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世界一些發達國家軍民融合建設實踐,我們觀察到,“軍民融合”的主要特點是軍民通用性越來越強、聚合點越來越多、融合度越來越高、融合面越來越寬,有利地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促進了國防現代化建設,實現了“雙贏”。世界主要國家根據國際環境新變化和本國國情新發展,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模式、做法和法規制度,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些對我們在新時代進一步落實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更加關注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現富國強軍具有一定的參考借鑒意義。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機制模式
(一)美國“先軍后民、以軍帶民”模式。美國為了確保其在21世紀的霸權地位和在軍事領域占有絕對優勢,推行“先軍后民、以軍帶民”的軍民融合政策。一是國防采辦,采取民用和軍用完全分離的兩個市場。并強調要利用民用經濟中的高新技術推進國防科技發展;二是通過國家頒布法規政策以及軍政部門的協作促進軍民融合。政府和國防部通過頒布法律和制定相應發展戰略來確定軍民融合的開展與實施。在軍隊與政府部門協同方面,形成了跨部門的聯合協同機制;三是打造開放型產業鏈與軍民結合型創新主體。美國實施軍民融合主要是開放型和社會化的??蒲性核⒏咝?、非營利機構等是基礎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的主要力量。美國政府和軍隊(國防部)數百個科研機構的研究經費與發展經費大部分來自于聯邦政府,還有部分來自企業;四是民營企業多數是軍民融合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有軍品需求就生產軍品,有民品需求就生產民品。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主營業務就是系統集成、航空、航天等,都是軍民通用的。
(二)俄羅斯“先軍后民、軍民兩用”模式。原蘇聯解體后,主要實施的是軍工企業“軍轉民”政策,1996年,俄政府頒布《1995-1997年俄聯邦國防工業轉產專項計劃》,并在1997年對國防工業“軍轉民”政策進行了調整,將“全面軍轉民”調整為“以武器出口促進軍轉民”。普京繼任后,實施“先軍后民、軍民結合”政策。2008年后又推行“新面貌” 改革強軍政策,取得了重大成效。一方面,提升高新武器裝備研發與生產能力,力求武器裝備在全球范圍內領先。普京政府批準了《2001-2006年俄羅斯國防工業改革和發展規劃》《2007-2010年及2015年前俄聯邦國防工業發展》《2010年前及未來俄聯邦國防工業發展政策基礎》《2020年前及未來俄聯邦國防工業發展的國家政策基礎》,在轉型過程中,注重先軍后民、軍民結合,對國防工業進行全面改革和部署,確保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研制生產能力,在俄政府確定大力發展兩用關鍵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光電器件、人工智能系統、導航系統、空氣動力系統、計算機和雷達、核技術、新型火(炸)藥和燃料等,大都屬于軍民兩用;另一方面,通過大量出口武器裝備和軍民兩用技術,帶動國民經濟發展。俄羅斯武器裝備和軍民兩用技術出口一直處于世界前列。俄軍工系統有數百家企業與外國有合作關系,以此促進國際合作。
(三)日本“先民后軍、以民掩軍”模式。二戰結束后,日本戰后武裝力量發展受到嚴格限制。對此,一是采取“先民后軍”。為了發展被戰爭幾乎摧毀的經濟,主要發展國家社會經濟;二是“以民掩軍”。隨著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日本民間企業在國防研究研發能力、技術水平、經濟實力和經費投入等方面都有很大進步。成為經濟大國的日本,為了謀求政治和軍事大國的地位,開始借著發展“民生”,不斷加大國防投入,大力發展民間軍事工業,通過政策和資金支持,大大提升了軍民兩用產業的發展。2008年5月,日本通過新的《宇宙基本法》草案,提出從非軍事應用向非進攻性軍事應用轉變,允許日本從軍事角度利用空間,從而為日本研制更高分辨率的偵察衛星乃至發展彈道導彈預警衛星等航天裝備鋪平了道路。三是著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日本政府認為,發展軍民兩用技術能夠減少國家投資風險、降低成本,有利于軍工企業自身的穩定發展。日本國防采購利用國防合同作為一種手段,促進軍民兩用先進技術與產業發展;四是對重點軍工企業給予重點扶持。為保護可生產軍品的重點民間企業和主要軍品生產線,日本政府對如三菱重工業公司等,從經費、政策等方面實行政策傾斜。對于小型可生產軍品民企,日本政府也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并提供財政補貼,國家以激勵這些企業積極拓展軍品研發,避免因國家削減裝備采購費陷入倒閉。
(四)以色列“軍民一體、以軍帶民”模式。以色列國家人口較少,其軍事工業很發達。模式特點是“軍民一體,以軍帶民”。 一是狠抓軍民一體。以色列軍工企業尤其強調軍民一體,特別是航空工業、電子工業、制造工業等。在政府指導下發達的軍事高新技術產業,帶動了一大批民用科技產業的形成。推動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梢哉f,軍事工業是以色列富國強軍的“利器”。二是積極推行“以軍帶民” 政策。政府鼓勵從軍工企業下來的員工發揮其在軍事工業中的經驗和技能,為“軍轉民”工作作貢獻;軍工企業收購民用企業,以有效回避企業遇到的各種風險;利用民間資金推動技術轉移。三是國防部科研機構公司化運營。為了與國際市場環境接軌,有利于國防部下屬機構及企業開拓業務范圍及開展國際合作。以色列將國防部下屬的多家公司和拉法爾武器研制局轉變為國有公司職能,競爭力迅速攀升。
對我國軍民融合建設發展的主要啟迪
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建設發展植根于各自國情、軍情、市情和民情,比如,共性的特點是加強基礎領域、產業領域和科技領域統籌,以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著力提高軍民協同創新能力等等。這些都反映出一些深層次規律性問題,值得我們研究借鑒。
