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改革的重點,瞄準了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其中“政出多門”“九龍治水”不僅給辦事群眾增添了不少麻煩,也大大降低了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制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瞄準一個“跑”字做改革的大文章,讓群眾找政府辦事“多次跑、上下跑、異地跑”成為過去,為群眾打開方便之門,提升了辦事效率。
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明確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四項原則之一,此次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提升中國社會民生水平放在重要位置,以具有標志性、引領性、支柱性的民生改革任務作為重要抓手,在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移民管理服務、生態環保、應急管理等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加大機構調整力度,優化政府職能配置,著力組建一批新機構,強化政府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職能,力圖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下大力氣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多數省份行政審批事項減少50%左右,有的省份達到70%,全國減少各類“循環證明”、“奇葩證明”800余項。中央編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按照為促進就業創業降門檻、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擔、為激發有效投資拓空間、為公平營商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等“五個為”的要求,進一步加大行政審批改革力度,進一步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
廣東佛山的政務服務新模式,創造了多個“一”。部門聯動“一張清單”,管住“九龍治水”;多表格整合為“一表通”,進一道門,辦多件事,實現“一門入、一門出,一支隊伍管全部”;數據共享,一網通辦,一次登錄,一鍵直達,一次辦結……辦事流程最小化,為的是群眾便利最大化。
山西省公安、人社、住建、商務、文化、海關等14部門日前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山西省“多證合一”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于今年6月底,在原有改革基礎上,再將14項涉企(包括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行“30證合一”。至此,山西省已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整合的涉企證照事項全部納入了山西省“多證合一”改革范疇,實現了與全國同步。
“以前一起辦照的人,好多都得穿運動鞋,現在不用了,不需要來回上下跑了?!边@種改變得益于天津濱海新區的審批改革。原來,辦理證照需要多跑部門、重復報批;現在,只要一個部門、一個窗口、一枚印章。
近年來,浙江“最多跑一次”越跑越順,“一次辦成”實現率達到87.9%,群眾滿意度評價高達94.7%。這項改革切口小、受益面大,惠及在浙江工作生活的每一個人、每一戶家庭、每一家企業;“最多跑一次”倒逼部門放下“小算盤”、連成“一張網”,推動群眾從“找部門”向“找政府”轉變。這背后,離不開政府服務理念的提升,也離不開效能建設行動的支撐。
以“5+1”清單為抓手,下大力氣削減行政審批事項。同時,著力簡化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不少地方探索集中審批,著力推進審批職責、事項、環節“三個全集中”,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有的出臺 “八張清單”、“十條措施”,實行清單化、標準化審批。有的推行“多規合一”、“多圖聯審”、“區域評估”。
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有的地方探索實行監管信息“雙推送”,有的打造以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綜合監管體系,有的將事中事后監管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許多地方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管”,打造智慧監管體系,推動精細化監管。
監管不減弱,服務不打折。5年來,很多地方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實行“一門式、一網式”服務,一些地方延伸到了村級。有的地方積極推行“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開展“一次性”辦結審批,實行首問負責、“首席服務官”等制度。有的探索開辟審批“綠色通道”、允許“容缺受理”。
以機構改革調整為落腳點,從中央到地方一以貫之地解決政府職能分散的問題,讓政府的各項職能進行整合后,達到了“瘦身”的效果。但同時群眾又有新的擔憂,如果政府“瘦了”,會不會導致政府內部各部門職能不到位、錯位、越位等問題,這就要求以新面貌面對群眾的政府部門在職能分工、部門設置、業務規劃上要更加科學,那種一門入一門出,但是出來卻沒辦成事的情況,“瘦身”后的政府部門要避免出現。
以往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出多門的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公務員隊伍較為龐大,部門多,職能重疊?!昂喜⑼愴棥睖p少了資源和人員的重復使用,給國家節省出大量不必要的投入?!熬琵堉嗡边€會造成部門之間的相互掣肘,政出多門的問題,包括一些重復設置的部門立法,也將隨著機構改革而廢棄,政出多門、重復審批的問題,也將在機構改革中自然而然得到解決。通過全方位的改革,推動實現“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著力解決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提高政府運轉效率。
舉例來說,防災減災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中國又是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以往我國的防災減災救災部門較為分散,存在一定程度的業務不集中,管理分散,搶險救援力量專業化和協調性不足等弊端,為了有效地將防災減災救災職責集中起來,國家組建應急管理部,提高集中防災減災救災的水平,上述弊端也將得到消除,對于各種危險災害預警、處置、投送、救援、保障等能力得到加強,更加集中利用社會資源,大大提升防范和應對各種災害風險的綜合能力,
為了建設健康中國,在全社會構建“大衛生、大健康”的系統工程,國家整合過去相對分散的機構力量,組建衛生健康委員會。此舉順應了當前我國人民群眾對大健康的現實需求,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健康需要;統籌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有利于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監管醫療機構特別是老百姓的醫療救助,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病有所醫。
從根本上治理政出多門的問題,不僅是可以有效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政出多門、辦事難問題,還是保證國家政令統一的關鍵一招。我國縣以上政權有3200多個,如果在機構職能上各搞一套,弄成五花八門,上下就貫通不起來,黨中央和全國政令統一就成了一句空話。因此,實現我國政令上的高度統一,應當也是我國機構改革的題中之義。
我們的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體現在為全國人民謀求最大幸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本次機構改革的核心,正是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為根本宗旨,堅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了人民主體地位,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的多元化需求,必將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