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國務委員王勇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其中提到: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組建生態環境部。4月16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正式掛牌。組建兩個多月以來,生態環境部開展工作的情況怎樣?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哪些成績?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掛牌以來連出重拳
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肖捷4月16日出席生態環境部掛牌儀式時強調,組建生態環境部是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要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
生態環境部掛牌至今已有一個多月。掛牌以來,生態環境部連續通報污染事件,集中約談地方政府,相繼啟動專項行動——動作之密集、措施之嚴厲、要求之具體,令人印象深刻。通過這些連續大動作,生態環境部明確釋放出強化污染防治攻堅、嚴格生態環境監管的信號,也令外界對這一新組建部門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連續通報污染事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責無旁貸,當仁不讓。4月17日,掛牌次日,媒體曝光山西省洪洞縣三維集團違法傾倒工業廢渣污染農田,生產廢水直排汾河。距離事件曝光僅24小時左右,生態環境部即聯合山西省政府進行掛牌督辦,會同證監會進行上市公司聯合懲戒。這只是一個序幕。接下來幾天,生態環境部連續通報典型污染事件,重拳頻出。尤其是4月20-22日,三天之內,連續通報6起典型污染事件,非常罕見。這些污染事件,有的是群眾反復投訴的,如河北“紅水澆地”案件;有的是媒體屢次曝光的,如安徽池州貴池區前江工業園區固廢污染問題;有的是中央環保督察明確要求整改的,如鹽城市輝豐公司污染問題、邵陽市威凌公司污染反彈等。長期以來,這些問題整改不到位,一再反彈,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生態環境部的集中通報和嚴肅處理,亮明了態度,傳導了壓力,增強了震懾。輿論敏銳地注意到了相關案件被通報的密集程度,也注意到了生態環境部的反應速度。一些突出環境事件曝光后,公開通報、掛牌督辦、處分問責等迅速跟進,而且往往是多個部門合力追責。
4月23日,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針對山西省太原市黑貓炭黑廠等11家重復舉報或集中舉報的單位,將向有關地方下發預警函。5月8日,生態環境部決定對長江經濟帶7起生態環境違法案件進行掛牌督辦,要求迅速查明違法事實,依法處罰到位、整治到位。除了通報,還有預警。在此過程中,生態環境部還通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工作中首起違反廉政紀律案件查處情況,明確將加大對違紀行為的監督、查處力度,做到有案必查。針對連續曝光一系列環境污染嚴重的領域、地區和企業,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強調:“這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接受社會監督的重要措施,希望通過點名道姓、擺事實講道理的案例曝光,充分發揮警示和震懾作用,‘通報一個、教育一片?!?/p>
相繼啟動專項行動。根據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部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打幾場標志性的重大戰役。4月19日,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消息,將會同各有關部門和環渤海三省一市抓緊制定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計劃,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箭在弦上。這次發布會還發布消息稱,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聯合印發公告,將分兩批再禁止32種固廢進口。
整治黑臭水體是中央的明確要求,也是群眾的殷切期盼。5月7日,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啟動,首批10個督查組對廣東等8省份20城市開展督查。為貫徹落實4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5月9日,生態環境部啟動“清廢行動2018”專項行動。根據部署,150個督查小組分赴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對1400多個固體廢物堆存點位進行現場核查督導。5月10日和12日,生態環境部分兩批對49個突出問題實施掛牌督辦。5月14日,生態環境部對12日-13日督查中發現的32個突出問題實施掛牌督辦。
5月15日,生態環境部發布消息,要求長江經濟帶11省市全面排查處理長江沿線自然保護地違法違規開發活動。值得注意的是,多個專項行動明確要求堅持“五步法”,即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這一體制機制創新在之前開展的多個專項行動中被證明能有效傳導壓力。
