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小涵
科比說過:“我一定要贏了自己,贏了傷痛,重回賽場。這才能讓那些懷疑我的人重新思考,什么叫將不可能變成可能。”第一次看見這句話時,我一個人坐在高二的教室里,周圍都是同學扔的紙屑,還有潮濕的桌椅散發出發霉的氣味。那個時候的我,是年級里有名的差生,沒有帥氣的長相,更沒有聰慧的大腦,用老師的話說就是:“除了四肢發達以外,其他沒有一樣拿得出來。”
那次月考我只得了360分的成績,我一個人坐在教室里,那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挫敗感不斷襲來,我用力地揉捏著那被汗水浸透的試卷,狠狠地把它扔出窗外,伴隨這個舉動的還有一本體育雜志的掉落,而頁面正好出現科比的那句話。我好奇地拿上來,里面描述的是科比從一個小球員到巨星的演變,普通簡練的語句,瞬間卻讓我感到無比羞恥。聯想到自己只是因為學習不好就自暴自棄的情景,那一次,我的淚水不斷地在眼眶里打轉。我在心里告訴自己,我一定要逆襲,我要給那些學霸們看看,誰說差生不配有大學夢。
來自心里的覺悟是一個很奇怪的東西,它總是能讓人在最無助的時候,一下子靈光乍現起來。那時候,我們學校體育生正好招人,對于我這樣一個文化課不行的學生來說,學體育學藝術或許是更好的選擇,那時候我幾乎把自己所有的前程全賭在敲開體育辦公室門的那一刻。
體育老師沒有過多言語,只是看看我的成績,說了一句:“你體育考得不錯的話,二本院校很輕松。”聽完他的話,我幾乎愣在原地,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原來本科離我這么近,他的話讓我大腦萌生出的逆襲的念頭燃燒得更加兇猛。
抱著沉甸甸的體育用品,心里卻是抑制不住的喜悅——我終于可以大展拳腳了。
可是事實并沒有我想得那么簡單,體育雖然跟學習數理化不沾邊,可它卻是消耗汗水的,每一次跑步都讓人大汗淋漓,那時正值酷夏,烈陽火辣辣的,仿佛要燃燒一切,操場上盡是濃濃的塑膠味道。
那時,我的最弱項就是跑步,每次百米賽跑我都是最慢的,雖然成績是12秒8,但是在我們體育隊中我仍是最差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從高一開始就加入了體育隊的,經歷了很多次訓練,也創造了很多學校運動會的記錄,而我算是一個菜鳥。那個時候每次大汗淋漓結束時,都以為自己可以進步一些,但計時表卻不會為自己少算一秒。
那時自己對未來感到很恐懼,因為已經加入了,沒有絲毫退路了,家人和老師都在背后看著,只能義無反顧地去奔跑。那個時候為了盡快提高自己的跑步成績,我每天都早早地起來,揉著前一天因為劇烈運動而發酸的腿,穿過帶著露水的草坪,蹲在塑膠跑道上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起跑動作。每天都是烈日當頭,整個人幾乎昏厥,汗水一滴滴在額頭劃過,雖然很想放棄,但是心里卻比任何人都清楚,已經開始了,哪有放棄之說?
隨著自己的覺悟不斷提高,那種逆襲的熱情也越來越高漲。我開始學著學霸的學習方法,慢慢地補習起自己的弱勢學科。那個時候如同在黑暗中奔跑一樣,面對著很多人的質疑,因為沒有幾個人會相信曾經爛泥般的我會突然覺醒。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搬著一摞摞學習資料進班,長長的走廊,班里的好事者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全都圍上來,嘲笑和諷刺伴隨著目光蜂擁而起,可那有什么辦法,誰讓自己是差生呢?與其靜靜地接受別人的嘲笑,不如放手一搏。
隨著我們體育考試的到來,那時我們每天后兩節課都要去操場訓練,而我每次也是帶著試卷去的,完成每日的訓練任務后,找一個陰涼的角落里從最基礎的題開始瀏覽,卷子上那些函數,拋物線之類的知識點,讓我突然發現自己如同一個無知的小學生一樣。
“學不死就往死里學。”這是我在桌子上貼的話,畢竟再差的學生都有一顆想逆襲的心,再難學都想體會手攥錄取通知書的喜悅。從一點兒都看不懂到能完成課后作業,從不知反函數是何物到厚著臉皮去問班里的學霸,鼓起勇氣去敲開老師的門,從60分到磕磕絆絆地考了90分……第一次逆襲,雖然很累,但是很驕傲。
冬天到來時,年味的氣息很濃,而當大多數體育生因為嚴寒而不想去訓練時,我依舊每天早早地起床,揉著通紅的手,拿掃把掃干凈操場那鋪著厚厚積雪的百米跑道。大概拼搏的感覺掩蓋了周圍的溫度,在冰冷的跑道上不斷地蹲下,起跑,也絲毫沒有感覺有多寒冷。
考完體育,我就匆匆回到學校,生活恢復了正常,只不過多了一個全校體育成績第二的榮譽。那時我的成績剛跨入400分的隊伍,班里的學習氣氛越來越濃,我甚至不敢沾沾自喜,總是害怕自己會再次退步而讓優異的體育成績成為擺設。我開始學著學霸們的生活方式,甚至超過他們,把一杯杯咖啡灌入喉嚨,并一次又一次地感受風油精涂在眼皮上的灼熱。
那時我只要在原有的分數上再提高幾十分,本科對我來說簡直易如反掌,雖然有滿腔的豪情壯志,但我深知,這幾十分不會像從300分到400分那樣簡單。
那時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用盡所有力氣去賭一把。
5月時學校已經熱得讓人待不下去,每晚都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我常常揉著惺忪的睡眼爬起來繼續刷題,不斷地撓著被蚊蟲叮咬的膿包。困得幾乎堅持不住的時候,抬頭發現學霸們依舊在挑燈夜戰,我頓時覺得渾身困意全無。
100天倒計時開始時,我幾乎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面對接下來的高考。同桌不斷地問我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而我也清楚地感覺到自己變化很大,不再糾結別人對我的看法,不再每一次考完試就急忙去對答案,不再抬頭一個人默默地感傷,而是發了瘋似的去努力,沉默而堅定地追逐著心中那個還不太確切的結果。
后來那段時間過得很快,6月7日,酷夏的風很熱,帶著黏糊糊的汗味,吹得頭腦發漲,坐在高考考場上,我心里沒有預想的那樣緊張。
6月末宅在家里,整理以前的東西,有抄滿了密密麻麻的公式,有整理了無數遍的歷史提綱,更有一摞摞畫滿了圖形函數的演草本……那時甚至還在不斷地惶恐,我的高考會不會有下一次?
不過那次現實并沒有給我有力的一擊,而是向我張開了溫暖的懷抱。成績出來的那一天,458分,我哭得不能自已,似乎哭盡了逆襲路上所有的心酸和委屈。
感謝那段痛入骨髓的逆襲之路,雖然我沒能滿城芬芳,但是我至少努力綻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