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健 宋迪濤
摘 要 在經濟發展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促進少數民族區域的社會和諧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與和諧社會構建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的研究。本文簡單介紹了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活動的特點及其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貢獻,并對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
關鍵詞 少數民族 傳統體育 和諧社會
1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特征
1.1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個少數民族都具有自己個性鮮明的民族特征,而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也不例外。在我國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的體育在各個民族區域得到了較好的繼承和發展,在各區域譜寫著我國燦爛文化的贊歌,顯示出了我國優秀的文化涵養。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根據區域以及傳統習俗的不同,各個民族崇尚的體育運動形式和內容也各不相同,很是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1.2 傳承歷史,寓教于樂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擁有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在悠悠綿長的民族歷史大遷徙和融合過程中,雖然很多的民族經過了較大的融合和統一。在接受歷史洗禮以后保存下來的少數民族,仍然保留了很多的優秀民族歷史傳統,如今保留下來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運動一般都和少數民族的傳統節目的聯系十分緊密,在這樣的傳統節日慶典中,少數民族的人們通過表演形式的體育活動組成節日慶典的重要內容,在體育活動中單純比賽競技的內容比重較少,主要用于娛樂大眾,豐富節日氣氛,這也是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大特點。
1.3 強健體魄
追溯體育活動的發展歷史,無論是我國的少數民族還是外來的體育文化,體育活動最最原始的目的就是為了強身健體,提高勞動生產力和自己的生存技能,以便在惡劣的生活環境中能夠生存并且得到發展。體育活動主要分為軍事體育、娛樂體育和養生體育三大類。從古代開始,我國少數民族就很重視體育活動的開展,自古以來,我國少數民族大多居住在比較偏遠的地區,不像在中原地帶以耕種為主,他們主要還是以狩獵和放牧為主。為了更好地狩獵,取得更大的收獲,就少不了奔跑和追逐獵物,甚至會和獵物進行搏斗,因此,少數民主的傳統體育活動大多都衍生于古代的狩獵活動。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強健的體魄必不可少,隨著社會的發展,生存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這些優秀的強身健體的體育活動都被很好地傳承下來。
1.4 因地制宜,簡單易行
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受到本區域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很大,在傳統習俗的影響下,少數民族組織具有本區域特色的體育活動,活動所需要的場地以及器材都很簡單,不需要特殊的器材以及場地,體育活動起來比較方便,從這個角度來說極易得到傳承和發展。比如蒙古地區草原廣闊適合騎馬等追逐類活動,將之放在廣西山林之中則不可行,換言之,在南方的跳竹竿活動在北方因為找不到原材料,這也是行不通的。
2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對構建和諧社會的貢獻
2.1 促進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團結、和諧、穩定是我國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結果幾千年來民族的大遷徙和融合,我國漢族人民占了我國人口的93%左右,其他均為少數民族,然而,這些7%左右的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偏遠地區。雖然少數民族的人口數較少,但是分布密度較稀疏,生活范圍十分廣闊。在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交通工具十分發達,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活動十分頻繁,文化的碰撞和溝通能夠促進各民族間的兄弟感情。弘揚和發展各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活動,不僅僅是對各民族特色文化的尊重,增強少數民族內部的凝聚力,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還能夠在各民族的交流中增進感情、友誼,促進各民族的團結,讓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走向世界,弘揚民族文化,并以此為紐帶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2.2 增強少數民族精神文明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今天,我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我國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少數民族區域抓住機遇,本著區域內的特殊環境,弘揚本地的特色文化,發展特色旅游和本地特產,帶動了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發展,我國少數民族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質的提高。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少數民族區域的群眾對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精神文明的建設工作也是構建我國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揚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活動能夠促進民族的內聚力,借此弘揚集體主義和愛國精神,推進先進文化在少數民族區域的文化建設和社會的全方面發展。體育活動的開展,能夠很好地培養群眾的頑強意志和協作精神,使體育活動的參與者,包括體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觀眾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責任心、使命感也能得到顯著增強,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2.3 繁榮少數民族區域的社會文化
我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的弘揚和開展能夠很好地發揚少數民族區域的民族特色文化,豐富我國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不僅僅能夠增強少數民族區域群眾的體魄,還能夠反映我國少數民族特有的生活習慣、習俗以及歷史淵源。發展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活動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能夠繁榮少數民族區域的社會文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共建和諧社會。
2.4 促進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發展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區域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根據本地特色,發展本地的經濟,尤其是體育旅游的發展有力的帶動了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少數民族區域的體育活動具有豐富、刺激和趣味的特點并結合當地特色的飲食和風俗習慣,吸引了國內外的大量游客。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開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體育文化,在政府的一系列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的開展過程中衍生了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各種經濟項目,大大促進了處于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區域的經濟。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使民族傳統產業與其它產業一起發展,有效促進少數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3 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對策
3.1 準確定位品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為了打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品牌,擴大自己品牌的影響力,對于品牌的準確定位是十分重要的。對于如何準確定位自己的品牌,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精心研究本區域的特色,用少數民族區域體育文化的最獨特之處來樹立品牌。目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技術的發達,人們對于特色的文化追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少數民族區域的特色體育文化如何脫穎而出,吸引大眾的眼球至關重要。再者,分析市場,以市場的差異化需求確立少數民族區域的特色體育文化品牌,只有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牌才能發揚光大。最后,根據不同的消費人群來進行品牌定位。由于地理差異,消費水平以及不同年齡段素質性別的人群消費意向都有很大的不同。
3.2 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引導與扶持職能
基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特殊性,在發展和弘揚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過程中,政府的引導與扶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應在以下方面做好引導與扶持工作,為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提供良好的建設環境,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發展中政府應該扮演引導者、服務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充分發揮引導和扶持功能。目前政府的扶持主要集中在政治優惠政策制定這一層面,為了更進一步地發揮政府的優勢作用,政府應該走下去,進一步根據下面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真實情況,加大扶持力度。由政府出面鼓勵外地資金在本地的投入,加大投入,并將傳統體育文化融入到本地文化的宣傳中去。
3.3 強化本地傳統體育文化的意識
目前部分少數民族區域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意識有待提高,發展目光不夠長遠,只注重眼前的短暫利益。本地企業“一窩蜂”式的發展,缺乏統一的管理和規劃,相關的本地特色傳統體育文化相關的服務和產業鏈質量不高,對于傳統體育文化的建設投資不足,平攤了本來就沒有充分開發的市場,對于外面廣闊的市場還還缺乏深入的開發。在市場化的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當地特色的傳統文化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同和青睞,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活動是一個光明的方向。
3.4 營造良好的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環境
對于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權益的維護,堅決打擊假冒偽劣品牌,并嚴厲打擊和懲處相關的涉事單位,堅決杜絕宰客、坑客現象的發生。明碼標價,落實相關的監督檢查措施,鼓勵游客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規收費現象,為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4 結語
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活動是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弘揚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活動不僅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也能夠明顯的增強民族的凝聚力和少數民族區域的精神文明建設,為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貢獻力量。為了更好地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區域的傳統體育文化,各少數民族區域需要在強化本地傳統體育文化意識的同時,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準確定位相關品牌,地方政府充分發揮引導與扶持的職能,并嚴厲打擊經濟犯罪和商業欺詐行為,創造良好的少數民族區域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環境,有效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共建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