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瑋,霍 輝
(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單片機應用技能實訓》課程是機電專業群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平臺課程,是專業必修課。其目標是培養學生從事單片機的基本應用操作技能,具備開發產品,培養學生的設計和創新能力。
單片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突出動手能力的課程,而單片機的傳統教學方式多以課堂原理講解與少量硬件實驗相結合,實踐內容偏少,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處于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求知。因此,針對單片機課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優化實驗實訓資源、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等四方面入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針對當前單片機應用技能實訓課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課程組多年教學經驗,建構教學思路。按照分階段、遞進式教學改革思路,創新單片機教學與實踐方案,構建三個層次的階梯式學習階段:
(1)基礎層。基于單片機學習的基本技能,通過完成子程序的編寫,實現數碼管顯示、鍵盤驅動、A/D轉換等最基本功能。
(2)應用層。基于電子產品裝配,電子線路CAD設計等課程的無縫對接,完成單片機項目的電路圖設計、PCB制版、安裝接線、程序編寫、下載與調試等,實現項目任務的各項功能。
(3)創新層。采用“小課堂帶動大課堂”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小組活動,參與職業技能大賽、電子設計大賽、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等,完成項目模塊的程序設計。通過三個層次階梯式訓練,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完成單片機控制系統的設計、制版、元器件選購、安裝、調試工作。
學生經過這三個階段項目訓練,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會有較大的提升。
為了改善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1)采用項目化任務驅動方式。將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將理論與實踐、硬件和軟件有機結合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充分利用Proteus和Keil C51仿真軟件對程序進行調試,在實驗教學中對單片機實物進行接線、下載與調試,完成項目任務。
(2)采用微課堂形式。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軟件,通過微課堂的學習,在課后也能夠進行程序設計,下載和調試。學習的模式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
(3)采用“小課堂帶動大課堂”的教學方式。將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實現由原來的一個“小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擴展到另一個“大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課余實踐等課堂)。我們為每個學生提供了一套單片機開發套件,課程組安排指導教師,通過開展校園職業技能大賽、電子設計技能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宿舍、實驗室等各種場地開展單片機產品制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及獨立實踐能力,達到了“小課堂”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
開發一套單片機實驗系統如圖1所示及其配套的C語言實驗指導書,引入Proteus仿真軟件與Keil C51軟件的應用學習,使得在仿真過程中的軟件調試和硬件設計更加便捷、高效,降低開發成本。使得學生真正掌握單片機應用系統的設計、安裝與調試。

圖1 單片機實驗模塊
改變傳統的單一閉卷筆試考核方式,建立注重過程、注重實踐、注重實際效果和創新的綜合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加深其基礎知識的鞏固,提高單片機課程教學效果。
因此調整課程的考核比重,平時成績占10%+項目成績占60%+課程考核占30%,具體如下:
(1)平時成績占10%。對于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到課率、平時任務和表現給予一定的得分比例。
(2)項目成績占60%。本課程是一門實訓課程,以項目操作考核為主。項目成績由9個實驗板塊按照一定的權重進行累計如表1所示,每個項目都是從知識、技能、職業素養三個方面考核,考核可依據提交的成果、實訓作業書、平時表現及小組互評的結果進行。

表1 項目考核細則
每個項目根據學生的完成度,給出A(優秀),B(良好),C(中等),D(合格),E(不合格)成績。
(3)課程考核占30%。在課程結束考核階段,采用讓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完整的單片機應用系統項目,把學習的所有知識綜合起來,鍛煉學生設計單片機控制系統的實際應用能力。
最后正對三部分成績按照一定百分比,進行綜合評定,給出優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個等級成績。
實踐證明,采用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學生的到課率和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高,對于動手實踐和編程設計都能較好地掌握,有一定的專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