約談通報強化問責。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有四大職能,其中之一就是督察問責。正式掛牌一個月來,生態環境部分兩次集中約談了10個地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數量之多、約談之密,前所未有。5月3日,生態環境部通報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秋冬季環境空氣質量目標完成情況,山西晉城、河北邯鄲、山西陽泉考核不合格。生態環境部約談了3市市長,同步暫停3市新增大氣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同日,生態環境部致函山西、山東、河南省人民政府,針對山西晉城、山東鄆城、河南杞縣攻堅落實不力等問題,要求啟動實施量化問責。5月11日,針對固廢和危廢處置領域的突出問題,生態環境部集中約談廣東省廣州、江門、東莞,江蘇省連云港、鹽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和浙江省溫嶺等7市政府。
對這些地方開展集中約談,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傳導壓力,就是要督促地方黨委政府切實扛起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政治責任。與約談相比,公開通報對地方帶來的壓力也不小。4月18日,生態環境部通報重點監控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嚴重超標和處罰情況,列出171家(次)超標企業所在地區;5月6日,生態環境部通報地表水自動站站房主體工程進度嚴重滯后的站點,詳細列出所涉地區;5月15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第一季度水環境質量達標滯后的73個城市名單。此外,生態環境部還持續督促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于5月15日公布了北京等7省市督察整改進展,并明確將組織開展第一輪督察“回頭看”。如果相關地方黨委政府在督察整改上依然不作為慢作為,接下來將面臨更加嚴厲的追責問責。
動員部署第一輪巡視工作
4月18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干杰在京主持召開部黨組中心組集中(擴大)學習暨第一輪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組織學習《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對生態環境部第一輪巡視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正式啟動巡視工作。
李干杰表示,要堅決落實全覆蓋要求,不斷提高巡視監督質量。巡視不是“一陣風”,要把監督質量擺在重要位置,確保巡視出實招、見實效。力爭到2022年實現對所有部屬單位、機關司局巡視全覆蓋,確保巡視監督不留死角。堅持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相統一,堅決防止巡視工作表面化、形式化。要指出“病癥”、揭示“病因”、剖析“病害”,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督查、強化問責,扎實推進整改落實,發揮巡視標本兼治戰略作用。強化巡視成果運用,推動被巡視黨組織和相關部門舉一反三,加強監管、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建立整改長效機制。以“嚴、真、細、實、快”作風抓好落實,強化協調配合。巡視組要履職盡責,做到絕對忠誠,自身干凈,敢于擔當。被巡視黨組織要積極配合,并以巡視為契機切實抓好整改。
生態環境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部黨組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翟青在會上宣布了第一輪巡視巡視組成員和被巡視單位名單:第一巡視組組長凌江,巡視單位華北督察局;第二巡視組組長李遠,巡視單位西南督察局、西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第三巡視組組長陳金融,巡視單位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
專項督查曝光環境違法問題
為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加快解決飲用水水源地突出環境問題,經國務院批準,今年3月9日,生態環境部聯合水利部制訂了《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方案》,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做好本轄區飲用水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確保飲用水源安全。為依法完成水源保護區“劃、立、治”(即保護區劃定、邊界標志設立、違法問題清理整治)三項重點任務,生態環境部組織多輪次的監督檢查。第一輪督查于今年5月20日開始至6月2日,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干力量組成273個組,對所有涉及到的212個地級市及1069個縣,1586個水源地的環境問題進行督查。重點督查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內排污口、違法建設項目、交通穿越、餐飲旅游等環境問題。
5月27日,中央電視臺曝光江西省有關地區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不力,甚至“虛假整改”“表面整改”“敷衍整改”等問題。對此,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立即派員赴現場進一步了解情況。對宜豐工業園內江西長新電源有限公司在廠外非法填埋含鉛廢物,鉛山縣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納管企業進水COD濃度超標嚴重,萬年縣鳳巢工業園部分企業在線監測數據失真,開門子陶瓷化工集團脫硫塔煙氣拖尾明顯等問題,納入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范疇,督辦地方整改到位、嚴肅查處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