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駿強老師,作為紫砂壺的藝術傳承人,以其嚴謹的作風和不懈的耕耘,在藝術領域鑄出了一把把經典的紫砂壺,樹立了一座座藝術的豐碑。
大彬如意壺
紫砂壺是明清時期江蘇省宜興地區所產的一種陶質茶具,其特點是:表面質地細密,但在表面內部有肉眼看不見的氣孔,既不滲漏,又能吸附茶汁,經長時間使用后,茶汁會滲進壺體,使壺體蘊含茶味。所以,紫砂壺經年使用后,會更加具有收藏價值,很多工藝品收藏家都喜歡收藏紫砂壺。
沈駿強在查閱文獻中了解到,在唐代的歷史中曾記載著一種可以用于煮茶的紫砂壺,宋代的蘇東坡也曾做出過可以用來煮茶的“東坡提梁壺”。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可以煮茶的紫砂壺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藝已經全部失傳。他堅信,古代可以用來煮茶的紫砂壺一定可以得到復制,他便利用業余時間不斷探索可以用來煮茶的紫砂壺的仿制。在其后兩年多的時間里,他不斷挖掘原砂老料紫砂泥的特性,反復嘗試紫砂壺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藝。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進行了200多次大膽的嘗試后,沈老師終于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成功地燒制出了可以煮茶的紫砂壺。沈老師告訴記者:“這種可以煮茶的壺叫‘提梁壺,因為在煮茶時方便提拿?!鄙蚶蠋煙频奶崃簤啬苣妥★L、火和水等自然元素的作用,不僅可以在柴火上燒,也可以在煤氣爐上燒,并且經過反復試用,其煮茶時的冷熱結變都沒有問題,而且用這種提梁壺煮出來的茶,特別潤滑和香甜!
可以燒水的東坡提梁壺
沈老師制作出的提梁壺重塑了古代工藝,傳承了千年的中華文化,在紫砂壺的發展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那么,為什么沈老師的紫砂藝術之路能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呢?原來沈老師有著不懈進取的精神,他的紫砂壺創作之路不僅局限于研制現代大眾喜愛的紫砂壺精品,更注重發掘紫砂壺的發展歷史,在點滴的史料記載中發現古代經典,在復制的過程中大膽嘗試,鑄就輝煌!
閑暇時,沈老師也會制作一些紫砂工藝品,愿沈老師繼續不懈地努力,為紫砂壺藝術事業的發展貢獻出更多的力量,制作出更多流傳千古的不朽經典!
沈駿強簡介:沈駿強, 1966年生于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他自幼利用業余時間隨母親(原紫砂工藝廠老藝人)學習紫砂陶藝;1986年開始專職從事紫砂陶藝創作工作,其間得到汪寅仙等多位紫砂工藝大師的指點,并與譚泉海、儲云等多位大師多次合作,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1989年,他創辦了自己的“福源陶藝工作室”。他近年來屢有佳作推出,是陶都宜興優秀陶藝創作者的代表人物。