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珂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7)
MOSSTON包含式教學是包含式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這種教學方法,同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相比更重視對學生的啟發誘導,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探究能力,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基礎。籃球運動是在1891年,由美國馬薩諸塞州斯普林菲爾德市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體育教帥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的。歷史上首次舉行籃球比賽是在 1892年1月20日,在1936年籃球成為柏林奧運會正式的競賽項目之一。體育課是學生們的歡樂天堂,教師的教學方法能左右著學生學習的好壞,不僅可以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本文以籃球教學為例,運用MOSSTON包含式教學來進行課程教學,相信有效的體育課教學活動內容,能夠促進學生日常生活能力的培養與身心全面的發展。
MOSSTON教學光譜形成的3個立論點是:(1)教學上的對立論:是個人也是團體、有啟發也有背誦、重認知也重情意;(2)個人教學的特質因素:是教學和個人特質合一的理論,希望對所有的人都有幫助;(3)教師、學生、目標3者的聯結是一致的,始終存在于一個教學單元中,結構是隨著目標、教學、行為、學習行為及結果的互動而變化的。在教學中,學生要能領會并反映出教師所教導的目標。因此,一個成功的教學應是使學習者的意愿與行動達成一致。
Mosston and Ashworth(2002) 指 出包含式的目標乃在使整個教學:(1)包含所有的學習者;(2)適應個別的差異;(3)給予學習者依其能力參與活動的機會;(4)提供不同程度的標準,給予成功的機會;(5)學習了解在表現與渴望之間的關系;(6)較其他的教學形式更具有個別化。Mosston and Ashworth(2002)指出,“決定”影響人們,而每一種教學形式均可以單獨地影響學習者;即影響學習者認知的、道德的、情緒的、社會的、身體的功效。在教學光譜5個發展的效果中,包含式著重于身體、情緒上的發展,其次是認知上的發展,而社會功效的發展效果最小。
實施的程序如下:課前:(1)教師做所有的決定;(2)教師應設計個別化的教材。課中:(1)建立概念提示背景,可用說明或問題方式實施;(2)學生角色的發展:觀察所給予的選擇,選擇第一次練習的標準及做繼續或練習其他標準的決定;(3)教師角色:回答學生的問題,并與學生做第一次溝通;(4)教材提示:說明個人的教材內容;(5)說明教學資源及必須的器材;(6)分散學生,學生開始選擇自己的標準并做練習。課后:(1)學生使用標準卡來做自我評量;(2)教師應來回走動,并給予個人的回饋;對學生標準的選擇,應維持中立的回饋。依上述的課前、課中、課后的時敘依序進行,讓學習者在過程中能依自己能力選擇作業,享受成功的經驗。
籃球學習介入“MOSSTON包含式教學”的影響。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計算機檢索系統查閱了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上電子資源收集、整理、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研究的設計和構想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2.2.2 教學實驗法 本研究實驗通過對和平路小學五年級1班的15人(10男,5女)經過為期2個月的實驗教學,對籃球動作的教學效果進行比較。
2.2.3 數理統計法 將施測收集有效的問卷調查通過Excel 2003軟件經過簡單整理,使用IBM SPSS 22.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基本描述統計分析、回歸相關分析,并在可靠的數據分析基礎上對運動參與進一步推廣提出意見與建議。
如表1統計結果顯示,男生與女生的認知測驗t= 1.30,P= 0.21、客觀技能t= 1.02,P= 0.32、主觀技能t=-0.96,P=0.35、情意量表t=1.94,P=0.06,前測成績差異皆未達統計顯著水平,表示男生與女生在教學前的學習表現具有同質性。
通過表2檢定結果可以看出,在籃球定點投籃方面,F=3.724,P=0.060>0.05,方差齊性,因此t=5.417,P=0.000<0.05,差異非常顯著,可以認為,包含式教學的學生與傳統教學的學生在籃球定點投球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通過平均數比較發現,3.76>1.80,包含式教學在籃球定點投籃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在半場往返運球4次上籃方面,F=0.146,P=0.704>0.05,方差齊性,因此t=3.772,P=0.000<0.05,差異非常顯著,可以認為,包含式教學的學生與傳統教學的學生在半場往返運球4次上籃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通過平均數比較發現,3.28>2.24,包含式教學在半場往返運球4次上籃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法。
4.1.1 包含式教學對不同性別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情形 在包含式實驗教學后,不同性別學生的認知、客觀與主觀技能、情意學習效果等方面皆沒有達到顯著差異,表明包含式教學對不同性別學生的學習是沒有差異性存在的。
4.1.2 包含式教學對學生學習效果差異分析 通過包含式實驗教學后,學生在籃球定點投球、半場往返運球方面的差異性檢定結果都非常顯著,可以認為,包含式教學的學生與傳統教學的學生在對籃球定點投球、半場往返運球方面具有顯著差異,通過平均數比較發現,包含式教學在對籃球定點投球、半場往返運球上優于傳統教學法。

表1 不同學生在實驗教學后的成績t檢定 na=10 nb=5

表2 包含式教學與傳統法教學的獨立樣t檢驗 na=10 nb=5
4.1.3 包含式教學法學習成效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包含式教學法在小學生體育籃球課中的運用,可以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籃球技術與知識,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相比,包含式教學法非常明顯的提高了學生的籃球基本技術學習效果,合作探究教學法學習成效的提高幅度大于傳統體育的教學方法。其更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體育學習興趣及體育學習態度,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能力。
4.2.1 研究對象的擴展 本研究參與對象以高年級小學生為主,發現在做決定上仍需給予協助,因此應拓展到更高年齡的學生,以更深入了解其做決定的想法;另外,應選擇與多位有意愿的教師合作,以更大樣本進行研究,讓包含式教學的實施與應用更加客觀與完整。
4.2.2 實驗教學時間的延長 雖說在單一技能的學習上,16節課(640min)的上課時間是被文獻支持的,但是因為包含式教學的精神著重于學習者的自我實現,以及讓學習者都有成功的經驗,學習者必須有更多時間用于試探自己的能力上,因此,應增加教學的時間,讓學習效果更加明顯。
4.2.3 注重課程的安排 在進行包含式教學時設計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要明確,問題的設置應合理,難度要適當。教師應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啟發,避免學生注意力松散,造成“放羊式”課堂現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