一是必須牢固樹立“兩個拉動”的思想理念。實踐表明,拉動國防裝備現代化、拉動社會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不僅是軍民融合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軍民融合穩步發展必須堅持的科學理念。美軍運用承包商進行裝備保障的做法,很好地實現了“雙贏”。在海灣戰爭期間,僅美陸軍就節省了約7萬人的保障兵力,同時76家承包商也從合作中獲得不小的利潤。美軍不僅在利用民間承包商方面有著上百年的傳統,而且在和平時期也注重承包商市場的培育,一直與軍工企業保持著良性互動,從而使軍民融合保障體系得以良性發展。美國經歷100多年重民輕軍、80多年以軍帶民的歷史,冷戰后轉為軍民雙向互動,較好地平衡了國防與經濟的關系??梢姡磺蟆盀榻洕屄坊驗閼馉幾屄贰倍紩е履Σ料拇?、共贏周期長,都非長久之計,從一方主導轉為雙向互動、合作發展才能共同受益。
二是堅持以“作戰需求”牽引軍民融合發展。不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后勤保障,其目的就是滿足作戰需求的,這是軍民融合的切人點和檢驗標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進入“戰后”階段時,面對防不勝防的各種爆炸裝置的威脅,美軍急需大量的防地雷反伏擊車,先后有9家公司的9種基本型號參與競爭,從而使美軍在較短的時間內購置到2萬多輛防地雷伏擊的戰車。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對軍地雙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軍方不僅要善于發現軍事行動中出現的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還要密切關注最新科技發展動態和成果轉化。力求應用最新科技成果解決現實中的各種作戰需求。地方企業與部門在努力創新的同時,也要關注現實和未來軍事行動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前做好科研成果“民轉軍”的相應工作。只有軍地雙方都瞄準戰場,才能在解決戰場難點、熱點問題上齊心協力,實現互利雙贏。
三是軍民融合要突出抓好相互對接、取長補短。美國利用承包商進行裝備保障和后勤保障,不僅技術保障迅速、保障力量反應和部署較快,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從整體情況看,在非戰爭軍事行動、高新技術裝備保障、通用裝備保障等領域,民間保障的比例較大,成本相對較低,有利于他們發揮在技術、資源和反應快捷、靈活方面的優勢。因此,應加強對軍民各種保障力量的銜接性、互補性研究,為各類裝備保障和后勤保障在作戰實施各階段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四是科學預見并努力規避軍民融合中的風險。軍民融合建設發展過程中,既存在發展的機遇和利益,也面臨著各種潛在的風險與威脅。為此,必須注意加強風險管理研究與探索,做到有效規避風險,趨利避害,持續有力地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比如,有的重大項目,經費投入很大,工期相對較長,不注意跟蹤問效,不注重科學管控,有可能半途而廢。不及時予以糾正,就可能造成極大浪費。實施軍民融合保障必然會形成多條供需鏈條維系著軍隊和地方之間雙方的供需鏈條。供需鏈條維系著軍隊和地方之間穩定的保障關系,一旦斷裂將嚴重影響軍事系統的正常運轉。在戰時,由于供需斷鏈,社會保障團體沒能及時將有關作戰物資投送到位,可能消弱部隊戰斗力或貽誤戰機。比如,在伊拉克戰爭中,有約1500個民間承包商參與美軍的行動部署,提供技術支持和物資保障。但因其接口處存在先天的脆弱性,而成為聯軍后勤的“軟肋”。伊拉克軍隊通過干擾、破壞聯軍保障供應鏈,導致供應鏈運作不暢,造成在納西里耶和納杰夫激戰的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3機步師,以及第82、IO、空降師等,面臨缺糧、缺水、少彈藥的困境,甚至有的部隊連續三天只吃兩頓飯。供應鏈斷裂,不僅使軍隊土氣大受影響,而且使軍事行動因等待補給而“剎車”。這一情況啟示我們:要加強未來國際形勢和作戰環境的宏觀預測,以免在軍民融合發展上犯方向性錯誤;要加強對研制生產過程中風險的預見,采取漸進式、全壽命等管理方法,努力減少軍工企業研制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拖進度、降指標、漲經費”現象。
五是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促進成果相互轉化。軍民融合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大力發展軍民兩用技術,這樣既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國家經濟建設發展,又可以加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一方面,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強對我國軍民兩用技術發展的統一領導規劃、合理分工,為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化開辟通道。另一方面,加大對民營科研單位的扶持。大多民用科技單位不敢貿然承接軍品研制任務,客觀上限制了他們進入軍品市場的積極性。所以,要想真正實現軍民融合發展,就必須加大對承擔軍品研制的民用科技單位的政策扶持,給予公平的稅收政策和利益補償,以激勵這些企業積極承擔和拓展軍品科研生產項目。
六是優化融合領域,實現融合的有機銜接。隨著科技不斷進步,融合應在縱橫兩個維度上延伸拓展。一是融合領域不斷拓展。比如,在軍隊后勤保障社會化方面,從提供一般補給品向提供高科技含量的系列產品,從平時保障向戰場保障,從提供實物資源向提供實物與管理方法并重等,從承包商被動參與到融入計劃制定工作的拓展;二是融合領域之間有機街接。美國就是通過采用全壽命周期管理,將武器裝備的研發生產合作與后續的企業之間保障,以及企業為軍隊操控人員提供技能培訓等活動有機銜接起來;三是帶動軍地各自體系的調整優化。軍工領域的軍民融合發展導致了市場格局變化,成為行業優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利用民力實施保障,為軍隊保障體系的精簡優化提供了良好外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