闊的建構的空間,以利于其針對具體情境采用適當策略。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在互相問候的時候會說:“How are you ”,回答通常都是:“Im fine , thank you, and you ”然后是”Im fine too.”這段對話內容正是《新標準英語》教材小學三年級《How are you?》這篇課文的原文。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遇到與課本上所學的交流場景不同的情況,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能夠以課本為依托,以生活為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給學生基本的詞匯、句型、語法等語言輸入,同時也要創設條件,盡量多地給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對話場景及人物背景,讓學生擁有廣闊的建構空間,切實感受到語言使用的本質和目的。
建構主義所提倡的情境性教學強調以模擬真實性任務供學生了解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以整體性、復雜性、挑戰性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將其運用到英語口語教學當中,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教師有目的地為學生提供或者創設一種特定的活動場景,激起學生在其中的態度及感受體驗,并能促使學生將語言輸入轉變成語言輸出的一種教學方法。
2 研究設計與實施過程
2.1 手機APP輔助英語口語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據筆者在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的調查與統計,學生擁有智能手機的比例達到了100%,并且能夠連接校園網絡比率也達到了100%。這也就意味著,通過智能手機APP輔助英語口語教學的硬件要求已經達到。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自2016年以來,整個校園已經做到了Wi-Fi全覆蓋。校園網絡的使用,為全校師生的教學提供了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手機可以隨時與網絡直連,這也就滿足了運用手機APP進行英語口語教學的軟件要求。同時,英語本身就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性質,所以英語教學就不能僅依靠課本來吸收新的知識,還應該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下,通過信息資源的提供,為學生創建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刺激學生的思維以及創新能力,以達到更優化的英語教學效果。
2.2 手機APP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些關于英語學習的手機APP亦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里,例如,“英語趣配音”、“英語流利說”等等,為當今的學生提供了語言學習的廣闊平臺,讓他們接觸到了更多有關英語學習的輔助資料,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下面,筆者將以“英語趣配音”這個手機APP為例,向大家介紹它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運用。
2.2.1對手機APP ——“英語趣配音”的介紹
“英語趣配音”這個軟件,搜集了成千上萬的原版英文視頻,語音、語調規范、地道,符合語法要求,還融入了大量的英文俚語,給學生了一種“站在地球的另一端”來進行“talking”的感受。這個APP通過給1~2分鐘的短視頻配音,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充滿趣味。它分為每日一句、每周專欄、動漫配音、熱門視頻、專輯視頻、聽歌學習、高手秀場等幾個模塊。在這個手機APP中,還經常舉辦一些全國性的口語比賽,例如,全國校園英語口語團體爭霸賽,供學生自主參賽,同時,學生們還可以召集同學、老師組成戰隊一起參與比賽,這何嘗不是師生互動、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一項好的教學策略呢?
2.2.2 單元教學設計案例
在寶雞職業技術學院外語系商務英語專業01601班級的商務英語課上,曾就圍繞“初次見面”這一話題展開過口語對話練習。題目要求學生:兩人或三人一組,模擬初次見面的場景,進行對話。
首先,筆者先對“初次見面”的跨文化交際背景向學生作一闡述,并向學生講解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的語言使用區別,然后,筆者將學生分為兩組,A組同學完成正式場合的“初次見面”,B組同學完成為非正式場合的“初次見面”。下面,筆者請同學們拿出手機,連接校園Wi-Fi,打開“英語趣配音”APP,點擊搜索欄,輸入“初次見面”這個關鍵詞,然后,我們就能看見頁面上出現了25個有關“初次見面”的場景對話。這些視頻類型較為廣泛,有嚴肅的商務人士洽談場景,也有活潑的動畫題材中的交友場景,甚至還有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里的主人公認識的場景……這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與他人組合,選擇一個視頻來進行配音和模擬練習。
在整個練習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來了極高的熱情,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認真模仿視頻中的對話內容。同時,視頻中的真實場景帶給學生一種直觀感受,將英語口語對話從平淡如水、朗讀背誦,轉變成了觸景生情、有感而發。
接著,筆者邀請了幾組學生代表上講臺來展示他們的練習成果。同學A和同學B進行的是正式場合的“初次見面”。他們的對話內容如下:
A: You must be Mary. My name is Lily.
B: I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
A: Hi, Lily, nice to meet you.
B: Nice to meet you too.
A: Sorry, what is your name again?
B: Mary.
A: Ok, Mary. Do you want to go somewhere quiet, so we can talk? Its kind of crowed here.
B:Thats a good idea. Lets do that.
我們通過他們的對話可以看出,學生在視頻情景的提示之下,將對話內容的語音、語調都模仿得惟妙惟肖,甚至可以鎮定自若地表達出來。這不恰恰可以讓學生在達到基本的知識目標后,又向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邁進的一個有效途徑嗎?
再來看看同學C和同學D對于非正式場合“初次見面”的對話練習。
C: Hey,Joe.
D: Oh, my girl!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C: Well, I thought Id come visit you work.
D: So, you are saving the world in a garbage can?
C: Funny!
從這段對話中,學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非正式場合的語言與正式場合的語言使用的不同,還接觸到了最自然的語言場景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美語俚語,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受、去學習。
在課堂教學進入尾聲的時候,筆者分別從A組和B組中各抽取一名同學,隨機給了一個對話場景,兩位同學能夠將之前所聽、所讀、所說的語句流利地、自信地表達出來。課后,筆者還要求他們對“初次見面”的用語進行歸納、分類,并將它們使用到與同學的日常交流中,進行鞏固和掌握。
2.2.3 研究結果
經過一個月用手機APP輔助英語口語課堂的教學嘗試,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有所上升,單詞發音更準確,語音、語調也更地道,克服了英語交流的恐懼心理,用英語交流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口語表達也越來越自信。當學生再面對“How are you today?”的時候,他們會以“Im happy/ wonderful/ well/ sad/ terrible/ mad……”泰然自若地來進行回應。最重要的是,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夠脫離課本的束縛,將英語的工具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3 結論
通過教學實驗,我們發現手機APP輔助英語口語教學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當然,在今后的英語口語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也必須在課前對口語視頻進行合理的篩選,對于與主題內容相關性不大的視頻,可以提前過濾掉,然后在課堂上給出備選的視頻范圍,供學生進行選擇,從而節省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
參考文獻
[1] Mason, Timthy. Input Only[EB/OL].
[2]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 張建偉,陳琦.從認知主義到建構主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4:7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